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课程的延伸与探索
2020-01-08刘秀聪
刘秀聪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中学 福建厦门 361000)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被视为深化我国现阶段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以及修订课程方案的重要依据。从这一重要性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正在全面进入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课后延伸”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
一、美术学科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针对美术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是突显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衡量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依据。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课程的延伸与探索
(一)结合本地文化特色,设计多样化课程
在初中课堂进行美术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构建综合性、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及文化的丰富性,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收获相应的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本地文化特色,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探索研究,通过美术的方式展示其研究成果,举办相应的研讨会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文化水平[1]。例如,学习《笔墨丹青》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感受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在学习完本单元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结合闽南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探究闽南的绘画演变过程。在活动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单元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闽南的特色文化与其他地区的异同之处,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课堂的延伸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效突显出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探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开展教学的模式越来越多,学习活动也相对复杂一些,如果只是采用简单的简洁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或者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2]。例如,学习完《纹样与生活》这一单元的内容后,教师将学生差异化的分为几个探究学习小组,让学生从闽南文化的角度出发,自主搜集带有闽南特色的纹样相关资料,并且采用绘制评比的形式开展评比活动。通过了解带有闽南文化特色的纹样以及纹样设计的相关知识,学生都能够掌握学习纹样写生与变化的方法,并且可以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一幅纹样作品的设计并应用于生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识成功的转化成为学生内在的能力,一种“带得走的能力”。
(三)教师加强相关研究,重视课外延伸培养
美术课堂的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课堂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3]。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相关的教学研究,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学习美术知识,积极开展美术社团、美术竞赛以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趣味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通过美术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学习的美术知识融入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课外美术教学计划,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及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的内容出发,将知识能力迁移到生活中去。紧扣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美术课后延伸拓展,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在全面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学习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