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困境与对策

2020-01-08赵乐芬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小学生语文

文赵乐芬

中国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典作品也数不胜数。每一篇佳作的传世都是无数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同样对现在的社会也有深远影响。将经典诵读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涵养,使其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需要各方的努力共同解决,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经典诵读的时间短

在孩子上小学前家长便会开始渗透一些经典诵读作品,《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样的渗透时间很短且效果不好。在小学阶段,学校都会利用早读或者课前的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在早读时间很难完成完整诵读。语文教师在授课之前预留出的诵读时间也很短,因为每天都要完成固定的教学目标,有时甚至去掉诵读时间。这样就打断了诵读的完整性,而经典诵读是需要通过长时间日积月累才能形成的一种文化素养。这样的短时间诵读只会让学生感受到“速食阅读”的感觉,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教师缺乏对经典诵读的认识

由于教师个体差异较大,自身的素质及知识储备都不尽相同,有些语文教师对经典诵读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将古诗文教学和诵读教学混为一谈。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准备经典诵读的背景材料,而不是注重让学生背诵经典作品,这样就会让学生只是了解经典作品的皮毛,而不能熟记于心。而在挑选诵读材料时,教师也只是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没有深入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这样就不能产生高质量的学习效率。

(三)学生对经典文化认知较少

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小,对一些传统的经典文化认知少,而有些经典作品晦涩难懂,小学生更是不能理解其中深意。由于学习氛围以及从小的生活环境,更使有些同学很少接触诵读作品,并不理解优秀文化内涵。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很难背诵的篇目学生就会失去诵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经典诵读教学产生抵触厌烦心理。不利于经典诵读的教学。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完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对学生影响深远,古有“孟母三迁”,孟母只为儿子能有好的学习环境几度搬家,让周围优秀的人感染儿子,而最后事实证明,环境对人的学习非常重要[1]。小学生每天学习最多的时间就是在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学校应加强文化建设。比如,在学校里挂上经典诵读的条幅,在走廊里贴置宣传标语;或者开展一些经典诵读的活动:朗读比赛、读书大会等。让学校内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二)多媒体辅助诵读教学

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多媒体教学逐步走入小学课堂。而一些经典诵读的内容背景小学生又难以理解与读懂,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对其进行充分解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是可以直观地创造出真实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授《鲁滨逊漂流记》一文之前,教师可以找到这篇文章的相关影视片段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诵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拓宽经典诵读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三)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好奇心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对于经典诵读的作品有些学生并不感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接龙、古诗词背诵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既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印象深刻,又能使学生热爱经典诵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诵读的教学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健康思想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材并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小学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为什么读经典
我是小学生
浅析儒家经典作品中的合作学习思想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共鸣经典 感应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