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阅读推广服务创新
——以河南内乡县图书馆为例
2020-01-08王楠
王 楠
(内乡县图书馆,河南 内乡 474350)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中小学生阅读推广工作的日渐重视,如何挖掘更多的阅读服务主体,共同实现阅读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及中小学生阅读环境的优化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1]。从合作对象来看,尽管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服务职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当前国家鼓励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多元化素质教育课改的背景下,二者具备了合作发展的共同目标,即促进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这就为大力推动馆校合作提供了契机[2]。笔者以内乡县图书馆为例,总结了其在馆校合作过程中所开展的阅读服务实践以及管理经验,以期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馆校合作带来新的启示。
1 馆校合作的可行性基础
1.1 馆校双方资源优势互补
围绕服务中小学生阅读这一共同目标,馆校双方可以通过一致化的集体行为实现资源的充分调配。在场地方面,馆校协同能够推动图书馆以及学校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场地资源,拓展教学可利用的空间,使图书馆和学校之间场地共享共用;在图书资源方面,学校的课程资源可以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实现相互补充,进一步拓展中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范围;在人力资源匹配方面,图书馆员可以作为教学辅导员参与日常教学工作,学校老师也可以嵌入图书馆中扮演阅读馆员的角色[3]。
1.2 馆校双方价值利益的增值
能否实现价值利益的增值直接关系到馆校合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从当前我国馆校合作的实践情况来看,馆校双方都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价值利益的增值。学校通过支持鼓励在校学生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学校的阅读教学实践将更具科学性以及系统性,不仅减少了学校自主进行阅读实践课程的经费开支,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小学生阅读的内容,摆脱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阅读实践课程内容单一、吸引力不足的不利局面,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也可获得有效的提升[4]。图书馆通过主动将阅读推广活动融入到学校的阅读教学实践课程体系当中,可以使图书馆更深层次地把握中小学生群体所具备的阅读素养情况,同时打消家长及任课老师对于中小学生参与社会阅读活动而耽误课程学习的疑虑,图书馆阅读服务也可获得更广泛的信任。
1.3 形成馆校规模示范效应
馆校合作并非由特定学校以及图书馆参与,当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形成一定程度的经验积累与信任关系后,就可以通过制度化或规范化的方式形成特有的模式,并逐步将其拓展至其他图书馆以及中小学校,以此形成不同层次的互动链条。随着馆校合作的更进一步发展,当馆校合作在区域内产生示范作用之后,其他社会组织如青少年公益基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图书出版商、儿童文学作者、社区、家庭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纳入到馆校合作的框架中,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促进中小学生阅读的规模效应。
2 馆校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支持鼓励中小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他们拓展社会认知、补充课堂之外的知识,促进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而且有利于他们提升智力、培养学习定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影响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环境因素来看,主要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阅读服务机构等主体因素。这三大主体因素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影响方向各有侧重,只有将其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支持效力,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进中小学生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的提升[5]。
2.1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
家长作为启蒙教师,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于启迪中小学生心智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学生正式进入学校学习后,很多家长往往对课外阅读持有偏见,认为课外阅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另一方面,部分家长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并且由于时间限制不能加入课外阅读的全过程,这都会导致家庭阅读效果不佳。因此,现阶段将家庭作为推动课外阅读的主要力量还面临诸多障碍和问题。
2.2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中小学校作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应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然而在实践环节却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应试教育仍占据着主体地位,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对课外阅读存在认识误区。其次,课外阅读并未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是作为传统教学内容,强制学生进行,整个阅读过程较为枯燥,学生互动意识较弱。再次,普通中小学图书馆软硬件资源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阅读需求。因此,单纯依托学校,也无法更深层次地推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
2.3 从社会阅读服务机构的角度来看
在当前各类社会阅读服务机构中,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当属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近年来,随着财政对公共图书馆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能力也获得了显著提升。如内乡县图书馆资源丰富,并拥有一支专业化的阅读推广服务团队,每年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中小学生读者群体数量庞大。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服务正处于瓶颈期。究其原因,除了受家长不支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客观因素影响外,缺乏对中小学生阅读推广的长期性规划和激励措施,同时还存在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
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中小学生阅读氛围从来都不是单一力量所能完成的,只有凝聚家庭、学校以及公共图书馆三方力量,携手合作,才能促进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使广大中小学生真正享受到多元化的阅读服务。
3 馆校合作的阅读服务实践
3.1 亲子阅读——提升阅读家庭氛围
家庭是中小学生成长生活最基本的环境,家长能否对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密程度。在馆校合作的宏观框架下,学校与图书馆积极动员学生与家长通过共读、引读各类优秀青少年读物,可以让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更为密切,家庭书香氛围更加温馨,进而促进中小学生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6]。围绕亲子阅读这一服务主题,内乡县图书馆与合作学校共同开展了类型丰富的阅读活动,如亲子共读、易书交友、绘本悦读等。这些阅读活动都独具特色,在不同程度、不同方向上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了提升。以亲子共读活动为例,每一次共读活动都会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由家长负责在图书馆收集读物并指导孩子阅读,小读者需要在活动开始前完成阅读,在活动开始时面向活动参与者进行朗读,由馆员、教师以及阅读专家点评或指导鼓励。
3.2 国学阅读——拓展中小学生的课外知识
近年来,国学教育在国内迅速掀起热潮,学校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国学经典著作的阅读来促进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与其学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补。内乡县图书馆针对这一阅读服务的发展趋势,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特色化的国学阅读推广活动[7]。例如,在趣味国学阅读活动中,图书馆采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的形式,进行诗词朗诵、接龙、国学知识抢答以及读文识作者等趣味游戏,让学生享受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国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国之精粹”体验活动包括了“填词”“射翼”“对诗”等古代文化游戏,为学生提供了静动结合、游乐一体、趣味横生的阅读互动体验,不仅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而且有效地激发了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
3.3 图书采选——让学生成为图书馆的小主人
为了让中小学生读到更为优质的图书,以满足其个性化阅读需求,推动学生从图书资源的被动选择者、图书资源流通末端,转变为图书资源的主动采购者与流通首端,图书馆创新性地引入“学生图书采选”模式,让学生成为图书采购的小主人,从而有效地激励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参与热情[8]。例如,寒假期间,图书馆联合学校共同举办“我做图书小主人”图书采购活动,亲临现场的中小学生可以对图书采购提出建议,指定需要图书馆进行购买的图书,经过图书馆审核后即可纳入采购书目计划。同时,馆员和教师共同组织中小学生体验图书编目、分类以及上架等工作流程,不仅增强了中小学生对图书管理的认知,而且使他们初步掌握了图书检索的技巧。
3.4 有声阅读——带给学生全新的阅读体验
有声阅读,又被称为听书阅读。它有别于传统以视觉为主的阅读方式,听觉感官成为接收阅读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当前新媒体服务环境逐步优化的条件下,通过Ipad、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媒介进行有声阅读也逐渐为小读者所喜爱,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阅读行为方式[9]。图书馆为迎合这一阅读需求,从多个方面入手,开展了有声阅读活动,包括英文绘本朗读、“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唱国歌做国旗”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所形成的有声阅读资源,图书馆择优推介至“喜马拉雅”有声阅读移动服务平台,在对中小学生形成激励的同时,也可以供更多的人聆听。
4 馆校合作的管理经验与分享
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宗旨在于帮助少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习惯的养成绝非朝夕之事。这就意味着基于馆校合作的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必须强化总体思路设计与组织管理,并统筹规划。内乡县图书馆在长期开展馆校合作的过程中,已形成了成熟的合作模式与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其合作的中小学校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概括起来,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逐步推动馆校合作阅读服务的协同发展。
4.1 加强统筹管理,建立馆校合作基本框架
图书馆在开展馆校合作初期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按年度统筹制定工作计划。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可以从法律保护的层面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有效约束合作双方的行为,避免矛盾的发生与升级。图书馆按年度制订馆校合作阅读活动计划,有益于保证阅读推广活动项目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图书馆制定的阅读服务计划,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并由合作学校结合自身的教学计划确定时间节点,以座谈、讨论、专家论证等方式,共同商议解决好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细节问题。
4.2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馆校间阅读资源的流通
当前,尽管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建有图书馆或者图书室,馆藏的图书也达到了规定的数量,然而从满足在校学生阅读需求的角度来看,还存在较大的供给差距。与此同时,各中小学馆藏资源仅对本校学生开放,区域内其他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或借阅这些图书,建立有效的阅读资源共享机制已成为馆校合作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10]。内乡县图书馆在开展馆校合作的初期即受到该问题的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为工作目标,每年在筹备文献采购之前,与合作学校共同对校园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进行详细的阅读需求调查,并以调查结果为参考依据制定图书采购方案。在图书采购之后,由图书馆统一进行图书的调配,同时按照事先约定的图书轮调方案,实现不同种类的图书在各学校之间的流通。这样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图书的借阅效率,而且大幅降低了合作中小学校的图书采购成本,受到了合作学校的一致欢迎。
4.3 强化技术支持,增强合作学校数字化阅读服务能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接触到了数字阅读,并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然而,内乡县各中小学校数字阅读推广的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缺乏技术支持的数字阅读综合服务平台是限制这些学校开展校园课外数字阅读的主要因素。面对这一普遍性问题,图书馆可从多元化技术集成的角度,采用建立区域校园数字化阅读综合服务平台的方式,通过共建技术服务终端、提升教师数字化阅读技术服务能力等基础工作着手,进一步强化对学校数字化阅读推广的技术支持。由此不仅实现图书馆数字化阅读资源面向合作学校的共享共用,而且可从根本上实现合作学校数字阅读服务能力的同步发展。
4.4 以服务质量为保证,强化阅读活动全流程管理
馆校合作下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效与质量直接决定了馆校合作的影响力和适用性,其中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机制是关键[11]。在馆校合作阅读推广活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适应性较强的质量监控机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监控工作小组,在阅读活动实施环节,由该小组负责对活动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将合作计划执行情况和读者反馈作为重点进行监控,在活动结束之后,形成评价意见,并以此来优化和完善相似活动的管理流程;二是引入了项目管理的理念,对于每项阅读活动的不同环节都设立标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通过动态化的评价,实现了对阅读活动全流程监控,并强化了各方服务过程的规范化程度。
5 结语
馆校合作阅读推广服务为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这是学校和公共图书馆互利共赢的重要发展模式。未来,馆校双方应当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着力推动阅读服务内容与模式创新,为广大中小学生读者带来更加丰富、更为精彩、更具乐趣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