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音乐图书出版编辑工作
2020-01-08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 100031)
按笔者理解,图书编辑是一群在出版社供职从事图书编辑加工,并使之达到出版规格的人员。但是图书编辑的专攻方向多种多样,由于笔者是音乐图书编辑,所以笔者本文的论述将主要围绕音乐图书编辑展开,浅谈如何做好音乐图书编辑工作。
1 了解和擅长“音乐”这个专攻方向
首先作为一个音乐图书编辑,“科班”出身基本是必须的,就是说你怎么也得是个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当然也有不是“科班”出身从事专业音乐图书编辑工作的,但是这并不是主流,当前主流音乐图书编辑大部分是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和作曲专业的毕业生。音乐图书类最大的两个门类就是文字类和乐谱类,音乐学专业和作曲专业恰好是对应这两个门类最合适的专业。当时也有人问我,我钢琴九级,文笔不错,但是我不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是否适合从事音乐图书编辑的工作?很遗憾,凭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不是很适合。因为专业音乐院校的学习经历其实是一个“职业化”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对所有音乐范畴的事情的理解和把握会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这对处理今后在编辑工作中比较复杂的问题会有很大帮助。譬如最基本的稿件写作水平高低的判断、作者基本论点不合适如何修改的建议、策划选题以及当中的细节等。以上说的都是图书编辑中最普遍的工作场景,但这些都需要编辑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业余音乐学习者很难拥有这样的“高度”,将很大程度影响出版的质量。
2 编辑应是一个“杂家”
在当初刚入行进行编辑岗位培训的时候接触到一个概念,那就是编辑应该是个“杂家”。也就是说对于音乐编辑来说,你不能仅局限于你专业学习的那一亩三分地儿,譬如除了所擅长的音乐专业外,还需要了解诸如市场运作、商业策划、装帧印刷、美术、摄影、物理学、历史学、政治、多种音乐制作软件及自然科学等。这些还都是沧海一粟,必要时甚至你还得擅长电脑重装,别笑,笔者曾经一度成为单位的“电脑快修”,利用这个特长维护了各部门之间与自己的关系,后来各种流程绿灯。所谓“杂家”,就是说编辑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面要全,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作者的稿件会涉及你完全陌生的领域,出现了你不知道就得查啊,所以各种工具书、各类专家您得经常打交道,类似什么谷歌、维基百科之类网站的都成了编辑频繁光顾的地址,这也渐渐成就了“杂家”。有人会说你这掌握的太泛了,也就是门门都通,但是门门都不精啊,最后也顶多就会是个“眼高手低”。对于编辑来说,我从来就不排斥“眼高手低”这个词,基本没有人能够做到门门精,如果真的能“眼高手低”,光靠这个“眼高”就能吃一辈子了。其实光这个“眼高”就很难,他能帮你发现独特的策划角度,潜在的作者,优秀的稿件,甚至未来的市场预期及走向,这个还真的是不可多得。当然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同时需要你涉猎面要广而杂,编辑是个“杂家”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它能使你处理和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考虑问题更客观,工作更有效率。
2.1 良好的选题策划能力
良好的稿件加工处理能力这个应该是图书编辑的基本功,其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除此,编辑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工作精力都应花在选题的策划上。对于出版社来说,选题的种类分很多种,这里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自投稿件及推荐稿件,这类稿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因作者不是很了解出版社的定位及写作水平等原因造成的并不适合出版或者直接就是稿件质量差,因此这类稿件出版社采纳的比率一般会比较低。能够体现出版社意图及出版水准的主要来源于出版社编辑自己策划的选题,这类选题占出版社的绝大多数。因此编辑良好的选题策划能力就成了出版社赖以生存的基础。
选题的策划包括写作内容及角度的确定、作者的选择、成本的预算、市场营销等,这其中比较考验编辑的市场嗅觉、审美能力、综合运作能力等。出版社一般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开选题论证会,会综合讨论这些由编辑策划和提出的一些新选题,这其中可能会对策划案中的稿件内容及相关细节做比较详细的论证,以使这些选题更符合市场热点,运作更有效率,以达成出版社的预期收益。策划及加工基本是出版社的主要工作模式,以至于有的出版社根据自身的管理特点更是明确了策划型编辑和加工型编辑的分工。
由于音乐图书相对社科类图书来说是个小众市场,因此就明确了它的市场体量不可能太大,这个作为音乐图书编辑来说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如何在有限的范围里创造合理的价值,这是经验也是能力。好高骛远,眼大肚子小是刚入行的音乐图书编辑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合理的出版基数概念尤其重要,而如果因此给出版社造成了损失,带来的有可能不仅仅是饭碗丢失的问题。就目前的音乐图书市场来说,相对效益比较好的领域主要为:流行音乐类、教材教辅类、考级类、考试类等。这几大类中又细分为什么吉他、钢琴、声乐、音乐理论、少儿类、中小学音乐教材等细分门类。刚入行的音乐图书编辑可以据此再结合市场调研及自己工作的单位的特点进行策划。同样的选题在不同出版社的收益有可能是天壤之别的,这也牵扯到各出版社的发行能力,公关能力以及运作能力。个体编辑策划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社出版水平的高低,因此良好的策划能力是考量一个编辑是否优秀的重要条件。对于相对死板的稿件加工来说,你可能更需要点“异想天开”,合格的策划需要不断的“创意”积累。
2.2 敏锐的市场嗅觉
作为一个图书编辑,要时刻对市场所反馈的信息加以判断,以使自己的选题策划跟的上市场需求。相对于社科类图书,音乐图书市场相对小众,其特点是比较专业化,整体市场对于其内容的需求变化还算稳定。尽管这样,良好的市场嗅觉能力,还是能让有能力的出版社和编辑捕捉到这其中的一些商机。例如一次大型的庆典、一场有影响的音乐会、一个有关音乐体制及规定的变化、一个音乐相关门类的兴起,也许都会促进一系列相关音乐选题的大卖。因此,时刻关注市场信息变化、积极的市场调研会增加编辑市场嗅觉的敏感度,提高市场判断的准确度。
3 提高沟通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本书从策划到出版需要经历很多的流程,策划及编辑加工只是开始。因此除了要做好手头的策划及书稿加工之外还需要经常与设计、印制、发行、甚至多媒体制作及数字平台等部门沟通协作。这其中经常需要细化到封面设计、装帧形式、出版时间、发行模式、后期推广以及多媒体服务商的敲定等,工作内容真的称得上是全方位复杂立体的。一本书要想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与这些环节的良性运转密不可分。为了使流程之间高效有序的无缝对接,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一本书在运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令人头大的情况,沟通及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编辑的家常便饭。在如此综合复杂的工作中,编辑这些能力的不足,经常会造成脚打后脑勺的局面。因此着重学习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将使出版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4 优秀的社交能力
优秀的选题除了与编辑自身的学识、灵感、运作等能力有关外,手里所掌握的资源是否丰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资源包括作者、市场信息、培训信息、各大音乐相关机构、演出机构等。要想获取这些资源,除了工作年头的积累外,经常还要主动被动地参加相关的活动、研讨、学习、应酬等。建立良好的与社会、市场、作者交流的渠道,将会更有效率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先不说是否走在别人的前面,但也会减少与市场脱节的概率。选题的成败除了编辑环节外,作者的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工作的积累,作者资源日趋庞大,维持和维护与作者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尽管随着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与作者的沟通比以前更快捷方便,但是一些好的选题思路和角度仍然需要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碰撞,才能更加完善。以上的这些都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对于编辑来说就是应该具有一定社交的主动性。社交能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天生成分,有的人天生喜欢“宅”,大多数处于被动社交状态,应该有意识的在这个方面强化一下,也是为了工作需要。
5 持续的学习
之前说编辑应该是个杂家,但大多数人在从事编辑这个行当之前是不“杂”的,除了学校里学的那些,可以说“清纯”的很。新闻出版系统每年都需要编辑进行一定学时的相关培训,培训的内容关于行业动态、经典案例、改进或新制定的行业法律法规等,这些只是新闻出版系统规定的内容。编辑还需根据自身的情况学习和补足除专业以外的其他辅助技能。作为一个音乐图书编辑在当前的工作中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愈发显得重要。现如今的参考资料,参考文献以及各种专业的网络信息大多都是外文的,仅靠已经翻译的资料真的是难以跟上市场发展的速度。笔者近几年参加的关于国外音乐大师的讲座、大师班、研讨等活动相当的部分现场没有翻译,完全靠纯外文的听力及理解,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将是未来的趋势。当然外语不好的,学会熟练使用相关的翻译辅助工具,也应是必备技能之一。大多数的音乐编辑基本都掌握一到两门乐器,但是出版是综合的,经常会接触对你来说完全陌生的乐器门类,因此还需要对大多数乐器的乐器法有所了解。专注乐谱的编辑也需要适当了解绘谱软件的基本操作,软件的操作和理念大同小异,像主流的绘谱软件final、sibelius等至少熟练掌握一种,这会使你和绘谱流程的交流更加高效。目前很多相关音乐的出版物已经不仅仅是单独的纸质出版物,还附加了很多的多媒体手段,这还要求编辑还需掌握譬如录音,缩混甚至母带等相关的常识。以上的举例会和个体编辑的主攻方向略有不同,但我相信每了解和掌握一个新兴领域都不容易,每个领域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学习也才能掌握个基本,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编辑你就得“杂”,想要“杂”就得付出努力去学习。
6 高度的敏感性
笔者刚入行完全独立加工第一个稿件的时候,当时的稿件并不是很复杂,但是因为陌生所以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得以完成初审和加工工作,然后就送交了复审流程。当时复审的老编辑仅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已经发现了我在编辑中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当时想我用了快一个月看完的稿件你这么快时间就看完了,难道有什么诀窍可以达到如此快的速度吗?后来随着工作年头的增长,我渐渐了解到除了流程的侧重点不同外,经验丰富的编辑会对稿件中的不同内容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比如当涉及到历史内容时,就需要关注年代、人名、事件等是否准确;当遇到政治内容时,需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事件描述是否符合出版要求;当出现大面积的歌谱乐谱时,词曲作者的准确会是这类稿件经常出错的地方;当牵扯宗教音乐及歌曲时,还需要相关专家的意见等。除了稿件本身的逻辑关系、章节分类、写作水平、错字病句外,以上的几个部分都需要编辑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于编辑的要求是应该达到随便一看,就能找到相关的内容重点,从而进行高效的编辑工作。我国的《出版管理条例》中还规定了需要备案的十五类选题,这些都是出版的“雷区”,需要每个编辑牢记。音乐类图书尤其在处理引进类,文献类图书时,在涉及历史、政治、宗教内容时应格外注意。这些敏感性不仅仅体现在重大问题上,编辑还应该掌握例如关于数字的用法,易错的文字,错误的标点使用等,这些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编辑在日常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提高,相信有朝一日也会成为拥有绝世武功的资深编辑。
7 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每个编辑都应重视及提高的,当今社会已经有很大趋势往“审丑”的方向发展了。但也有人说美和丑也是相对的,丑有时也是一种美。但是如何正确判断以及引导舆论出版缺是需要每个出版单位及编辑都必须具备相当的审美能力。但是审美能力的提升方向应该是多维度的,他是发现、创造和捕捉灵感的基本条件之一。大体可以从以下相关门类入手:
7.1 网络时尚资源
此类网络资源大量的展示了诸如时装、设计、时尚资讯、娱乐以及各类新概念等信息,对于编辑寻找灵感、提升审美、借鉴和创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7.2 电影、戏剧、音乐
这是一个提升审美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它对展示视觉影像、形象听觉、色彩搭配、服装设计都是最直接的方式。此类信息网上推荐的很多,可以慢慢学习。
7.3 音乐会、画展、博物馆
艺术类的活动也是提高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是你近距离具有一定沉浸感地接触一些“美”的事物,是获得灵感和熏陶的极佳方式。
7.4 优秀出版物
这个门类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学、历史、科技、艺术等优秀的作品,充满大量的“慢”知识,正是这种“慢”潜移默化对审美能力的提高才更是根深蒂固的。
综合所有以上,成为一个好的音乐图书编辑,需要提高和付出的很多。经验之谈不可能总结全面,理念难免主观甚至臆断,仅希望此文能给刚入行和即将立志成为编辑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并向执着奋斗在编辑出版行当的同仁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