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浙江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2020-01-08金晶刁学刚冯海强

中国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春茶出口量茶园

金晶,刁学刚,冯海强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10020;2.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310006

据浙江省茶叶业务主管部门统计,2019年浙江全省茶叶总面积20.4 万hm2,同比增长1.83%;茶叶总产量19.0 万t,同比增长2.15%;农业产值225.5 亿元,同比同口径增长8.99%。其中名优茶产量9.6 万t,同比增长7.79%;农业产值197.3 亿元,同比增长8.65%。

一、2019年茶产业发展回顾

1.茶叶生产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1)春茶开采提前,推进平缓

1月份以来气温同比偏高1℃左右,春茶开采比往年提前约10 d,1月至3月上旬持续阴雨寡照天气,春茶开采推进缓慢,至最北面的安吉县开采比往年尚晚1 d,浙江境内南北区域开采时间相差超过50 d,为近20 多年所罕见。春茶旺季天气适宜,增产明显。3月中旬后晴雨相间,天气以晴为主,气温稳定,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几次寒潮未成灾害天气,全省春茶产量增加7.44%,为201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夏秋季天气平稳,产量持平。6—7月气温偏低,8—9月没有出现持续高温和暴发成规模病虫害,夏秋茶产能充足,但受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制约,特别是受出口影响,夏秋茶产量与往年持平。

(2)超强台风和秋旱对产业有所影响

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登陆,温岭、临海、乐清等茶叶主产县遭持续暴雨强风袭击,多地降雨量破历史纪录,导致山区茶园道路冲毁、低洼地被淹、坡地茶园滑坡、茶厂进水受损。据统计,全省有0.61 万hm2茶园受灾,多家茶企被淹,1家厂房倒塌,直接经济损失约5 900万元。9月以后晴多雨少,特别是在11月,降水量较往年偏少7 成,多地茶园出现叶片变黄、局部干焦脱落现象,但直接损失有限,或对来年春茶长势有所影响。

(3)品质整体优于往年,茶青价格上涨

2月份雨水较多,茶叶滋味相对淡薄;3—4月天气转晴、冷暖交替,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积累,茶叶各方面品质都有所提高。6—7月气温偏低,夏茶苦涩味明显降低,但中间持续近1个月连绵阴雨,茶叶色泽、香气受到一定影响;8—9月早晚温差较大,茶叶生长旺盛,品质优异。

春茶开市价格与往年持平,丽水茶青150~180 元/kg,新昌茶青180 元/kg 左右。由于前期产量少、后期品质优,茶青价格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丽水茶青价格到3月上旬稳定在80~160元/kg,金华茶区茶青价格前期一直维持在160元/kg,中期还保持100 元/kg 的价格,台州嘉茗1号(乌牛早)采摘结束价格保持80元/kg,比往年的40 元/kg 高出1 倍,安吉白叶1 号最高价格700元/kg,连续11 d维持在200元/kg左右。由于南北区域开采时间拉长,浙南茶区鲜叶采摘量大增,茶农普遍反映2019年是茶青效益最好的一年。

(4)茶事活动提档升级,提升品牌效益

由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于5月15—19日在杭州举办,本届展会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成就,汇聚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563家企业,茶咖及相关产品2万余个,46个国家和地区的3 425家采购商前来观展采购。展会期间举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农业经贸论坛、“西湖论茶”——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中国茶产业T20 峰会、国际茶咖对话、贫困地区茶品牌建设论坛、国际茶学院所长会议、茶乡旅游发展大会、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茶叶现场交易223 t、1.86 亿元,意向交易5 023 t、54 亿元的丰硕成果,最大一笔订单达3.1亿元,网上天猫专场销售额突破亿元,切实促进了国际国内茶业贸易发展。12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举办2019 浙江(深圳)绿茶博览会暨浙江绿茶推介会,146家浙江茶企参展,实现现场销售577 万元、签订意向合同6 207 万元的佳绩。各地茶事活动活跃,首届国际绍兴(嵊州)绿茶大会、松阳中国(国际)茶商大会、新昌中国茶叶大会等相继召开,为浙江茶叶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做强区域优势品牌,提升品牌国内外影响力,开拓市场做出贡献。

(5)多茶类多业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黄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产量分别同比增加51.4%、29.1%、7.6%、5.5%和0.04%,产值分别同比增加39.1%、23.6%、14.0%、13.8%和7.6%。其中花茶、黄茶在经历2018年的产量暴增后增速放缓;白茶试制县达11个;黑茶受氟监管影响,产量减6.7%。精深加工持续较快发展,全省生产企业增至100 家,消化茶叶17.6 万t,实现产值33.0 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7%、11.5%。各地抹茶、碾茶生产线陆续投入运营,产量分别增加至3 082 t、2 990 t,同比分别增长73.44%、281.13%,抹茶原料基本实现自给。随着贵州、江苏等地碾茶产能渐渐超过需求增长,碾茶价格已出现下降势头。多业态融合发展趋好,衢州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茶机之都”,绍兴市全力创建“美丽茶园”,嵊州市泉岗辉白茶文化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АА级风景旅游区,柯桥区日铸茶文化体验风情线、新昌县禅茶休闲养生之旅获评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省级茶产业集聚样板区——柯桥南部山区茶产业集聚区建设渐入佳境。2019年全省茶叶第三产业增值达80.0 亿元,同比增长15.99%,其中绍兴市第三产业增速高达35.89%。

(6)生态茶园建设深入推进

生态茶园省级示范基地完成第二个年度创建任务,第二批69个共0.22 万hm2基地已通过审定验收,生态茶园省级示范基地总数增加至109个、0.45 万hm2,占全省茶叶面积的2.2%。农业农村部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在新昌县组织实施,建立820 hm2核心基地可减化肥使用量10%、农药使用量20%。生态茶园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已实施大半,《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省地方标准有待审定。病虫害精确绿色防控、智慧茶园建设纳入第二轮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和2019年度“三农六方”项目。围绕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为全省茶园生态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典型示范。

(7)茶园政策性保险在全省各地普及

各重点产茶县已相继加入茶园政策性保险试点或启动规划,2019年春茶共有8个地市43个县(市、区)1.41 万hm2茶园投保,保费5 958 万元,同比分别增加48.3%、170.8%。由于天气适宜,没有出现对茶叶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的异常天气,2019年触发赔付金额远低于2018年,简单赔付率仅11.0%,低于往年60%左右水平,温州市未触发赔付,或对来年主体投保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8)多地出台新的产业扶持政策

在省、市、县现有茶产业扶持政策基础上,绍兴市上虞区、诸暨市、天台县等地出台新的政策。如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安排1 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叶生产基础提升、公用品牌发展、茶文化建设。诸暨市人民政府出台政策,对当年新建(提升)连片13.3 hm2(200 亩)以上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基础设施、生产设施等方面,采取项目立项形式给予财政补助,补助标准按投资总额的50%确定。天台县人民政府对生态种植、现代化加工、品牌建设、科技与文化兴茶等各方面进行政策扶持,提出“遍地黄”工程,大力发展中黄1 号种植面积、产品推广等工作,对成规模0.33 hm2(5 亩)以上种植“中黄1 号”的补助3 万元/hm2,域外开设天台黄茶或云雾茶专卖店的补助5万元/个。

2.国内市场消费更趋理性

国内消费者日趋理性,春茶虽提前10 d 左右上市,没有出现抢购情况,销售价格与往年持平。品质优异的中后期茶叶维持较高价位。开化龙顶前期基本当天售完,安吉白茶、天台黄茶、莫干黄芽等名茶已基本无库存。香茶2018年库存较大,致上半年收购量减少,库存消化后采购商大量补仓,9月交易量增幅达到20%以上。夏秋茶交易依茶叶品质上下波动明显,6月初及7月底到9月份,天气适宜,茶叶品质优异,市场呈现交易小旺季。而6月底至7月初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茶叶品质下降,阶段性采购量明显减少,交易价格略有下降。外省茶叶在浙交易比例上升,市场交易价格有所拉低,其中浙南茶叶市场1—3月交易量约一半来自外省。市场整体行情趋旺,2019年,全省茶叶交易总量17.50 万t,同比增长5.99%;交易总额250 亿元,同比增长8.43%。其中浙南茶叶市场交易总量8.38 万t,同比增长5.94%;交易总额68.25 亿元,同比增长17.88%。新昌中国茶市交易总量达到1.75 万t,同比增长3.45%;交易总额55.72亿元,同比增长6.89%。

3.全国茶叶出口量平值增,浙江占比继续下滑

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36.66万t,同比增长0.5%,出口额20.2 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出口量价均创新高。其中,绿茶出口量30.4 万t,同比增长0.3%,占茶叶出口总量的82.8%;出口额13.2 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茶叶出口总额的65.3%;单价4.336美元/kg,同比增长7.4%。红茶出口量3.5 万t,同比增长6.7%;出口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单价9.923美元/kg,同比增长16.72%。乌龙茶出口量1.8 万t,同比下降4.3%;出口额2.4 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单价13.01 美元/kg,同比增长36.7%。花茶出口量6 490 t,同比下降6.2%;出口额6 463万美元,同比下降2.4%;单价10 美元/kg,同比增长4.1%。普洱茶出口量2 786 t,同比下降6.2%;出口额5 167万美元,同比增长84.2%;单价18.54美元/kg,同比增长96.4%。与东盟、一带一路地区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成为茶叶出口的亮点。201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2.3 万t,同比增长25.6%;出口额4 亿美元,同比增长55.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9.4万t,同比增长4%;出口额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

我国茶叶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摩洛哥于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十分严苛的进口茶叶农残限量新标准,规定了60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批准茶叶所用的活性物质,执行0.01 mg/kg的限量或最低定量浓度(LOQ)。受此影响,2019年我国对摩洛哥出口茶叶7.4万t,同比下降4.2%。欧盟不断增加农残检测项目,提高农残限量标准,2019年我国茶叶对欧盟出口2.8万t,同比下降1.5%;出口额1.2亿美元,同比下降12.1%。从2019年9月1日起,美国对中国茶叶征收15%的关税,2019年,我国对美出口茶叶1.5万t,同比下降5.1%。

2019年,位列全国茶叶出口前6 位的是:浙江省茶叶出口量15.9万t,同比下降5.8%,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3.3%;安徽省出口量6.0万t,同比增长1.4%;湖南省出口量3.9 万t,同比增长7.3%;福建省出口量2.4 万t,同比下降0.4%;湖北省出口量1.7万t,同比增长43.1%;江西省茶叶出口量1.5万t,同比增长8.3%。

二、2020年茶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疫情对茶产业的影响难以估量。受暖冬影响,2月初开始温州市永嘉县、泰顺县、瑞安市以及丽水市莲都区、景宁县等地的特早生品种茶园已经开采,2月下旬浙南及浙中茶区迎来量产,3月初起从南至北春茶进入大规模开采期。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春茶采摘、加工劳动力紧张,实体市场短期内难以开放,采购商无法进入产区,物流梗阻等因素将对整个产业产生较大影响。2月中旬霜冻对浙西南部分山区早生品种影响较大,倒春寒仍是生产环节需要加以防范的因素。

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成为推广我国茶叶产品的重要契机,将来对刺激国内外茶叶消费的作用会逐步显现。国内市场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将导致春茶减产,一定程度上能消化原有部分茶叶库存,但占比很大的第三产业茶叶消费量也势必减少,国内产能增长、供求渐趋失衡的局面仍将延续。国际市场上,经历2019年摩洛哥农残新标准几经延迟实施,最终落地实施后,相应的珠茶等出口产品将出现“空窗期”,受疫情影响,用工、原料、物流等因素对出口茶企产生制约,茶叶出口连续3年超过35万t的局面将出现转折,浙江茶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三、几点建议

1.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动态,抓好春茶生产

疫情防控期间,茶叶企业、合作社应按规定有序复工复产,配合做好员工的宣传疏导、防护安全等工作,增强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做好春茶生产准备工作,改进茶园施肥方式,暂缓或减少使用催芽肥等春肥,让茶树保持自然生长,错开春茶采摘洪峰。鼓励一芽多叶茶的生产,按照各企业和合作社加工茶叶等级标准,对开采时间、采摘标准和采摘方法制定要求和标准。在适宜机采的茶园基地,增加机械化采摘比例,尽量提高茶青下树率。

根据疫情动态和防控要求,做好采茶工相关信息登记,按要求落实安全防护,为务工人员配备口罩、斗笠、雨衣、雨靴等必要的防护用品。实行一人包区块采摘法,以有效减少人员的密集度。采取加工企业与农户点对点对接、订单收青或委托加工企业代加工等方式就近消化茶青。

有序推进春茶加工。茶鲜叶及时进厂加工,严格按照食品生产安全要求执行,加工全过程应规范操作程序,以1人承担1个环节来有效降低人员集聚生产的问题。尽量使用自动智能加工设备和加工流水线作业,合理分配产能,减少茶厂用工数量。视原料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茶类结构,错开茶类加工时段。

2.加快提升“机器换人”等产业智慧化程度

按照大宗茶、名优茶等不同茶类及不同茶区的各自特点与要求,在茶园耕作、肥培管理、“无人机”植保、修剪采摘、连续化加工等方面加快“机器换人”步伐。鼓励组建植保、加工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茶园修剪和大宗茶采摘机械化全面推行,机械中耕施肥、名优茶机械化采摘等实现规模应用,连续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等加快推广,提升名优茶整体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

3.创新茶叶交易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我国茶叶产能与消费失衡早已现出端倪,新冠肺炎疫情使生产端人员流动受限、采摘加工劳动力不足,销售端茶叶交易市场、茶叶实体店无法开市营业,采购商受阻,茶叶节会和展销活动无法开展等因素无疑加剧了茶叶产销矛盾。但我国消费市场具有潜力大、韧性足、成长性好的基本特点,这是茶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利环境,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举措,将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疫情防控期间,产区企业重点是探索新型销售模式,密切与销区茶商组织联系和对接,广泛使用线上交易方式和现代物流手段,组织茶叶产品销售。

4.努力克服困难,稳定茶叶出口

茶叶出口是提高茶农和茶企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力度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还需要企业树立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多管齐下促进我国茶叶出口健康发展。我国(尤其是浙江)出口茶叶产品以绿茶为主,特种茶在出口茶叶中所占的份额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优化出口茶叶结构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首先,优化茶叶出口产品结构,继续扩大绿茶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提高绿茶品质,开发绿茶类新产品尤其是满足特种茶的市场需求;其次,优化茶叶产品的出口地区结构,在稳定原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捕捉国际茶叶市场信息,开拓新兴茶叶市场,继续稳定和扩大亚、非地区的茶叶市场份额,大力开拓欧盟、北美及一带一路沿线的茶叶市场。

猜你喜欢

春茶出口量茶园
2021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出口概况
3月份我国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0%
茶园飘香
2020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出口概况
2020年我国己二酸的出口概况
周宁生态茶园
春茶不宜贪尝鲜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春茶不宜贪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