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陆龟蒙诗文中的吴地特色及影响

2020-01-08

图书馆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诗文

刘 菁 王 宇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陆龟蒙(?-881),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苏州吴县人,是晚唐咸通、乾符年间诗文兼善的著名士人。他身处唐末乱世,除了短暂的应举、干谒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太湖流域,这也是吴地的核心区域。该地作为陆龟蒙的活动区域与背景,深深地影响了陆龟蒙的文学创作,并铸就了他诗文创作中呈现出的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对其诗文风格的形成、吴地民俗的总结以及吴地文化的宣传推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 展现吴地多样的自然风物

吴地山川秀美,水域众多,风景之美冠于东南。仅太湖而言,“山色七十二、湖光三万六”,可谓是“山水相得”的胜地。另外,吴地物产丰富,如《吴郡志》中就记载了近70种吴地的风物。陆龟蒙在诗文中大量展现了吴地丰富多样的自然风物,彰显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

1.1 吴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陆龟蒙长期居于吴地,深受吴地自然风光的熏陶,并在其诗文创作中反映着吴地的山山水水。首先是吴地的山,由于地势相对平坦,山在吴地显得格外耀眼,其独特的风姿引起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兴趣。陆龟蒙在诗文中提到了包山、茅山、顾渚山、小鸡山等,其中描写包山的诗作相对较多。例如在《雨中游包山静舍》中写道“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①突出包山乃道教圣地。而《缥缈峰》中则写到包山主峰“左右皆跳岑,孤峰挺然起……花奇忽如荐,树曲浑成几……频攀峻过斗,末造平如砥。”其诸峰皆秀异,缥缈峰最高,所谓“孤峰挺然起”,其中花奇、树曲、峰陡更为此山增添了几分雄伟之美,作者不禁发出“超骑明月馀,复弄华星蕊”的赞叹。

此外,陆龟蒙在诗文中多次写到了水或与水相关的意象,或江或湖或海,都一一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描写太湖之盛景,如《初入太湖》中“东南具区雄,天水合为一。高帆大弓满,羿射争箭疾”极言太湖水天一色的壮阔气势,令人耳目一新。诗中“坑来斗呀豁,涌处惊嵯崒。险异拔龙湫,喧如破蛟室。斯须风妥帖,若受命平秩。”则表现出太湖时而风浪汹涌,时而风平浪静的种种情态,可谓感受至深。除了描绘太湖风光之秀丽,陆龟蒙还写了有关太湖的神话传说。如“尝闻咸池气,下注作清质。”咸池乃日浴之处,太湖即由咸池之气下注而成,是仙人所居住之地。面对此传说,诗人还忍不住去推敲其真实性:“何当授真检?得召天吴术。一一问朝宗,方应可谭悉。”由此可见,此诗景物描写与传说掌故紧密结合,共同展现了太湖的绮丽风光和人文内涵。

1.2 吴地丰富的物产风貌

吴地土地肥沃,植被良好,气候温暖湿润,水域广阔,物产丰富。在陆龟蒙的诗文中,专门写到了一些吴地特有的物象,如在《复友生论文书》一文中提到藜羹,“案上有一杯藜羹,如五鼎七牢馈于左右”,在《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中写到菰饭“野馈夸菰饭,江商贾蔗饧”,在《五歌·食鱼》中提及红莲稻“呼儿舂取红莲米,轻重相当加十倍”等等。

其中,作为江南所特有的一种水鸟,在诗文中被反复提及。据史料记载,“似凫,脚高,毛冠,江东人家养之”。陆龟蒙在《江南秋怀寄华阳人》一诗中专写此鸟。其诗前序云:“客有过震泽,得水鸟所谓者贶余,黑襟青胫,碧爪丹喙,色几及项。质甚高而意卑戚,畏人。”该序文中对的外形、神态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并一步写出了性野逸但被缚于笼中的状况,如“余极哀其野逸性,又非以能招累者,而囚録笼槛,逼迫窗户、啄仰饮,为活大不快,真天地之穷鸟也。”并且在《江南秋怀寄华阳人》《水鸟歌》《渔具诗》中也提到,如“讴丫摇舴艋,出没漾”“多为蝦蚬误,已分笑”“今朝櫂椅寒江汀,舂鉏翡翠参”等,可见在吴地十分常见。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以鱼、蟹为代表的水产品,它们在陆龟蒙的诗文中出现频率很高。据《吴郡志》记载:鲈鱼生松江,尤宜鲙。洁白松软,又不腥。在诸鱼之上。江与太湖相接,湖中亦有鲈……晋张翰,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鲈鱼鲙菰叶羹,遂罢官归。”②由此可见,鲈鱼乃历史悠久的吴地特产,且颇受吴人喜爱。陆龟蒙在诗歌中也多次提到鲈鱼,例如《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中提到“盈筐盛芡芰,满釜煮鲈鳜”,《五歌·食鱼》中写道“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今朝有客卖鲈鲂,手提见我长于尺”,《润州送人往长洲》中“君住松江多少日,为尝鲈鲙与莼羹”等等,在这些诗歌中,可以窥见出吴人好食鱼,且把鱼融进了日常生活,成为其日常食用的佳品。此外,该类日常食用的水产品在陆龟蒙的诗歌中还成为诗人之间互赠的珍贵礼品,例如《酬袭美见寄海蟹》《袭美以巨鱼之半见分因以酬谢》,诗中写到了以鱼、蟹为互赠品,并言“药杯应阻蟹螯香,却乞江边采捕郎”“今朝最是家童喜,免泥荒畦掇野蔬”由此可见作者对鱼、蟹的喜爱之情。最后,陆龟蒙不仅在诗歌中提及蟹,还专门写过《蟹志》一文,详细记载了螃蟹的活动规律,如“蟹始窟穴于沮洳中,秋冬交必大出”“早夜觱沸,指江而奔”,写出其洄游的季节、路径、状态,并总结了捕蟹的经验——阻拦式的蟹断捕获法,如“承其流而障之”“断而求之”等,最终赞赏了螃蟹离开“沮洳”之地,带着“朝魁”历经千辛万苦去拜见海王的行为。此文可谓是蟹文化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文献。

2 彰显吴地深厚的人文意蕴

吴地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保留了众多名胜古迹,仅《吴郡志》中所记的古迹就有60多处,如馆娃宫、吴王井、西施洞等。这些人文景观为陆龟蒙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灵感。另外,与吴地相关的历史人物众多,包括泰伯、吴王、梁鸿等,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成为陆龟蒙诗文的创作对象。

2.1 吴地灿烂的人文景观

陆龟蒙作为吴地人,对吴地的人文景观了解颇深,在诗文中常常提到各种名胜古迹并挖掘其人文意蕴。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描写吴地的历史遗迹。在《问吴宫辞》序文中,陆龟蒙直言道:“甫里之乡,曰吴宫,在长洲苑东南五十里,非夫差所幸之别馆耶?披图籍不见其说,询故老不得其地。其名存,其迹灭。”由此他“怅然兴怀古之思,作《问吴宫辞》。”其云“霜氛重兮孤榜晓,远树枯兮愁烟悄眇。欲遮愁烟兮问故基,又恐愁烟兮推白鸟。”以萧瑟朦胧孤寂的图景,表现出历史的苍茫感。除了吴宫,陆龟蒙还提到了馆娃宫,它是吴王为西施所造,在今苏州灵岩山。在《和馆娃宫怀古五绝》中,作者针对吴王夫差贪图享受,信奸臣,宠西施,终误国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如“波神自厌荒淫主,句践楼船稳帖来”“三千虽衣犀珠,半夜夫差国暗屠”等,极言吴王夫差的荒淫,纵容勾践灭吴。

其次是描写具有道教色彩的太湖胜迹,例如林屋洞、毛公坛、神景宫等。在《入林屋洞》中,开篇便言“知名十小天,林屋当第九。题之为左神,理之以天后。”点明林屋洞乃十大洞天之第九,并号为左神幽虚之洞天,与道教关系密切,“尝闻白芝秀,状与琅花偶。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则说明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饮饵,非常人所能得,进一步突出林屋洞的神仙特征。另外,毛公坛也是当地的道教福地,据《吴郡志》记载:“毛公坛即毛公坛福地,在洞庭山中。汉刘根得道处也,根既仙,身为绿毛,人或见之,故名‘毛公’。今有石坛在观傍,犹汉物也。”③陆龟蒙在《毛公坛》一诗即吟咏刘根成仙之事,其言“身如碧凤凰,羽翼披轻轻。先生盛驱役,臣伏甲与丁。势可倒五狱,不唯鞭群灵。”细腻地刻画出刘根身生绿毛,能驱使鬼神的形象特征。

2.2 吴地著名的隐逸人士

吴地历史悠久,隐逸之风盛行。陆龟蒙在诗文着重提到了隐逸吴地的历史人物,其中最典型的是隐居吴地的梁鸿,他本为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为避官府而埋名隐遁至吴。陆龟蒙在诗文中多次提到梁鸿之事,例如在《祭梁鸿墓文》一文中,作者言道:“先生为《五噫》之歌,汉天子闻而病之”写出梁鸿作《五噫》歌讽刺统治者,引起朝廷不满。但对于作者来说,梁鸿正是知音,如陆龟蒙所言:“嗟余后先生之千祀,聊奉奠而来过。俯灌地而仰语,顾先生之谓何?心褊性诞,客他人之宇下不得,故筑垣而自翰。身病妻弱,自吴民之粲不得,故力耕而自获。所以法先王之义者,庶《五噫》兮可作。”可见作者对于梁鸿隐居吴地的做法颇为赞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自己的耕隐之志。另外在《幽居赋》中也写到“歌动五噫,始作赁春之客”以及《和皋桥》中“和绝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思《五噫》风”,以此表达对梁鸿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除了在诗文中多次写到梁鸿隐逸吴地之事,陆龟蒙还专门写了春秋时期隐于吴地的范蠡。在《范蠡》一诗中,开篇便言“平吴专越祸胎深,岂是功成有去心”一语点出范蠡功高权重,威胁到越王的利益,是招祸的根本原因。而“勾践不知嫌鸟喙”则用鸟喙形容勾践之嘴尖,以此引出越王勾践的为人。在《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中就记载道: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范蠡深知越王勾践的品性,最终选择泛舟隐遁五湖。同时从“归来犹自铸良金”可看出他后来以经商致富,远离政坛。

3 陆龟蒙诗文中展示吴地特色的影响

陆龟蒙作为吴地人,生活范围相对狭小,他的很多诗文作品以吴地生活为背景,以吴地的物象为主体,从多方面展示出吴地的风物。这对陆龟蒙诗歌风格的形成、吴地民俗的总结以及吴地文化的宣传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3.1 影响陆龟蒙诗歌风格的形成

陆龟蒙在诗文中多以吴地风物入诗,表现吴地文化意蕴,这对其诗文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清人宋育仁在《三唐诗品》中评价陆龟蒙的诗歌为:“加深寄托,开后来之体”“雅怀深致,妙有遗音”。这种重寄托,尚雅致的诗文风格与他喜欢表现吴地的自然风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俗中见雅。如前所述,陆龟蒙在诗文中常提到一些颇具吴地特色的风物,如鱼、蟹、野蔬等,它们均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之物,但作者常常旁征博引,使俗物脱俗,反见其雅。具体而言,这种以俗求雅的做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多用典故,且多为僻典。如在《酬袭美见寄海蟹》中,“自是扬雄知郭索”,陆龟蒙自注曰:“《太玄经》云:蟹之郭索”。“且非何胤敢餦餭”,自注曰:“何胤侈于食味。稍欲去其甚者,犹有鲃腊,糟蟹”。其中郭索乃螃蟹爬行之貌,诗人将蟹与杨雄、何胤相联系,且进行自注,无疑为诗文增添了更多的文化韵味。再如《袭美以春橘见惠因词韵酬谢》中“珍重更过三十子,不堪分付野人边”,自注曰:“王僧辩尝为荆南,得橘一蒂三十子,以献元帝。”作者通过引用该典故,凸显出此橘价值不菲,并进一步传递对友人皮日休的谢意,彰显两人的深厚情谊。二是多用比喻。陆龟蒙在描摹这些物品时,常常将这些普通之物比作高雅之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其状貌,彰显其不俗之处。如形容蟹:“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把骨清、沫白分别比作春霭、海霜,形容鱼:“鳞隳似撤骚人屋,腹断疑伤远客书”,既用比喻又化用典故,更为酬谢之情增添了几分雅致。三是注入高逸的精神情趣。如在《袭美以紫石砚见赠以诗迎之》中,其言“最称风亭披碧简,好将雪窦渍寒流”,作者在描写紫石砚时,由实入虚,想象自己在风亭内研墨批阅竹简是何等雅事,可见其出尘脱俗的精神气质。而在上文提到的《酬袭美见寄海蟹》中,更是直言“强作南朝风雅客,夜来偷傍早梅旁。”作者自比南朝风雅客,足见其高雅情态。由此可见,这种“以俗为雅”的手法,使日常事物别具韵致,如清代陆次云所言“雅正可法,令人触处皆可成诗”。④到了宋代,该手法则被肯定,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普遍关注日常生活,在世俗中寻找美感的诗文创作风尚。

另一方面,陆龟蒙在描摹吴地的风物时,寄托深意。胡翰的《缶鸣集又序》中就评价陆龟蒙的诗:“夫鲁望之诗,寄兴幽远,而其音响,则骎骎已迫于晚唐。”⑤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上文提及《》一诗,作者写道:“自昔稻粱高鸟畏,至今珪组野人雠。防微避缴无穷事,好与裁书谢白鹭。”作者从鸟畏写到人畏,昔日唐玄宗命宦官往江南采伏于稻梁之中的以供园林之玩,今日官场食禄充满危险,被隐士视为畏途。对于来说,需要防避之事处处有之,倒是白鹭优游自适,因此当裁书以谢之。清人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对此评价云:“就诗只是咏,惟第六句插入‘野人珪组’,反似比体,其实则为触物感兴,借题寓意之作。⑥可谓一语中的,作者正是借寄托自己与其被名利羁绊,不如放浪江湖的隐逸情怀。此外,在《二遗诗》中作者同样寄兴幽远,虽描写了松花石,但在第三、四联却借物起兴:“闲追金带徒劳恨,静格朱丝更可怜。幸于野人俱散诞,不烦良匠更雕镌。”由天然形成的松化石联想到做人应顺其自然,不被名利所牵绊。

总之,陆龟蒙在诗歌中加强了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打破了摹写形态的窠臼,将人文内涵、人生感悟和高逸情趣等融入吴地的山川景物,使其诗文平淡中见雅致。

3.2 生动地记录吴地民俗

陆龟蒙在诗文中不仅记载了与吴地相关的习俗,更以组诗的方式对吴地生产、生活方面的习俗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记录。例如他以组诗的方式,展示了吴地的渔、樵、茶、酒四方面的习俗,在十五首《渔具诗》中,陆龟蒙详细记载了吴地的渔具和捕鱼方法,包括网、罩、钓车、钓筒、叉鱼、射鱼等等,可谓史无前例。而明人吴宽的《题米原辉逻钓图》中就写道了陆龟蒙对于渔具的记录帮助后人了解吴地的渔业状况,其言:“吴淞秋晚,群渔集小舟,捕鱼渊中,谓之起丛。今观史文鉴户曹藏小米此图,览之景物,宛然其间。渔具数种,予不能识,安得陆鲁望者为一一赋之。”⑦可见陆龟蒙对吴地生产习俗的生动记录对后人了解晚唐吴地的生产生活习俗大有裨益。

此外,作者还记录了江南的“事鬼”之俗。在《隋书·地理志》曾记载道:“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其俗信鬼神,好淫祀,父子或异居,此大抵然也。”⑧相比于《隋书·地理志》言简意赅的记载,陆龟蒙则用诗文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更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示了江南事鬼的习俗。如在《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中记载道:“江南多事鬼,巫覡连瓯粤。可口是妖讹,恣情专赏罚。良医只备位,药肆成虚设。而我正萎痿,安能致诃咄?椒兰任芳苾,精粓从罗列。盏斝既屡傾,钱刀亦隨爇。兼之瀆财贿,不止行盗窃。天地如有知,微妖岂逃杀。”诗中详细记载了吴地人民信奉鬼神,宁可花钱找巫覡祛灾,也不愿正常就医的习俗。同时作者当时身体虚弱,行动不便,正好亲身体会了这一习俗,但从“安能致诃咄”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这种“事鬼”的风气则秉持着一种强烈批判的态度,认为其为贪财之道。另外,陆龟蒙在《祀灶神》中记载了吴地居民立灶台也祭祀鬼神一事。并对于“灶神以时录人功过,上白于天,当祀之以求福祥”这样的欺骗行为,作者同样采取了批判的态度,甚至发出了“虽岁不一祀,灶其诬我乎”的反诘之语。还有《祝牛宫辞》序文中记载了当地农民建牛宫前请灵于地神的习俗,如“冬十月,耕牛为寒,筑宫纳而皂之。建之前日,老农请灵于土宫,以从乡教。”由此可见,当时吴地民间的“事鬼”之风盛行,但作者对此十分不满。

总之,对这些习俗的记录与描摹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以更生动形象的面貌呈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吴地民俗文化的传承,便于后人了解晚唐民俗的状况,为后人研究晚唐民俗提供了第一手生动的资料。

3.3 推动吴地文化的发展

陆龟蒙的吴地诗文全方位地展示了吴地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吴文化的展示平台与传播窗口,对吴地文化的发展具有宣传、强化、推动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陆龟蒙详细记载了与吴地相关的自然风物与人文景观,为后人了解吴地文化并记载吴地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吴地文化,最终推动吴地文化的发展。例如范成大的《吴郡志》在介绍吴宫乡、、鹤媒、蔷薇花时,都以陆龟蒙相关诗歌为据。还有宋人龚明之在《中吴纪闻》中对红莲稻的记载也引陆龟蒙的诗为据,其言:“红莲稻从古有之。陆鲁望《别墅怀归》诗云:‘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至今以此为佳种。”⑨可见陆龟蒙诗文中对于红莲稻的记载有助于后人进一步了解红莲稻。

此外,陆龟蒙对吴地山川风物、名胜古迹的吟诵,还提升了吴地山川古迹的知名度,如清人石韫玉在《独学庐稿》所言:“自唐时皮、陆两先生有松陵唱和诗传于世,学者遂无不知松陵之名。盖其地居太湖之滨,襟带江浙之间,山水清远,风俗尚文,故自古多诗人,亦岩壑秀灵之气所结而发焉者也。”⑩。其中“学者遂无不知松陵之名”一语道出皮陆唱和对吴地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使得吴地名气大增。

最后,如前所言,陆龟蒙对吴地风物、文化的吟咏对其诗文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就文化传承而言,陆龟蒙在诗文中吟咏吴地也为吴地诗歌的繁荣发展打下基础。元人宋无在《翠寒集》中写道:“吴古为都会,山水富甲东南,长材秀明,间见层出,以济时需。独唐皮日休、陆鲁望隐松陵,为诗文相酬谢。故吴之山川,自西子嬖娃宫,鹿游胥台,残花遗草,烟霾雨曀,悒郁千载间,皆能发而化之为诗。”⑪可见陆龟蒙的诗歌为后代吴地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诸如吴地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并且吴宽在《石田藁序》中记载道:“鲁望,吴人也。吴之诗自鲁望首倡,盛于宋,尤莫盛于元。”⑫由此可知陆龟蒙是对吴地的吟诵和吴地诗歌发展的奠基者。

总之,陆龟蒙作为晚唐的隐逸高士,深受吴地文化的熏陶。他在诗文中,全方位展示了吴地的自然风光、物产风貌、人文意蕴等,进而推动了其诗文风格的形成,以及吴地民俗的记录和吴地文化的发展。

注释:

① 何锡光.陆龟蒙全集校注(上、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214.

② [宋]范成大撰.吴郡志 卷二十九[M].南京:凤凰出版社,1999.

③ [宋]范成大撰.吴郡志 卷九[M].南京:凤凰出版社,1999.

④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M].“晚唐卷”下,清康熙蓉江怀古堂刻本.

⑤ 何锡光.陆龟蒙全集校注(上、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1632.

⑥ [清]赵臣瑗辑注.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M].卷五,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⑦ 何锡光.陆龟蒙全集校注(上、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1626.

⑧ [唐]魏徵等撰.隋书 卷三十一[M].中华书局,1973:886.

⑨ 何锡光.陆龟蒙全集校注(上、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606.

⑩ [清]石韫玉,独学庐稿[M].续修四库全书本,集部第1466-1467册,卷三

⑪ 何锡光.陆龟蒙全集校注(上、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1621.

⑫ 何锡光.陆龟蒙全集校注(上、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1626.

猜你喜欢

诗文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雪儿
那些男孩,教会我爱与被爱
千金碎琴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叶诗文游得快跑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