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复原与应用可行性研究

2020-01-08

科教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清音民族民间承德

鱼 翔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1 承德“清音会”复原与应用缺失乐器的意义

在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音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听觉盛宴,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陶冶情操,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找寻最真实的自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坚守本心,实现最初的梦想。承德满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经久不衰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满族民间音乐表现出更丰富多彩的姿态,其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剔除一些不好的元素,同时也添加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元素,为延长其生命力,保证其活力奠定了基础。与其他民族音乐不同,承德满族民间音乐有其显著的音乐文化特点。满族民间音乐形式是满族人一代代口头传承的民族活态文化传统,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就有丰宁满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吹打乐“吵子会”、省级南营子村的吹打乐、朱守营村的“竹板舞”、滦平满族自治县的棉花鬼、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满族“花会”等。如何能让这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更好的传承下去,并且让其走上舞台,展示出来,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承德市满族音乐“清音”经过前人的不断挖掘与整理,已经有了一定研究基础,但如何传承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在没有任何音响资料辅助的情况下,对乐谱的复原;在不同场合演出中乐队编制的问题;乐师的训练与对乐器掌握的熟练程度;乐器形制的复原与创造性改变等。承德“清音会”音乐呈现着汉族宫廷音乐与满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复合型态,充分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大统一”的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遗存,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承德地区满族“清音”中乐器形制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现存状况、艺术特点等,为将高校当成是对乐器传承、发展的阵地之一奠定基础。承德满族音乐是我国宝贵的音乐财富,其价值无可估量。在承德满族音乐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乐器形制复原与应用工作逐渐被忽视,导致部分乐器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失去作用。比如清代的“大忽雷”等,影响了我们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这种背景下,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复原与应用研究工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2 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复原与应用现状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下,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开展了很多有关继承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教学活动。不仅如此,一些研究者为了将那些满族聚集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一步挖掘出来,并且让更多的人看到其价值,就做了非常多的有关专业音乐领域的研究,但是他们并没有以复原乐器行制这一新模式为视角,所以所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发展下,高校职业教育的一个责任,如何运用乐器复原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去对满族聚集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应用价值进行梳理,是值得我们深入去探讨与研究的话题。而且将这些民族民间音乐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也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思路。

不容否认,在新时代背景下,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民间音乐)已经无法更加完整的传承下去。所以,近年来,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挖掘与整理。因此,各文化部门、研究机构、高校对这些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已结出丰硕的成果。然而,如何更好地让这些民族民间音乐更好的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起来的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保持承德满族音乐生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让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将有助于最大程度上地维持其生命力,并且将一些新时代音乐元素融入其中,还能够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总而言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复原与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产教融合真正地带入高校课堂,并且合理调整课堂结构,并且对客观、有效地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3 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复原与应用策略

虽然当前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复原与应用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太理想,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白一个事实: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复原与应用目标是切实可行的,符合承德满族音乐发展规律,也满足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乐谱是将音乐完整呈现给观众的基础,在复原与应用乐器过程中,复原乐谱是重中之重。由于一些乐器由来已久,比如清朝的“大忽雷”,很少有人能够熟练应用这种乐器进行创作,而且如果仍然采用其原有的外形进行复原,那么其功能将得不到扩大,其生命力也很难得到延长,所以在复原乐器形制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添加一些创新性元素,体现出新时代背景下的特点。青少年个体是当前传承、发展音乐的主体,但是由于承德满族音乐缺乏趣味性,所以他们并不喜欢听这些满族民间音乐。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一些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其中,那么必然可以增强其时代特点,同时激发学生对创新性满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兴趣,使高校大学生成为复原、应用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的主要力量。

(1)让高校师生群体认识到复原与应用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的必要性。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喜欢音乐,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满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推动我国音乐领域发展的原动力。为了能够让高校师生群体成为学习满族音乐、复原与应用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的主力军,我们有必要让他们明白做这些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从而使他们领域到复原与应用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高校师生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比较强,是传承、发展满族民间音乐的最佳选择。虽然满族民间音乐并没有一些流行音乐那么动听,但是其蕴含的音乐价值却不容小觑。“快餐”音乐虽然能给人们带来一时的听觉享受,但是其包含的营养价值却并不高,不能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满族民间音乐则不同,其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是古代音乐的缩影。不同满族民间音乐“清音”中所使用的乐器制形态略有不同,功能各异,但都是促进满族民间音乐发展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通过给高校师生讲解有关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方面的知识,可以让他们更系统地了解有关满族民间音乐方面的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满族民间音乐的热情。

(2)采用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复原与应用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当成是一种投资,将其当成是承德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以这种特有的音乐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产教融合已经在高校教育中得到了应用,有效带动了很多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学校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也提升了高校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将这些特有的民族民间音乐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当地人民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当地政府的要求。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借鉴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发挥出高校与企业两者的作用,分工合作,把复原与应用承德“清音会”缺失乐器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层层相扣。当地文化部门、研究机构以及高校已经对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做了一些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这为将这些民族民间音乐更好地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将复原乐器形制当成是一个新模式的视角,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下去,是每个华夏儿女都应该具备的意识,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清音民族民间承德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园林清音》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南风清音——南方风景青年油画五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寒溪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论学分银行在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