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公共基础数学的创新教学模式

2020-01-08涂黎晖

科教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学家数学课程课程思政

涂黎晖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1 背景

大学公共基础数学课程是其它许多理、工、农、经管等学科的必修课程,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它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说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有数学在强有力的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上的突破,往往会带动很多其他相关学科的重大突破。正是因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才使得量大面广的大学数学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教学模式才尤为重要和紧迫。课程思政其实就是一种课程观,它不是新开一门课,而且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它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融入进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环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也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的一种教学理念。大学公共基础数学“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也将必定带动其它基础课程的同向同行,甚至于专业课程也会形成协同效应,意义和价值巨大。

2 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世界上所有高校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在我国高校也是刚刚起步阶段,上海的部分高校在2016年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上海市有多所高校在通识课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元素,配置了优质师资,并注重课堂互动,同时带领学生触摸历史、感知现实。课程思政做的较好的这些课程有上海大学“大国方略”和“创新中国”、同济大学的“中国道路”、华东政法大学的“法治中国”、以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文中国”等,他们进一步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上海师大启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人文与传播学院“现当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新闻学概论”等15 门课程率先尝试,以“组团式”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这些课程涵盖人文学院现有全部12 个本科专业,并实现必修课、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的课程类型全覆盖。继上海高校思政课程转身课程思政改革之后,浙江省在2017 年初也提出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新理念和新要求,着重指出课程思政之主旨,是强调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纳入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和元素。但是不论是上海还是浙江的高校进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都只是在人文社科领域进行了尝试,既缺乏严谨的学术论证,也没有形成完整的设计体系,特别是对理工科课程尤其是数学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创新的教学模式尚无人探索和研究。

3 “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所谓公共基础数学“课程思政”,就是在数学基础课程中纳入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它不是指不学习基础课的知识内容,而是指通过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掌握课程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感受“四个自信”,实现全方位育人。立足课程知识体系,在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调主流价值引导,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如果单纯或过度的依赖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它的局限性已经日益凸显,非常迫切的需要发挥多学科优势,需要全课程、全方位育人。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必须旗帜鲜明的提出并坚持“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不仅应纳入思政专职工作者的工作职责,而且应成为广大教师和干部职工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特别是要使之成为与广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数学基础课教师的神圣职责。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现课堂主阵地育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领悟知识有用,采用独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文化自信显得非常必要。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数学基础课程中纳入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想成正确世界观的环节、内容和方面,并要求有创新的教学模式,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它不是不学习基础课的知识内容,而是指通过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掌握课程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感受文化自信,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4 “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上海是高校是我国“课程思政”走在前列的地方,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教育工作者在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全面育人讲话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教育理论研究,能够在理论上保障公共基础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正确性。先从局部班级试点,总结经验,分析效果,查找不足,采取措施逐步铺开。查阅国内外教育家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文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逐步完善公共基础数学“课程思政”的创新教学模式。采用调研法、理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查阅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保障了开展创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首先,发掘从古至今中国乃至世界上的许多数学家为数学学科的发展贡献的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上也有过杰出的贡献。例如:《张丘建算经》中的如何应用最小公倍数的、如何互求等差数列各元素以及经典的“百鸡术”等问题是张丘建的主要成就。著名数学家朱世杰的代表作有《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这两本。其中,《算学启蒙》是一部比较通俗易懂的数学著作,它曾流传到海外,影响了东亚数学的发展。另外一部《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朝和元朝时代数学成就达到高峰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中特别知名的数学著作有“四元术”(即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即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即高次内插法);“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拉开了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的序幕。贾宪三角也就是在西方文献中的“帕斯卡三角”,直到1654 年,法国数学家B ·帕斯卡才发现这一结论。我国另一位著名数学家秦九昭,他最重要的数学成就是——“大衍总数术”(即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即一元高次方程数值解法),这些成就使得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另外,李冶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刘徽采用了以直代曲、无限趋近、“内外夹逼”的思想,创立了“割圆术”,他的《海岛算经》内容是测量目标物的高和远的计算方法,他提的重差法是测量数学中的重要方法。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南北朝时期人,他当时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 位,得出了圆周率介于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的重要论断,比西方领先了1500 年。近代的中国由于历史原因,数学的发展曾一度停滞,但是还是有许多数学家比如李善兰等把国外同一时期的数学成果翻译成国文供数学爱好者学习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数学家又为世界数学大厦继续舔砖加瓦,最为著名的有陈省身、华罗庚、陈景润、王元等,他们在几何、代数和数论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当然还有许多著名数学家也在同期做也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数学家的贡献让我们中国人深感自豪。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数学家的成就设计进教学环节不但能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课程知识,同时足以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文化自信。

其次,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思维方法的教学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主流价值观。比如数学中的定理结论是需要某些前提才成立的,正如我们要实现某个目标必须要先具备一定的条件,要实现人生理想就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数学中的极限思想、以直代曲的思想、无限分割的思想、无限和有限对立统一的思想、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具体问题理论化的思想、概率统计的思想和我们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把这些数学思想设计好和相应的知识相结合,与学生的自我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的进步相结合对数学教育工作者而言责任重大而且也是大有可为的。

最后,提炼课程具体内容中与思政密切相关的元素。每个知识点的产生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每个数学知识都有它的理论来源和去处,它是由哪位数学家在什么条件下发现的,这个结论将来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对学生现在所学习的专业来说后续哪些课程需要这个知识,即使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了,在哪些方面可以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可以用这里的数学思想来思考问题等可以和教学过程相结合。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方面安排好课程设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得学生保持一种数学有用,知识有用的积极心态,这也是数学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

5 结束语

2016 年12 月8 日,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数学课程中实现创新教学模式,真正的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得数学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补充并和思想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数学家数学课程课程思政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买来的”数学家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数学家相亲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