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探究
2020-01-08顾美红
顾美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实验中学 江苏苏州 215232)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课程。其中,初中生所要掌握的法治内容和道德教育大部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课堂教育当中融入生活元素,可以帮助初中生在有限的认知能力下,减轻学习难度,也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体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习惯性地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初中道德法治课本内容单一无趣地灌输在学生的思维里,通过口头讲述的教学方式,直接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然后让学生直接进行记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表现厌学情绪。
(二)忽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试教育观念严重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颇深,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直未得到重视。教师与学校一直在紧抓文化学科的教育内容,虽然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但还有部分教师将此类教学过程认为是一个辅助过程。在讲解过程中会忽略掉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教学元素过于专业,学生难以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涉及相关法律知识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学生初步具有认知能力,但总体来说认知程度并不高。教师在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授课时,有时会出现法律用词较为深刻的现象,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有一些困难,阻碍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思考、学习和吸收。教师不能把握合适的教学元素,增加了学生对科目的理解难度。
二、将生活元素融入初中道德法治课堂的策略
(一)将生活带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
将生活元素融入初中道德法治课堂,最直接和最方便的教学方式就是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内容[1],将生活中所出现的情景和亲身经历的事例作为课堂的教学元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既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例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踏上富强之路”主要包含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的各种变化,课本上也包含了非常多的文字内容,教师若只是简单地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述的话,未免有一些显得单一,这时教师可以在本课的预习阶段给学生留下相应的作业,因为改革开放的过程是学生家中的父母和长辈都经历过来的,这段路程所发生的变化,家中的长辈和家长都是有目共睹的,可以向家长询问在改革开放之前,父母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是什么样的。自己做一下总结,再向全班同学相互交流。比一比,看谁说得更加精彩。联系每个家庭的生活情况,再结合课本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理解。
(二)设置生活性趣味活动,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若想创造一节气氛活跃的课堂,最好是针对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到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活动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和促进学生思维建设。
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教师注重强调创新能力,生活中处处需要创新,科学家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有现在科技发达、万事便利的生活。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节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发挥自己的智慧制作出生活中的小发明,也可以利用生活中所的废弃物制作出废物再利用的小创意。让学生了解到创新的意义,同时感受到自己动手所带来的成就与快乐,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三)接轨生活情景,深化生活记忆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学生在学校的生活里接触的都是关于课本的文字知识,部分学习内容若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将难以理解。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学习,其中包含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新型的民主权利”等相关内容,学生在平时不接触社会和法治的知识,对本课的学习就颇有难度,但每位学生都应该接触过关于乡镇和城乡的一些民主选举活动,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穿插出这一类的生活选举情景,从学生可接触到的日常生活入手,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加深学生的生活记忆。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利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合理地组织趣味生活活动,接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