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文化发展40年(续)

2020-01-08程启坤

中国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茶叶

程启坤

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2.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310000

二、改革开放40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大茶人和爱茶人的推动下,中国茶文化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国内很快兴起了“茶文化热”。茶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现简要介绍如下。

1.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自1983年浙江“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以后,茶文化发展开始起步。1985年杭州“茶人之家”成立后,经常举办茶会;1988年4月在杭州举办了“西湖龙井茶叶节”;1989年5月首次邀请台湾茶艺文化访问团来杭进行茶艺交流;1989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展示了大量中国茶的历史文化图片和名优茶产品,吸引了33个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人士参加;1991年4月国家旅游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联合举办了“杭州国际茶文化节”,同时举行茶文化展示、研讨与表演,内容丰富。此后,各地纷纷仿效,举办形式多样的茶叶节和茶文化节。比如,自1994年以来,上海每年举办1 届国际茶文化节,此后,河南、福建、云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广东、贵州、山东、辽宁、河北、新疆、北京、天津、重庆等地都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包括开茶节、茶文化节、茶博览会、万人品茶会、斗茶比赛、茶艺大赛、茶诗茶歌大赛、茶书画展示、炒茶比赛、名茶评比等。近年来还开展了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的四进活动。通过这些茶文化活动,既普及弘扬了茶文化,也展示了各地的名优茶,促进了茶叶消费,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

2.茶文化的研讨与交流顺利开展

自1983年浙江“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以后,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茶文化研讨会。1990年在杭州举办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之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每两年举行1 次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到2018年已举办了15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专家学者踊跃参加,对茶文化的各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发表茶文化论文数千篇。参与茶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除了茶界之外,还有历史、考古、文学、艺术、宗教等学科以及社会活动家与爱茶人士。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对促进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十分有利。2年1届的茶文化盛会已被公认为“茶界的奥林匹克”。

与此同时,海外的茶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爱茶人士也纷纷来到中国,参与各种茶文化活动,进行广泛的茶文化交流,中国名优茶和多种泡茶艺术迅速走向世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3.茶文化著作等出版物不断涌现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专家,在对茶文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著书立说,茶文化出版物不断涌现。诸如《中国茶经》《中国——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光盘)》《中国茶文化经典》《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名茶志》《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华茶叶五千年》《图说中国茶文化》《图说世界茶文化》《中国历代茶书汇编》《中国古代茶书集成》《唐宋茶诗辑注》《中国名优茶丛书》等大型茶文化著作纷纷出版。此外,茶文化的普及性读物和系列丛书也大量涌现,数量之多无法统计。可以说近40年来,中国茶文化著作之多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4.茶文化社团纷纷建立

从1985年开始,先后在杭州、厦门、福州、上海、成都、济南等地纷纷建立了“茶人之家”之类的茶文化团体。1986年在杭州开始筹建“中国茶叶博物馆”,1991年4月建成并正式开馆,这在当时是中国唯一的茶叶专题博物馆。随着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大小茶叶博物馆已有几十个。

1993年在杭州成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随后在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福建、浙江、江西、广州、湖北、辽宁、新疆、宁夏、云南、河南、河北等地,也纷纷建立了茶文化研究会、促进会之类的社团。尤其是浙江,不仅有省级茶文化研究会,各地市甚至某些区、乡镇也建立了茶文化组织。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也先后建立了相应的茶文化团体。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不少也建立了茶文化社团。浙江等地还成立了以爱茶老干部为成员主体的“茶人俱乐部”,颇有特色。这些茶文化社团的建立,对弘扬茶文化、普及茶文化知识、开展国内外茶文化交流、推动茶文化事业的发展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茶馆业蓬勃兴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化休闲气息浓郁的现代茶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开办。全国十几万家现代茶馆的出现,已成为现代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茶文化的重要窗口,并已成为休闲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城市将这些茶馆业的发展纳入了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多种形式的城乡茶馆充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6.茶文化历史文物、古迹不断被发现与保护

近几十年来,各地调查发现、挖掘出土的有关茶的文物、古迹不断有报道。如云南的古茶树、茶马古道,贵州的茶籽化石,陕西法门寺的唐代宫廷御用金银茶具、汉景帝墓随葬品中的茶叶、西安蓝田县五里头村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发现的渣斗中有数十颗芽茶,浙江长兴顾渚山的唐代贡茶院遗址、余姚田螺山遗址挖掘出土的6 000年前人工种植的古茶树根、磐安发现了宋代茶叶交易古茶场,福建建瓯的宋代“北苑贡茶”摩崖石刻、武夷山的宋代斗茶遗址——“竞台”,河北宣化古墓中挖掘出的辽代古茶具和煮茶、奉茶、饮茶壁画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茶文化历史遗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7.历史名茶基本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近几十年来,各地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多种历史名茶,在茶叶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一批批“文化名茶”在各项各级评比中纷纷亮相。有些历史文化名茶获得“金奖”后,市场拍卖十分火爆,有些拍卖价十分惊人。这对促进名优茶生产,繁荣茶叶经济十分有利。

中国是一个多茶类的国家,多种茶类的制作工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茶叶制作工艺经申报核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西湖龙井、婺州举岩、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大红袍、福鼎白茶、普洱贡茶、大益普洱茶、安化千两茶、茯砖茶、南路边茶、张一元花茶等的制作工艺。还有很多是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名茶的制作工艺各具特色,也因此造就了这些名茶外形、内质的鲜明特征。

8.艺术茶具有了创新与发展,茶文化艺术品不断涌现

这几十年来,紫砂茶具、瓷器茶具的造型和艺术装饰都在不断创新,有名的紫砂艺人创作的紫砂茶壶名品不断涌现,随着各种茶的茶艺、茶道的发展需求,多种成套性茶具也创造出来。另外,一些纯粹为观赏和收藏用的各种精雕细刻的石茶具、紫砂茶具、瓷茶具、漆器茶具等五花八门,很有观赏价值。爱好者、收藏者队伍不断扩大,市场价格也随之抬高。还有为各类纪念活动特制的茶具更是多种多样。

有茶内容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自古有之,近几十年来,随着茶文化活动的频繁开展,茶文化书画作品层出不穷。前些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一些名流书画家,成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很多作品颇有气势。茶文化艺术品除书画作品外,还有以茶为内容的根雕、泥塑、金石、绣品等也涌现了出来。

9.茶文化人才培养得到重视

全国已有十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茶文化专业,不少大学的茶文化选修课十分受欢迎。近几年来,随着茶馆业的开办,泡茶已成为一门技艺。各地纷纷开办茶艺师培训班。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泡茶技艺,在很多茶事活动中往往就形成了“茶艺表演”。这种茶艺表演,把泡茶的实用技术进行艺术加工后,形成了一种表演艺术。各民族、各种茶类的茶艺表演十分精彩,它已成为现代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趣的是,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地区不少国家的茶文化人士,也纷纷来中国学习中国泡茶技艺。与此同时,全国有不少茶艺表演队,走出国门到国外去表演各具特色的茶艺茶道,受到国外爱茶人士的欢迎。

10.茶旅游事业开始兴起

中国不少旅游胜地也是名茶产地,有些历史名茶产地就有着茶文化的历史遗存。如浙江长兴顾渚山的唐代贡茶院遗址、杭州龙井的十八棵御茶、余杭的径山寺、天台的国清寺,四川蒙山的汉代仙茶园,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等。这些地方很多都已开展与茶相结合的旅游活动,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比如到武夷山去的游客,不仅可到“大红袍”母树景点参观游览,还可买到品质很好的“大红袍”茶,晚上还能看到一场名为“印象大红袍”的实景文艺演出,这就是茶文化的魅力。还有不少茶区利用茶园的自然风光开展茶区生态旅游也很受游客欢迎。

11.茶文化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飞跃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就是在这种非常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蓬勃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出现的茶文化热,在大力弘扬茶文化,广泛开展茶文化活动、普及茶文化知识、发展名优茶,在提倡“多喝茶、喝好茶”的宣传推动下,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的多元化消费,促进了中国茶叶生产、贸易、茶旅游的发展。如上海市连续多年来举办茶文化节,使得人均茶叶年消费量超过了1 kg。又如,福建省安溪县原来是个贫困县,20 多年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特别是连续几年来举办的“茶王赛”活动,使该县特产乌龙茶“铁观音”的身价大大提高。茶叶市场越来越繁荣,茶农也富裕了,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安溪县也成了福建省的经济强县。茶文化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类似例子很多,浙江安吉白茶的发展、云南普洱茶的发展,都是借助茶文化的多种活动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近几十年来,茶叶产区名优茶的开发,借着茶文化热的东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名优茶产量增加了,卖价提高了,茶农收入也增加了,从而为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现代茶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1994年12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上虞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国际茶业商会在上虞联合召开了“倡导茶为国饮”研讨会。2004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确定茶为中国‘国饮’的建议”的提案。从而使倡导“茶为国饮”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展开。与此同时,积极宣传科学饮茶有利健康,提倡“茶为国饮,健康消费”;推行客来敬茶、以茶代酒,提倡清茶一杯、以茶倡廉的节俭风俗;在民间交往活动中发挥茶话会、敬老茶会、免费凉茶摊等的作用,和谐人际关系。

在国际交往中,以茶为礼、以茶为媒,造就和谐气氛,使茶成为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在国际交往中,茶已作为中国传统待客之道和标志性文化符号,习近平总书记已多次在外交场合以茶叙的形式招待各国元首,“茶叙”似乎正在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道别样风景。

浙江省杭州市多年来为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建设若干茶文化景点、茶文化村,发展茶文化旅游,每年举办包括一系列活动的杭州茶文化博览会等,把茶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味,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改革开放40年来,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事实证明:国运盛则茶运兴。中国茶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不同的历史时期茶文化发展形势的差别是很大的,清末民国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茶文化发展处于低潮。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茶文化开始复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茶文化发展进入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为此,我们要乘势努力,使茶文化事业更上一层楼,为茶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续完)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校园茶艺飘香
香喷喷的茶叶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