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时代启示

2020-01-08冯国芳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马列主义延安马克思主义

冯国芳

(1.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2.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1935 年10 月到1948 年3 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生活战斗了13年,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作延安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广大党员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一、中国共产党具有理论探索树立理论自信的精神特质:大革命时期的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开始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前列,就在于其指导思想反映了时代变迁的要求,具有理论探索和理论自信的精神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开创时期的陈独秀与李大钊,还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时期的毛泽东与周恩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传承是历史的必然。这种历史的必然,一方面,缘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理性,这种真理性是任何一个具有崇高使命的民族所不能小视的,也是任何一个具有崇高使命的民族所为之追寻的;另一方面,则与中国的深层社会矛盾、中国先进分子的使命意识以及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理论传播直接相关。也正是基于这些因素,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在进行理论探索中,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大革命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创办报刊开设专栏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如陈独秀、李大钊主持、编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劳动节纪念》专号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在《新青年》杂志上,中国共产党人仅介绍俄国革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就达130 余篇,使《新青年》成为当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有力的阵地。

陈独秀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他在《我们的回答》一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目标时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上不幸的事实,也是历史上必然的事实,共产主义之最终目的,正是要消弭阶级;但是,若在资产阶级未灭以前,主张消弭阶级斗争,便是主张劳动者不要向资产阶级斗争的意思;主张劳动者不要向资产阶级斗争,便是主张劳动者安心资产阶级压制,过那非人的生活而不必起来奋斗的意思。”[1]779面对中国军阀混战,人民遭受压迫的现实,他在《统一的国民运动》一文中强调要人民联合起来进行斗争。“要打倒军阀,散漫的各个争斗是不济事的,必须是各阶级各部分争自由争民权的各种势力,在一个统一的目标之下集中起来,成功一个有组织的广大的国民运动,才有充分反抗军阀的力量。”[1]435

李大钊通过《每周评论》《少年中国》《民国》和《晨报》副刊等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离了他的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是不可能。”[2]

毛泽东通过自己创办的《湘江评论》周报,发表《创刊宣言》《民众的大联合》《德意志人沉痛的签约》《陈独秀被捕及营救》和《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刊宣言》讲到: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各国人民要得到解放,唯有步俄国的后尘,实行社会革命。而要实行革命,毛泽东主张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到了近世,强权者、贵族、资本家的联合到了极点,因之国家也坏到了极点,人类也苦到了极点,社会也黑暗到了极点。于是乎起了改革,起了反抗,于是乎有民众的大联合。”[3]379“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3]394

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赵世炎等也都积极创办刊物,开展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性。然而,由于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力量弱小,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革命,尽管早期的共产党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全体工人农民心中扎根,一些工人农民出身的共产党员还没有真正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仍然以非凡的理论探索勇气,冒着“离经叛道”的风险,同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继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写出了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二、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用多种方式运用多种平台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再仅仅为广大共产党人所学习,而且为广大共产党人所信仰

(一)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延安时期,毛泽东倡导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4]533

以学校为平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等学校。1936 年6 月创建的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就是哲学、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形势、任务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教育,广大党员懂得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剥削,什么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938 年8 月创建的陕北公学,分为普通队和高级队,普通队政治理论课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课程,高级队有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1938 年5 月创建的马列学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学。1941 年7 月,马列学院改组为马列研究院,专门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马列主义的方法。

以研究会为平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了推动在职干部的学习运动,党的高级干部带头组织了马列主义研究会、哲学研究会、党建研究会等学习组织。1939 年4 月成立的马列主义研究会,参加者有马列主义教员、研究员和一部分对马列主义有兴趣的在职干部共23 人,“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是:马列主义一般问题、列宁主义基本问题、苏联与联共党、马列主义与文化艺术、马列主义与妇女、马列主义与青年、马列主义与宗教。”[5]上述学习方式产生了实际效果,激发了广大在职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为平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倡导的重要教育形式。张闻天和陈云所组织的学习小组是当时的典型代表。《资本论》学习小组是张闻天组织的,参加的有艾思奇、王学文、吴亮平等10 多人,他们坚持每隔一周集合学习,交流心得体会,一年多的时间将《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内容学完。陈云组织的小组有陶铸、邓洁、武竟天等10 多人,从1938 年11 月一直坚持到1942 年,他们从学习原著开始,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二)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

延安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平台是报纸和刊物。中国共产党编辑出版的报纸有《红星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新中华报》和《晋察冀日报》,还有各种地方性、行业性的报纸,如北方局的党内刊物《党的生活》和《新华日报》华北版,山东分局的《大众日报》,晋绥分局的《抗战日报》和华中局的《江淮日报》等。此外,各地部队政治部主办的各类小型报纸和延安整风时期的大字报、墙报也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中国共产党主持出版了很多刊物,如《解放》《共产党人》《中国工人》《群众》《读书生活》和《八路军军政杂志》等。

中共中央编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共中央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马列著作。马列学院编译部成立后,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共32种。在张闻天的组织下,编译部集中力量翻译马恩经典,计“马恩丛书”12 种,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提纲、《哥达纲领批判》以及《列宁选集》16 卷、《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国家与革命》等都收录在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发表马克思主义著作。延安时期,毛泽东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书籍,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抗日战争的环境,在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等。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4]533

刘少奇发表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如《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论党》和《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等,都从不同侧面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刘少奇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要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这也是不可能的。”[6]11

周恩来和张闻天也发表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如周恩来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和《论统一战线》,张闻天的《论待人接物问题》和《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等。周恩来在批评共产主义不适用于中国的错误言论时指出:“共产主义是不适用于中国么?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可以适用于全人类,可以改造世界,为什么中国会独独除外?反共分子所以要这样胡说,就是因为他们最怕我们用马列主义的照妖镜,在中国人民面前,照出第五纵队的原形。”[7]1937 年召开的白区党代表会议上,张闻天根据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强调指出:中共才有十六年的历史,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教育还薄弱,为了消灭党内的关门主义,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加强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学会用马克思列宁的方法来分析时局,学会马克思列宁领导群众的艺术”[8]。

党的理论工作者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延安时期,以艾思奇、李达、周扬等为代表的党的理论工作者潜心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从各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阐释,发表大量文章,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艾思奇发表《大众哲学》是我国第一本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它联系实际,把握当时青年人的思想脉搏,针对当时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艾思奇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和特征是这样论述的:“什么是正确的哲学?为什么它比别的哲学更正确,更能与事实真理一致?这问题……我们要分做三步来讲。第一步要先讲世界的本身究竟是什么东西?是物质吗?是精神吗?这一步的讨论,叫做本体论;第二步讲我们是怎样能认识世界上的一切?这一步的讨论叫做认识论;第三步讲世界的一切以及我们人类的思想等等是怎样变化运动,是依着什么法则变化运动的?也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最普遍最根本的变化法则是什么?这一步的讨论叫做方法论。”[9]

李达发表的《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10],代表了当时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这部著作的理论和历史价值在于,它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首次阐述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代哲学史上所掀起的革命性变革。李达认为,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统一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社会学大纲》中,李达说道:“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两者统一的基础是社会的实践”,“辩证法的唯物论,以劳动的概念为媒介,由自然认识的领域扩张于历史认识的领域,使唯物论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变成了实践的唯物沦”。[11]

周扬编译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理论观点。该书从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有关文学艺术问题的重要言论,反映出周扬本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的理解。在《序言》中周扬谈到:“贯彻全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文艺从群众中来,必须到群众中去。这同时也就是毛泽东同志讲话的中心思想,而他的更大贡献是在最正确最完全地解决了文艺如何到群众中去的问题。”[12]

(三)广大党员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人们,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让人民群众接受这一科学理论。通过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他们逐步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发自内心地、真诚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民发生的精神影响大概比所有基督教资产阶级的影响加起来还要深刻”[13]。

曾在马列学院学习的许多学员,无论知识分子还是老红军,最后都投入党的怀抱,他们在追忆当年的学习岁月时,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他们的积极影响。王惠德说:“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建立和确定自己世界观的那个重要时刻,是在马列学院度过的,这是幸运”[14]84;段苏权说:“我一生当中,真正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是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14]220-221;雪苇说:“强调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对于理论修养底子很薄的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十分重要的。”[14]123

李维汉曾回忆说:“当时,学习马列主义,对一般学员来说是新鲜事。……这种学习,对他们说来确实是一种启蒙教育,时间不长,收获很大。白如冰说:‘我过去心中只有一个字,就是‘干’。从进中央党校开始,懂得了一些马列主义,为以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罗青长说:‘我们在党校第一次听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双胞胎’,无产阶级又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觉得很新鲜。我的马列主义启蒙教育,就是从党校开始的。’林肖硖说:‘在中央党校短短几个月的理论学习,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它不仅使学员受到了初步的马列主义基础教育,而且为以后的自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5]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学习宣传的方式方法,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自信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一)理论自信的树立需要理论自信主体的学习研究和探索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遇到了难得的学习研究机遇,党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宝贵机遇,在全党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使几十万党员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学习调查研究等各方面所需要的学问。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在全国的党员过去是几万个,现在有几十万,将来会有几百万,这几十万、几百万共产党员要领导几千万、几万万人的革命,假使没有学问,是不成的。”[16]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紧紧抓住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和政治观教育,使其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思想觉悟,也就是要“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17]。

毛泽东、刘少奇认为,坚信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具有能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心和决心。“人皆可以为尧舜。”刘少奇指出:“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锻炼,认真修养,尽可能地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质,不应该望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那样伟大的革命家的思想和品质,认为高不可攀,就自暴自弃,畏葸不前。如果这样,那就会变成‘政治上的庸人’,不可雕的‘朽木’。”[6]106共产党员要“虚心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高贵的无产阶级的品质,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言论、行动和工作中去,不断地改正、清洗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一切与此相反的东西,增强自己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意识和品质”[6]110。

新时代,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就要树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命载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主体。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将会释放出巨大的力量,其思想价值也得以充分彰显。另一方面,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者和组织者,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同时代的历史课题不同,都需要在把握其规律性的基础之上进行贯彻执行,从而使理论在广大党员心中得到普遍认同。

(二)理论自信的树立需要理论自信客体的创新和大众化

作为理论自信的客体,马克思主义无疑要走向创新和大众化。延安时期,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有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而延安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义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具体国情相结合、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结晶,这一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被广大党员干部所接受并树立起理论自信,主要是通过教育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人民性,通过战争、大生产和学习的实践,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毛泽东思想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是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寻求道路、设想目标。这一点,可从其《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得到证明。同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总是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用通俗的语言、通俗的故事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毛泽东非常注重理论大众化问题,“他认为,向人民群众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真知,使教育内容不脱离实际,有针对性,而且可以沟通双方感情,可以熟悉教育对象的生活和语言,从而产生共鸣,增强教育效果。”[18]

新时代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就要树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自信。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同时,为了让人民群众理解、接受和掌握,就需要用通俗的语言以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这一理论,做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就是让人民群众了解、接受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实现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思想的统一,进一步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理论自信的树立需要理论自信载体的丰富和发展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不仅以研究小组、研究会等为载体进行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以邮政、书店等通讯网为载体,发行报刊、著作,使理论自信的载体不断丰富和发展。

1938 年8 月开始创办了邮政网。“建立了延安到绥德、延安到关中、延安到定边、延安到庆阳等四条干线和绥德到吴堡、曲子到马渠、延安到安定、庆阳到华池、绥德到神府、合水到新宁、真武洞到靖边、庆阳到镇原、定边到盐池、关中到淳耀、靖边到横山、延安到西川口、庆阳到环县、甘谷驿到临镇等十四条支线,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邮政网络。”[19]

1939 年9 月,中共中央委员会领导下新华书店在延安成立,并使用这一名义向边区以外发行书刊。据统计:“三年来我们发行的出版物,有解放社版书籍一百三十余种,其他出版机关的丛书二十余种,另外发行新中华报、群众报等数种报纸,解放、军政杂志、中国文化、中国工人、中国青年、中国妇女、团结等近十种杂志。总计发行延安出版之书籍不下五十万册,杂志及报纸不下数百万份。”[20]“在边区以外有千万重铜墙铁壁,在摧残、封锁、禁止着新中华报在广大群众中间的传播。但由于新中华报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意见的报纸,是真正忠实于民族国家人民利益的报纸。因而它能冲破任何关卡,如水银泻地,无孔不人的一直渗入到全国广大下层民众中间。”[21]

新时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也需要丰富和发展宣传载体。首先就是要运用好大众传媒载体。电视、报刊、网络等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能够选择性地传递信息、传播思想,作出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引导。其次是发展好文化载体,主动占领新兴教育阵地。新媒体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型载体,红色网站是传播先进思想、消解消极思想的重要阵地。党的组织可以利用新媒体扩大影响,如微博、微信等都是当代很受欢迎的传播渠道;创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力。另外,手机媒体、电子邮件、腾讯QQ 等新媒体也应该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红色媒介。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延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的初始文本:《社会主义讨论集》
走进延安
马列主义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探讨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