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带动农民增收百亿元

2020-01-08

种业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根际数字农业

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中储粮作为国家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根据预案规定的条件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启动了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2019年中储粮累计完成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3747万t,同比增加41%,其中收购小麦2227万t,稻谷1520万t,根据市场价格估算,最低收购价政策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00亿元左右。这是记者1月16日从在京召开的2020年中储粮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中储粮集团公司董事长邓亦武介绍,2019年中储粮高效落实国家下达的各项调控任务,积极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政策性粮食去库存任务,完成各类政策性粮销售4657万t,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库存品质得到改善。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服务国家对外贸易战略,中储粮努力拓展油脂油料多元化进口渠道,认真落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达成的采购协议,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是中储粮在全系统建设“标准仓、规范库”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系统930个库区、21174个仓房全面完成目标建设,仓储管理又一次整体提升,粮食储存周期损耗严格控制在1%以内的先进水平,确保了中央储备粮常储常新。最新的秋季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油账实相符率100%,质量达标率、宜存率稳定在95%以上,中央储备棉账实相符率100%,质量总体良好。

(农民日报)

辽宁2019年粮食产量增加量占全国40%

近日,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19年全省粮食产量达243亿kg,创造了历史新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5233.5万亩,位居全国中游;但单产水平为每亩464.5 kg,仅次于上海,全国排名第二。全国2019年粮食总产量比2018年增加59.5亿kg,辽宁省粮食产量增加了23.76亿kg,约占全国粮食产量增加量的40%,为全国粮食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民日报)

两部门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

近日,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作出明确部署,擘画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乡村等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指导新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

《规划》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规划》明确了新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思路,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战略实施。《规划》明确了五项主要任务。一是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重点建设农业自然资源、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五类大数据,夯实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二是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推进种植业信息化、畜牧业智能化、渔业智慧化、种业数字化、新业态多元化、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提升农业数字化生产力。三是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体系、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四是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和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加快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提升数字化发展引领能力。五是加强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实施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观测体系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等重大工程项目,提升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支撑能力。

(农业农村部网)

聚焦“三农”主业 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近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六届理事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今后供销合作社将进一步聚焦“三农”主业,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始终把为农服务摆在首位,把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把工作业绩交给农民群众去评判,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满意度。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喻红秋表示,2019年,供销合作社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全系统坚持把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做好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科教扶贫、消费扶贫,多渠道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主动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把服务乡村振兴与深化综合改革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同时,聚焦7方面的体制机制难题,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并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全系统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优化和创新服务供给,不断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韩立平指出,要着力聚焦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关键症结,把工作落细落实、干成干好。要增强工作本领,不断提升做好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提高专业能力,确保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据介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供销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将主动嵌入国家重大战略,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农民群众受益、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良性局面。加快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民日报)

我国有机硅功能肥治理盐碱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日前,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组织专家对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有机硅功能肥治理盐碱土壤技术”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专家组现场观看了项目试验展示,听取完成单位成果汇报,围绕项目内容进行研讨。最终,专家组一致认为,有机硅材料与复合肥形成的有机硅功能肥,具有改良盐碱土壤与补充营养元素的多种功能,为我国盐碱地改良治理创造了一套技术体系,实现了盐碱土壤治理的突破。有机硅功能肥研制及产品应用技术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在盐碱地改良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在全国不同类型盐碱地区推广应用。

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主席、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刘坚任专家组组长,他表示,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有机硅功能肥改良盐碱土壤的科技项目,有利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

据悉,该有机硅功能肥的研发获得发明专利3项。自2017年开始,在内蒙古、吉林、天津、黑龙江等全国五大区域进行两年以上的多轮试验,盐碱土壤改良推广面积665万亩次,盐碱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明显,对耕层土壤含盐量的平均降幅显著,创造产值效益超过19亿元,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中国农网)

安徽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7262个

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19年安徽省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390个,全省总数达到726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06个,绿色食品3355个,有机农产品8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2个,“三品一标”监测合格率达99.16%。目前“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居全国第6位,较2019年上升3位。

为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2019年安徽省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奖补“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1510家。落实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化体系建设,新增良好农业规范试点单位58家,实现“三品一标”产品二维码追溯6432批次。

(安徽日报)

四川省级层面将给予资金支持3年建20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近日四川省科技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推进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提出到2022年全省重点建设国家园区10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家。

“和一般产业园相比,农业科技园区更注重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表现优秀的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将入选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级层面将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计划,对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给予资金支持。

《意见》明确了培育创新主体、做强主导产业、集聚创新资源等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同时提出将引导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在现行政策框架下设立现代农业领域创业投资基金;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用地。

《办法》给出了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条件,以及建设与管理、验收与评估等具体要求。根据《办法》,园区申报单位为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期为3年,通过验收的园区将每3年进行一次动态管理和综合评估,评估且整改后依然不达标的,取消其园区资格。

截至目前,四川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93家。

(四川日报)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玉米胚乳灌浆调控新机制

日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组在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TransactivationofSus1andSus2byOpaque2isanessentialsupplementtosucrosesynthase-mediatedendospermfillinginmaiz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进一步拓展了Opaque2(O2)作为玉米胚乳灌浆调控网络核心转录因子的作用范围,揭示其可以调控胚乳储藏物质合成起始单元生成所需基因的协同表达。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技部和中科院等的资助。

(中国科学院网)

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微生物碳源利用效率对施肥的响应研究获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在调控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1)通过分解代谢作用使有机物矿化向大气释放CO2:2)将非稳态的有机碳通过微生物“碳泵”的形式不断形成稳定态有机碳库。微生物这种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相对过程强弱可以通过碳源利用效率(CUE)反映,其决定了土壤中碳周转的去向。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苏以荣团队选取经过31年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研究了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CUE、微生物生物量周转及其残留物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秸秆和粪肥添加降低了根际土CUE,而对非根际土中CUE无显著影响,且根际土中的CUE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图1)。究其原因,水稻根系分泌物的释放和养分的吸收提高根际土C/养分比,使得C相对富余、养分缺乏,CUE降低。添加有机物料增加地上部生物量、进而增加根系分泌物释放和根系吸收养分,促进以上根际过程,加强CUE降低趋势。微生物CUE在非根际土中取决于呼吸作用,而在根际土中取决于其生长,这反映了微生物在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对有机碳利用存在差异。与单施化肥相比,添加有机物料提供了碳源,提高了微生物的生长速率,进而促进了微生物残留物积累。这项研究结果强调添加秸秆和粪肥尽管促进了根际土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但其通过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的净通量,进而促进微生物残留物积累,从而提高水稻土碳固持,其结果为解释不同施肥管理下水稻土固碳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研究近期以Microbialcarbonuseefficiency,biomassturnover,andnecromassaccumulationinpaddysoildependingonfertilization为题发表在农林科学国际期刊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上。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298,41977100,4187703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8GXNSFAA138020)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小组(2019JJ10003)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网)

猜你喜欢

根际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早实薄皮核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与土壤交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土壤生态研究进展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