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系列课程驱动本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1-08刘今子郭立丰
刘今子 郭立丰
(东北石油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8)
1 研究背景和现状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本科教学中对“数学建模课程群”进行创新实践性建设,将数学建模的思维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启发本科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本科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逐步探索和培养系统思维、实践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长远的意义。
尤其,数学建模思维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工科建设”中,要求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推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工程专业建设从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转型,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数学建模的创新性训练,为培养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有效手段,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创新实践培养势在必行。
数学建模是联系实际与数学的桥梁。数学建模的构建过程来源于对实际背景问题的简化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描述问题和分析,最后利用数学软件进行结果预测。
在数学建模思维的学习和养成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不是依靠单一数学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需要综合应用学科交叉,应用技术等多方面的系统知识加以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个人不足以掌握每一个方面的知识,需要组建具有不同知识架构的人才在一起研究和开发,进而启发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且,结合此过程可以明显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和科研攻关的能力。
所以,本研究将数学建模课程群建设作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通过建设系列通识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实践”等课程群实现这一目标,并且结合“暑期数学建模培训”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来检验教学目的,形成理论、软件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教学、应用实践教学和竞技培训3 大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强化工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探索精神,阶梯式、递进式、渐进式的创新实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 数学建模系列课程驱动本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模式
2.1 建立注重创新实践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针对数学建模教学目标,结合工科类专业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分成:理论教学、应用实践教学和竞技培训3 大类。通过理论、软件和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强化工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探索精神,形成阶梯式、递进式、渐进式创新实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中:(1)理论教学侧重于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传授,以通识课“数学建模”为主;(2)应用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通识课“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实践”为主;(3)竞技培训看重提高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暑期数学建模培训为主。
2.2 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工科专业特色
为了使数学建模更好的为专业服务,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对数学建模课程群的教学体系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加强理论与实验课程间的纵向联系,加深理论方法的融合和促进;另一方面注重数学各课程与专业背景问题的横向联系,延伸数学的实际应用领域。在讲解数学建模有关课程时,不单单是介绍抽象的数学公式,而是多引用专业背景的问题分析过程,让学生了解其与专业的联系,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专业需求。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将一些比较完整的数学模型(如:地震勘探反演地层结构、油气田开发方案优化、机械结构设计参数优选等问题)作为教学案例,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学生传授,促进学生尽快领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能力。
2.3 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利用粉笔黑板做板书,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思维。现代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应用意义的体现,以理论知识讲授为基础,利用当今流行的多媒体手段进行“多元化”的授课方法。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能力;通过案例式教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同时,引入慕课或微课的形式,嵌入国家精品课或省级精品课的授课片段作为辅助内容,更加有利于本科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习兴趣。
2.4 融入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融入更多的教学案例,开阔学生知识面。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数值计算等功能演示数学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可以使内容更形象、生动直观,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 结束语与展望
通过建设系列通识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实践”,构建数学建模课程群,将数学建模思维训练引入大学课堂,受益的学生扩大到全校工科专业,甚至于文科类专业,并且结合“暑期数学建模培训”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来检验教学目的,形成理论、软件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教学、应用实践教学和竞技培训3 大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强化工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探索精神,阶梯式、递进式、渐进式的创新实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形成具有明显的培养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学以致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