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史在初中数学导入环节的运用探究

2020-01-08

科学咨询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家素养

陆 芳

(广州市黄埔广附实验学校 广东广州 510700)

一、初中数学导入环节运用数学史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其中数学史源远流长,我国自古及今历代数学家以其勤于钻研的精神,在数学领域做出突出成果,推动了我国的经济、科技发展。其中包括秦九韶、祖冲之以及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通过在教学中结合其数学成果,以及其事迹等设计教学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对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优化学生的人格品质

凡在数学领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出伟大成果的数学家,都会在其学习习惯、性格特质、品质毅力、思维方式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的事迹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以数学史作为教学导入,能增进学生对数学内涵形成深刻的认知,并树立自己学习的榜样。同时,相比于传统数学教学重知识传授、轻人文教学的模式,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导入,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数学观,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基于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数学的发展历史,通过探索数学概念、数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探究欲和积极性,更深入地了解概念所表达的意义,加深记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1]。

二、数学史应用于数学教学的优势

数学史涵盖了数学在概念形成与思想起源、发展的过程,将数学史融入教学导入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数学发展历程,了解无数中外数学家勇攀数学高峰、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奋斗史。初中数学教学导入中融入数学史内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究欲望,使其在了解数学发展史的过程中爱上数学,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三、数学史在初中数学导入环节的运用策略

在初中数学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更关注于数学知识与学习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及数学品质的培养。这也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动力。需要教师结合数学史展开教学,在教学导入中融入数学史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增强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教学导入融合数学史,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初中数学教学中涵盖了大量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定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更多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并记忆,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因此,需要教师精心做好教学导入,将数学史融入导入,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学科魅力,不断提高其数学探究积极性。如,在关于三角形“勾股定理”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入:数学中有这样一个定理,我国古代已有数学家发现并总结出这一规律,这一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历史上,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以及欧几里得发现这一定理,并探究出各自的方法证明了这一定理。同学们知道这个定理是什么吗?以此引入三角形“勾股定理”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导入数学史的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消除其对数学的距离感和畏难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导入融合数学史增加课堂教学趣味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从网络中收集相关数学史知识,将相关数学家的生平及故事,以及数学成果等设计到教学导入中,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生活化的数学世界。为了使教学导入更有吸引力,教师可借助网络收集相关素材,并在保持正确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其更富有故事性和教育意义。

(三)教学导入融合数学史优化学生数学品质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需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样要关注对学生数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关注其数学品质的提升,这种教学理念更符合新课改对学生素养的要求。数学史因其悠久的发展历史、灿烂的数学成果及其充满人格魅力的历代数学家永无止境的探究精神,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有生动的教育意义。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在教学导入中融入相关数学史内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精神启蒙作用与鼓励作用。如针对部分数学基础薄弱,数学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为了激发其学习自信心,教师可在课前为其讲一段关于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瘐从小因家境贫困而失学、经过自学成才并在数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数学学习展开简短的讨论,思考为什么华罗庚能够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能坚持自学,同学们能够没有任何事情的影响坐在教室中学习,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同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在面对困难时想办法战胜困难,以数学家的事迹及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引导其不怕困难,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在教学导入中讲述数学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秉持开放的教育心理,从数学与科学、数学与政治、数学与艺术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历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展示数学的文化多样性,以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2]。

(四)教学导入融合数学史使其感悟学科魅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精密逻辑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严谨认真地一步步完成每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并探究最终找到解决方法,才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中感受到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历史名题通常包含丰富的知识及人物背景,并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探究历史名题的内容及在历史上的解决策略,可以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启发,对于启迪其数学思维有积极意义。教师可从网络中查找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命题及其解决过程,将其作为教学导入,使学生了解古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并学会运用古人的方法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中善于创新思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导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数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其体会到历史名题是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探究来完成解答的,也正因为其过程的枯燥和困难,使得其解决更有价值,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提高其在数学学习中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在中外数学发展史上有许多真实的数学名题,这些名题很多都是由大数学家基于长期数学探究和思考而提出来的,通过分析、了解数学家们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有着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其运用方式,好的运用方式可以促进学生顺利建构数学知识,生成数学学习能力[3]。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人文精神,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数学史,通过教学导入的设计,使学生对数学学科发展历程及数学家勤于探究的精神有清晰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全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究更有效的在教学导入设计中融入数学史的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优化其数学品质,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史数学家素养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史教学的理论研究
“买来的”数学家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数学家相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四种运用方式
数学史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