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外宣传工作重要论述研究
2020-01-08万春利
万春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提出“对外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思想基础,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创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对外宣传工作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宣传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一、廓清了新时代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以及国际形势复杂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任务进行了新的阐述。
第一,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任务是向世界展现和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①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国每年度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近几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与世界各国相比始终是“最优生”。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向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展示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路——社会主义和“中国模式”。一些西方国家因此利用其强势话语攻击和抹黑中国形象,在国际社会混淆视听,宣扬普世价值,把中国描绘成反对民主、践踏人权的封建国家;宣扬新自由主义,否定公有制、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解构”历史,妄图表明共产党领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偶然的,中国可以重新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和提升,契合世界各国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诉求,以解决共同问题为切入点,在各种场合深刻阐释中国主张、提出中国方案、承担中国责任,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国际新秩序、亚洲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倡议,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共识。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对外宣传工作,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形象。必须大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了解和接纳中获得最大限度的价值认同。
第二,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任务是努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一直是国际政治交锋的焦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努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话语权”。当今世界的主流话语体系及其背后的标准,仍然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经过长期建构和传播形成的。以这一标准来评判中国实践和中国道路,只能使中国处于“有理讲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挨骂位置,使国际社会无法对中国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与我国现有的综合国力和大国形象形成巨大反差。中国通过外宣工作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就是要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历史、国情和民意;中国主张“强国不霸”,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发展经验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中国是负责任大国等。对于西方国家的攻击和抹黑,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必须与之展开论战,揭露“普世价值”的欺骗性、“新自由主义”的局限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导性,让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这些只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手段和伎俩。
第三,对外宣传工作引导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视角、途径和方法。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①习近平:《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人民日报》2014年4月1日。这三个“独特”,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国内国际讲话中反复提及,成为对外宣传工作引导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重要视角。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中国的今天现实来自于昨天的历史。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才能懂得中国今天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才能懂得中国的未来为什么会去往这里而不是去往那里。在这次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选择了几个中国最显著的特征与国际社会分享:其一,“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没有中断过,2000多年前诸子百家的许多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其二,“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中国人民对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记忆犹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其三,“中国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取得了成功。其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让13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中国目前的中心任务依然是经济建设。其五,“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观察和认识中国的“两大维度”——一是历史和现实维度,二是物质和精神维度,而这两大维度又密切交织在一起。这些重要论述,提出观察中国的历史视角、文化视角、辩证视角、问题视角,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提供科学的认识路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认识中国、解释中国这一问题上的具体展开。把握中国独特性,是引导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立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从而科学回答“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
二、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
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内容,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以及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新时代,党的对外宣传工作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了明确阐述。
第一,宣传阐释中国梦及其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提出了当代中国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①习近平:《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1日。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清楚13亿多中国人如何在中国梦感召下辛勤劳动和追求梦想,讲清楚中国人怎么想、怎么做,中国将要走向何处、未来前景怎么样。一是要讲清楚提出中国梦的“前因后果”,即中国梦何以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和夙愿,何以体现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何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二是要讲清楚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这个依靠力量就是人民,即围绕“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根本属性,“中国梦”是如何把个人的梦、政党的梦、民族的梦、国家的梦贯通起来的。三是要讲清楚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国情,就是中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在这一特定阶段实现改革发展,需要面对艰巨的挑战、付出艰苦的努力。四是要讲清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融相通。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0月22日在伦敦金融城演讲指出:“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宣传阐释中国梦及其世界意义,就是要向世界传递和表明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真诚意愿。
第二,努力做到“四个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在“8.19”会议讲话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四个讲清楚”,从共性和个性的辨证关系出发,阐述中国的历史、现实与前景。②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一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使得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仁人志士历经百年救亡图存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并建立了新中国,经过不懈努力,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引导国际社会深刻领会我国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历经千年绵延至今。作为中华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中国乃至东南亚国家以及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因此应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积淀成为普通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始终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系列思想和理论成果,同时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相契合,指导中国不断发展进步。
第三,注重塑造四种大国形象。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将国家形象归纳为四个方面:“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①习近平:《提高软实力 实现中国梦》,《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这四种大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从国情和历史文化、发展成就、对外政策和社会属性四个维度阐释中国国家形象。“文明大国”主要强调我国的悠久文明传承,多个民族在中华文化的容纳下和谐统一、多元共生;“东方大国”主要强调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在这片土地生发而成的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智慧、东方文化;“负责任大国”表明中国承担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懈努力的坚定意志,以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社会主义大国”主要强调我国的社会制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通过在国际社会不断宣传和树立四种大国形象,使国际社会不断深化对中国的认识。
第四,传播中国的世界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世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显著区别于西方国家的“西方优先”的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热议和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努力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我国开展对外宣传的重要任务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成为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及价值目标。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雅加达亚非领导人会议,从雁栖湖边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到西子湖畔“G20峰会”,从纽约联合国总部到日内瓦万国宫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重要场合百余次谈及“命运共同体”。在坦桑尼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在印尼,他倡议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亚太经合领导人峰会上,他提出“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国际刑警组织大会上,他提出“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由国家层面命运共同体向区域层面乃至世界层面命运共同体的转变;实现了海峡两岸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向全球层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转变;实现了由现实层面的“利益共同体”向虚拟层面 “网络安全共同体”的转变。这种由小到大、由内到外、由实到虚的转变,不仅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同时更扩大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延范围,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化和发展。
在实践层面,“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年来,我国共签署“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协议超过100份,已实现中东欧地区全覆盖;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南半岛、中蒙俄及中巴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郑新欧”“义新欧”和“长安号”返程货物满载率均为100%,“汉新欧”“渝新欧”满载率均超90%。截至2018年底,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总额累计超过6万亿美元。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在跨越“数字鸿沟”、教育减贫、文化交流、医疗合作等方面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红利,让更多民众分享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蛋糕”,提高了相关国家民众的福祉,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价值观的最好践行。在对外宣传工作中,要把上述思想理念及具体实践阐释清楚,把中国的世界价值观传播出去。
三、阐释了新时代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对策和路径
做好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必须找到切合实际的对策和路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对外宣传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习近平总书记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高度重视。2014年11月,他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在会见文艺工作者时提出了“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①《习近平出席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6年11月3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30/c_129385197.htm。的殷切希望。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的全新载体,对外宣传工作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影响世界。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许多具体阐述,比如提出“讲好五个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②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新华网,2016年2月19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这五个故事几乎可以涵盖中国发展的所有方面,从而极大地促进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历经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使中国不乏好故事和生动的故事,关键要具备讲好故事的能力。这个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其关键就是要看我们的故事是否具有足够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我们的话语外国人是否愿意听、听得懂,入脑入心,引发共鸣。要深入研究国际受众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中国话语进行国际化转换,使中国故事更多为国际受众所认同。这些重要思想为对外宣传工作成效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指导。
第二,加强新媒体运用和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对外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不同的时代孕育产生不同类型的媒体,从农业时代的精英媒体、工业时代的大众媒体到信息时代的个人媒体,以“两微一端”为代表,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新媒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特性使既有的媒体国际话语权分配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西方主流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为世界各国的国际话语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占据新闻舆论的国际阵地,对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对我国外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对新媒体深度利用、如何实现中国话语的国际性转换、跨文化传播。新媒体时代,信息受众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以往灌输式传播已经没有市场。我国新闻媒体应充分研究这一国际媒体发展趋势及内在规律,学会善于运用西方人便于理解的方式和语言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运用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共同作用,引发国际受众的更多共鸣。对于新媒体运用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出了新媒体建设的“四个重点”:一是“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二是“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三是“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四是“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这“四个重点”,分别从理念方法创新、推动融合发展、话语体系创新、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加以明确,对外宣传工作必须以“四个重点”为依据,对新媒体进行深度利用。我国主流媒体在这方面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已经通过推特、脸书等多个海外民众常用的新媒体平台传播发布中国政治建设、对外交往、经贸合作、文化互鉴、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日益受到海外民众越来越高的关注,《人民日报》在脸书的粉丝认证超过360万。总结起来,这些成就源于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外宣传工作大幅度降低了“严肃性”内容比重,实现抽象晦涩话语向大众话语的转化。我国主流媒体不断“把别人听不懂的话语转换成听得懂的话语,把容易引起误解和歧义的话语转换成清晰明了的话语,把自己明白的话语转换成大家都明白的话语”,大幅度提升了对外宣传工作效果,在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借助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第三,大力促进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强化对外宣传的融入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论述,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作为实现文化强国、进行国际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外宣传工作要求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让世界人民在使用中国文化产品、接受中国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的历史人文、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从而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其基础是通过完善文化产业顶层设计,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产业生产力,健全文化产业发展要素,使中国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生产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在中外文化产业合作中更好地助力中国声音、中国故事的传播。
文化产业和人文交流的关键在于“内容”,这也是外宣工作取得成效的标志所在。中国文化产业能否真正“走出去”,关键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内涵有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第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把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价值属性凸显出来。发掘更多当代中国发展的鲜活生动素材,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文化故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向国际受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总之,在这个“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提高对外宣传能力是一件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对外宣传工作实践的高度概括和规律认识,是新时代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必须不断学习和深入贯彻,使对外宣传工作适应新时代要求,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了解和联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