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0-01-08

科学咨询 2020年17期
关键词:美术课乡土绘画

刘 娟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心小学 江苏泰州 225500)

中国的地域广袤无垠,其历史传承历经千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和人文传承,乡土资源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理空间,更是承载着中国人五千多年的梦想和对生存的执着,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从学术定义上看,乡土资源是指人们出生、长大的地方,有着极为丰富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等,以及资源使用上,如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社会发展资源,是一个综合的定义。因此,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合乡土资源的使用,不仅能够用直观、感性的乡土资源来引导小学生进行视觉上的体验,获得更佳的学习资源,还可以为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中国各大地域人文风采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自信心,从而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有效地通过乡土资源获得美术能力的提升。

一、以乡土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升美的意识

正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是一种极为形象化的概念,所以,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积极汲取更为广大的资源。以乡土资源为载体,可以在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扩展学生的视野,教师还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和借鉴乡土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学,开发并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课程,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有关资源,在不断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使学生把握住这些资源的美感,有效提升其审美和绘画能力[1]。

例如,教授“风景如画”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在课上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生动的山水素材,如“嵩山、泰山、黄山、峨眉山”等,为学生展现这些雄奇壮伟的山水风景,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入课堂,使其体会美术课的生动可爱、新鲜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保证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形成前学习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当正式教学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进而可以就绘画山水的色彩比重、线条勾勒、颜色对比度和透视观感等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由此,学生的审美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而且学习到了众多乡土资源知识,对自身的学习更会大有助益。

二、结合形象化体验,强化美术与乡土资源之间的结合

近些年,随着中国城镇化开发进程加速,在进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人们难免会忽视过去乡土空间所承载的美好生活。因此,新课改强调,要在美术课上积极利用和开发乡土资源,确保学生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认识到乡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从而可以更加深刻的感悟和认识生活,为学习绘画奠定资源上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美术课上,从美术学习规律和学生成长的特点出发,教师就应该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在提升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以此作为强化学生艺术和现实生活之间连接关系的纽带,不断提升学生对生活和美术的感悟。

例如,在进行“我是一只小小鸟”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延伸至乡土资源之中,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的知识后,为学生普及一些有关知识,或者可以用插图的方式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的画面,如美丽的九寨沟、丛林茂密的黄果树瀑布,仔细观察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将学生引入生动活泼的画面中,就好像置身于画面中的精彩景色,听到了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一样,以求得最大程度地将美术知识同箱体资源进行融合。这样在进行美术课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充分激发出来,对这些自然和乡土资源的认识也能上升到新的高度,对细节和整体的把握更加细致,由此课堂绘画也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也能提升学生的绘画质量。

三、以乡土资源为基础,开展绘画主题单元课程

尽管同属一个国家,但因为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极强,而且存在极强的地域风格,各个地区的乡土资源环境差异较大。所以,在开展主题绘画教学时,教师就必须首先了解这些地方的乡土和文化资源,深化自身的认识,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转化为美术课程的丰富的素材[2]。所谓主题性美术活动,就是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绘画学习主题,让学生首先去观察基本的学习素材,了解在绘画时需要导入的思想,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3]。

例如,课程“动物朋友”,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一个主题作为本堂课的总纲领,其间穿插一些相关的次级主题,或者是将一个主题切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分解成若干部分为学生进行讲解,目的是化整为零,将绘画的不同相同或者相关部分整合在一起,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消化吸收。为了将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翔实,教师也可以将学习主题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展示,更便于学生对整体绘画内容的掌握。如以家园为基本主题,可以向学生讲解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绘画主题,将种种保护动物的绘画技巧统统融合在一起,突出绘画学习的重点,从而最大程度引导学生掌握这个主题的绘画技巧。根据自身的理解,利用多种资源、运用多种形式或手法展开艺术创造活动。这样将乡土资源同美术主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学生对美术主题的认识。

四、导入乡土资源文化解读,突出美术课程的实践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乡土资源,不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使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使优秀文化在美术学习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并始终生生不息[4]。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学习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找寻乡土资源中的美,并且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思考,以乡土资源为背景,联系其中生动的人文素材,注重美术教学的文化特性,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升学生提取素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环境小设施”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美术课程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期间还可以有选择性地增加一些课堂问答,通过问题让学生回答所学的知识。这些问题可以是美术课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是乡土资源的有关问题,让学生在真切感受和欣赏之余,提高自身的绘画技巧,还能对乡土资源的理解更加深厚。同样,设置完课堂问答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方才学习的内容用于实践,使之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乡土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不断摸索,找到更多的素材,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课乡土绘画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加强中学美术课情感教育的实践思考
美术课
乡土中国
浅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读《乡土中国》后感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