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统编教材“双线结构”下的群文教学

2020-01-08罗香枝

科学咨询 2020年17期
关键词:群文要素课文

罗香枝

(福建省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 福建龙岩 364000)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时时可学,处处要用,但是长久以来语文教学投入多,效益差。三十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批评到,用了2000多个课时,阅读、写作能力却得不到提高,可谓少慢差费,咄咄怪事。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温儒敏教授有回答“吕叔湘之问”,答案很简单:语文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原因是读书太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基于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实施,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群文教学在这一背景下则尤为必要。

群文阅读的材料不是内容的随意堆砌,不是生搬硬凑,而是要注重知识的传递性、延展性和整体性。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儿童学龄特点,有梯度地开展群文教学

小学一二年级注重识字教学,不适合开展群文教学,三年级开始,孩子的识字量跟上了,为阅读打好了基础,可以尝试群文教学,但教学时一定要力求遵循课标,关注学生的特点、兴趣和能力。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统编教材编排了132篇,大概占课文总数的30%。古诗词群文是一种常见的课堂阅读教学,以古诗词群文为例,探索不同学龄阶段的选材、讲授、学法,延伸等方面的不同。

三年级学段阅读目标落实到:学会观察,乐于表达,模仿写作。以《诗中的数字美》为例:教师选材以《咏雪》为根基“1”,再拓展了《望庐山瀑布》《题秋江独钓图》《百鸟归巢图》为X的古诗群文教学。教学时,疯狂猜谜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紧扣课题,关注学龄特点。

精教郑板桥《咏雪》,反复诵读古诗,引导学生观察诗中含有哪些数字,简单的检索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大)。再让学生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最后模仿创作了《咏雨》,一滴两滴三四滴,五六七八九十滴,千滴万滴无数滴,最精彩的第四句,孩子们想象丰富,精彩纷呈:滴入池塘总不见;溅入土中总不见;落入草中笑嘻嘻;飞入花丛做游戏。教师落实了三年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孩子体会到了诗歌中的趣味美。

拓展延伸时,围绕课题诗歌中的数字,分别感悟了《望庐山瀑布》夸张的修辞美和《题秋江独钓图》的意境美,简单的数字、巧妙的组合,凸显诗歌的魅力,大有乾坤,诗意无限,给孩子的心中种上了乐学诗歌的种子。

四年级孩子的学段阅读目标落实到:学会积累,乐于分享,批注写感受。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三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开展好古诗词群文教学,教学时,围绕一个点乡村童年的乐趣,以《宿新市徐公店》为例,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写批注,想象画面,交流分享。后两首诗歌要将课堂时间还给孩子,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运用所学方法,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及生活经验与同桌交流每一句诗的意思,写批注,想象画面,交流所获所感,自主学习诗歌,做到“一课一得”。

五六年级小学高段阅读目标落实到:学会运用,乐于讨论,独立思考。以《走近杜甫》古诗群文为例,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子,另选杜甫的其他两首《月夜忆舍弟》《绝句》,以安史之乱为故事背景,以时间轴为线索,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思考战争带来的危害。

课外延伸《春望》《石壕吏》认识忧国忧民的杜甫,认清战争的危害,认识和平的珍贵,这就是群文的魅力。

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授之以渔,落实好群文教学

统编教材“双线结构”编排上弥补了以人文主题单一组元的不足,每个单元篇章页都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清晰了语文能力发展的梯度目标,它是建构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指出:“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全套统编教材统筹规划语文要素,尝试建立语文训练体系”。因此,群文选材上要注意合课标、合文本、合学生,选材要形成合力,富有张力,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

(一)落实语文要素,用好课后阅读链接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爱国情怀的一组课文,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选取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小岛》四篇课文。教学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时,提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清末的那段屈辱史,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文化的自豪,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分享查找的资料,分享自己的感受,结合课文关键词句,写上批注。

课后阅读链接《七子之歌》《和平宣言》,运用音频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痛楚。它表明国家弱小百姓受辱、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听了音频,反复诵读,学生的爱国之情已激荡于胸。

(二)教读书方法授之以渔,做到“一课一得”

教师要用心对话文本,寻找文本中的语文要素,比如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刷子李》,我们可以找到“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学会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侧面衬托”等语文要素,但在短短的一节课,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掌握,因此,只能选一个或两个能力点来施教。老子说“至道不繁”老话说“贪多嚼不烂”,设计的时候,要做到重点突出“一课一得”。

以《刷子李》为例,另选了《苏七块》《冷脸》两篇课文组成群文《人物中的配角》,关注人物中的配角,体会配角的作用,曹小三为衬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故事更精彩。由此及彼,由扶到放,让学生围绕配角的特点自学《苏七块》《冷脸》,从而到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核心素养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从过去偏重于“教师如何教会”转向为今天的“学生如何学会”,以达到培养德才兼备之健全发展的时代新人的目标。

阅读教学,学生是关键,必须以儿童自我提升和发展的出发点,通过师生的共建,不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教师可通过生动、丰富、适性、愉悦的组织课堂,以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内容为载体,在多层次互动中快乐学习。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阅读经典名著,了解祖国灿烂文化,品书中百味人生,学生对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津津乐道,阅读兴趣浓厚,《红楼梦》看过的就凤毛麟角,主要是故事人物众多,纷繁复杂,记录的事情波澜不惊,生活琐事为主,不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如何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少年读懂红楼梦,以《红楼春趣》为例,选用了红楼中的另外三个片段《香菱斗草》《宝钗扑蝶》《刘姥姥进大观园》为群文的《红楼趣事》。

香菱斗草,模仿文中的文斗,孩子兴趣盎然,斗得不可开交,宝钗扑蝶,大家闺秀在大自然面前显露出童真童趣,让人印象深刻。刘姥姥以粗俗接地气的话语逗乐了红楼中的众人,笑态各异。通过群文的方式,挑选孩子感兴趣的片段,激起孩子阅读《红楼梦》的兴趣,阅读就多了一份自主性,也就多了一份乐趣。

群文不是毫无章法,也不是随意组合,群文一定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段特点、教材认知有一本清晰的账目,要始终牵着课堂、教材、学生的“牛鼻子”,教师教得明明白白,学生学得明明白白。

猜你喜欢

群文要素课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背课文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