APP下载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困”现象剖析

2020-01-08朱小艳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学困同类项教材内容

朱小艳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特立中学 湖南长沙 410100)

造成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得当,可能是数学基础较差,为了优化数学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出各项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并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使其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一、初中数学“学困”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初中数学知识涉及面很广,每一章中又涵盖着很多细碎的知识内容,而且每一部分知识间都是环环相扣的,关联性较为紧密。但部分初中学生由于在小学没有打好基础,很多运算定理、公式概念的背记都不够清晰,因此,在解答初中数学知识时,很容易造成阻碍,这是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学生学习方法不当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找对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数学学习更是如此,如果只是机械地背记公式定理、开展题海战术,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很难达到高效效果。只有学生了解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知道哪部分内容是薄弱项,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学习,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用纠错本等,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影响初中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外部因素有很多。比如,初中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剧、追星、玩游戏,大量娱乐时间占据了他们的生活,使其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学学习上,因而产生“学困”现象[1]。又如,部分家长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这会使他们感到有压力,出现紧张感和压迫感,导致降低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一)运用微课手段,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学习也是如此,要想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此,教师可以切实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做好课前准备,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采用微课教学模式,依据教学目标,录制相关微视频,使学生课前观看,并自主开展预习。当学生能提前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并找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上便会更好地跟随教师投入到相关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

比如,学习“整式的加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并预设出本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1.理解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正确合并同类项,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2.理解学习分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然后据此录制微视频,促使学生课前观看并学习。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及疑难问题有深切认知,并能带着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便会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听课效率,减少学习上的困难。

(二)指导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正确的方法能使学生所做的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教师要看到初中学生学习经验不足这一特点,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

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针对性地听教师讲课,则会更好地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并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课堂是一个灵动自主的空间,当教师安排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时,学生要积极参与其中,并主动进行问题思考,不能只等着同学来解答问题,这样难以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得到切实发展[3]。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知识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并定期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整理,以便在自己脑海中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此外,还要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一些容易出现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答案,然后定期回顾,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率。

(三)注重课后引导,促进学生进行复习

复习是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学生做好课后巩固工作,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切的认知,才能促使自身数学学习过程更加顺利流畅。对此,教师要切实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并监督学生积极展开课后复习,对所学内容进行熟悉了解。

比如,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根据教材内容开展高效复习活动。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出相关知识点后,然后分层次指导学生开展练习活动,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其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获得拔高训练效果;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难度适中的练习;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基础知识巩固,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学困”现象,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困”现象出现的原因,然后找到对应策略,制定针对性方案,并落实于实践之中,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猜你喜欢

学困同类项教材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浅谈学困儿童的转化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让“学困”走向“学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