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0-01-08胡赛琴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环境素养

文胡赛琴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行,学校的教学模式纷纷发生转变,以求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质,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在其进行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高尚的情操,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设计社会活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应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设社会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等材料,使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加强对新知识的认知,从多个方面探究内容,使学生的认知力得到提升,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1]。例如,学习“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观察,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拍摄,寻找关于环境问题的照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说出自身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道德素质。在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后,为使学生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感受中华民族的丰富内涵,教师可找到相关英雄事迹。例如,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教师可在课程结尾前为学生讲解雷锋事迹,宣扬螺丝钉精神,使学生明白有了信仰,我们的民族才有了希望。事迹讲述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扬螺丝钉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困难的人给予帮助。制定小红花奖励制度,并鼓励学生演讲做过的好人好事,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们能够踊跃做好事,培养学生的雷锋精神。

二、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对课本内容进行多方面了解,深入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例如,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学生从课本中领略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乡,并总结出特点。在调查过程中,教师需指导学生构建系统的调查步骤,经过小组讨论确定调查的主题,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将问题进行汇总整理,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查,提高实践效率[2]。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如询问当地居民,或者亲身实践。为确保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可组织学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调查结束后,由小组成员发表实践想法,与搜集到的资料相结合,撰写调查报告并上交。教师在收到报告后,将其内容进行概述总结,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调查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系统化的调查步骤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严谨。

三、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构建小组进行合作实践,在探索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养成合作意识,这对学生的学习及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3]。对于课堂内容,教师可制定相关问题及任务,适当提高任务难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寻求帮助,形成合作关系。例如,学习“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时,因其课程涉及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四个板块,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四个板块的研究分工,自觉分成研究小组,根据相对应的课程内容进行积极讨论,共同研究造成全球性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策略上交给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交的资料,师生共同进行总结。课程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对日常生活进行探索,在生活中寻找存在的全球性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

四、结束语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综合能力较强,知识范围广,需要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并通过实践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要及时改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更好地自我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环境素养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