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育并重”模式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2020-01-08陈潞娟
陈潞娟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 浙江杭州 310000)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德育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平衡好“管”与“育”的关系,充分发挥“管”的有效功能下“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管育并重”模式简述
“管育并重”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同于过去的“重管轻育”而是采用“管”和“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管”是指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采取适宜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管”相比,“育”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育”是指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德育,以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管”和“育”有效结合起来,重管重育,管育结合,共同促进高中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内容繁重,班主任的工作总体上是教学为主德育为辅。而且,大多数班主任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德育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只能单纯地凭借自身的理解。其次,传统的德育工作太注重“管”,过度强调制度化,通过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不会像中小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和遵守教师的管理安排,相反,会产生逆反心理。比如,曾经学校为了规范高中生的仪容仪表,要求男生头发长度不得超过5厘米,否则停课回家理发,结果出现了某班级所有男生剃光头的现象。这种制度化的管理短期来看确实是有效的,能减轻管理工作的负担,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学校的制度化管理过重会使德育教育趋于形式化,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管育并重”模式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构建
(一)在德育工作中正确开展“管”的工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这就给了学生更容易犯错的平台,德育教育的工作因此而产生。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00”后,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崇尚自由、个性的一群青少年。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依照相关的制度与规定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同时要给予高中生一定的自由,以保留有沟通交流的余地。德育工作的开展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班主任要以自己的包容心来陪伴学生的高中三年,给他们叛逆的表现和做法提出建议,正确引导[1]。“管育并重”模式要求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能够将强制德育和说服德育有效结合。
(二)在德育工作中巧妙发挥“育”的作用
以往的班主任采取强制性措施维持教学秩序,塑造的都是严厉的、不苟言笑的班主任形象,在学生眼中班主任是“恶魔”的化身,是站在他们对立面的代表。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直接决定着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班主任需要改变自己的形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批评指责,而是要尝试跟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例如,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其原因,如果是外部原因,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如果是学生自身问题,要正确地引导与沟通,提升高中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德育实践活动来丰富教学方式,比如,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历史遗迹、观看“感动中国”等影视资料,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和增强学生团队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班主任也可以充分利用在德育教育活动中观察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指正,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平[2]。
(三)管育结合,以育为主
教育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的同时要注意规章制度的力度和强度,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避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起相反作用。教师要积极将管理和教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管育并重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认同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增强班级归属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
四、结束语
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重管轻育,达不到教育的理想效果,无法为学生身心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借鉴传统模式的优点,发展“管育并重”教育模式逐渐成为班主任管理中最主要的方法,该模式可以指导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