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钟山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对策
2020-01-08
(钟山县委党校 广西·贺州 542600)
1 钟山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是政策扶持重保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县级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乡镇、村(社区)均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在全市率先研究制定《钟山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钟山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2018—2020年》《钟山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建设方案》《关于开展“整合资源·下放权限”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切实做好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撑,为推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资金支持解难题。通过整合涉农扶贫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等,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池,有效解决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启动难的问题。目前,全县共整合资金5000多万元投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整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500多万元投入钟山工业园区,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每年获得建设费用的8%作为租金收入,从而带动一批暂无可独立实施项目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多万元。
三是盘活资产强基础。全面审计清理全县116个行政村(社区)的“三资”工作,进一步厘清村级集体土地、山林、水面、房产、门面等资源权属,采取村级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钟山镇钟山街通过出租门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多元。公安镇的公安村、廖屋村两个村委通过集中流转土地与广西鸿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绿色放心蔬菜订单农业,预计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以上。
四是项目先行添家当。制定出台“整合资源·下放权限”系列文件,将一些技术不复杂、村级能够自己组织实施的2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一律下放到乡镇或村,组织引导村民合作社采取灵活方式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通过收取项目总投资额3%的服务费,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全县首批下放项目60个、总投资2521万元,全部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
五是发展旅游见效益。钟山县利用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有利契机,搭车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如公安镇荷塘村以土地等资源入股建设百里水墨画廊景区停车场,并在景区周边预留了村集体发展用地,将来可用于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收入,此举预计可增加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同时依靠核心景区辐射带动周边的公安镇双元村、凤岭村每年增收5万元以上,远景每年可增至15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村达7个,每年可增收30多万元。
2 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总体水平不高,“自我造血”能力差。尽管近年来村级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不高。116个行政村(社区)中有经营性收入的村61个,占比52.6%。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5.9%。其余55个村集体无自身经营收入,全靠上级财政补贴,“自我造血”能力差。
二是收入来源的渠道较为单一,创收方法不多。目前,村集体收入来源,主要是光伏发电、生态公益林补偿、门面山林土地出租等,收益有限,收入提升存在一定难度。部分村依靠项目实施或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或“赞助费”,没有找到如何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实现持久发展的途径,一旦项目竣工或是企业停产以后,这些村又退回“空壳村”的老样子,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动能不足,激励不明确。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缺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缺乏创业干事的激情,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级政府和部门会想办法,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等方面等、靠、要思想,这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发挥村民合作社的带头作用,部分村干部认为管理合作社需要占用大量时间,收入分配不明晰,不愿管理。
四是村级集体经济没有用活用好,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村有了集体经济“第一桶金”却不会用、不敢用。在调查中发现,经过两年的发展,部分村已经有了一笔可观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多数没有用活用好这笔钱,有的村干部干脆当“甩手掌柜”,把存折交由乡镇保管。已经使用村级集体经济的村委,也出现支出程序和记账不规范的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影响和阻碍钟山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能人”。一是受市场经济和打工潮的影响,在村干部待遇偏低、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现实下,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社区)干部年龄偏大,且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村(社区)人员少,常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整天疲于应付,没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工作思路老套,抓农村经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三是多数村干部“小农”意识严重,缺乏长远眼光,认为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风险自己担、利益集体享,不敢担当,担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搞砸了会新增债务,还会遭到斥责和埋怨,甚至会丢选票,被起诉,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四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对合作社管理运行机制、组织构架不了解,财务管理知识匮乏。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裹足不前,畏首畏脚,不敢先行先试,导致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了集体经济不会管。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可利用资源。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多数村已将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产全部包产到户或组,已无集体资产可用。二是少数村有集体资产,但由于地势边远,交通不便,导致开发利用价值不大。三是有的村干部为降低风险,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收入。如同古镇同古村委低价出租山林800多亩,租期30年,每年租金5000元。
(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是土地整合流转的政策支持不够。二是技术支持不到位。没有根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需求,成立起专业的技术指导团队,落实对应的技术指导人员。三是发展和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各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很好的统筹推进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指导和各项服务,在立项、办证、用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
3 对策建议
(1)加强人才支持。一是选好人。要优化村支“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二是用好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运用容错纠错机制,打消干部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增强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解决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三是激励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乡村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单位绩效考核和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内容,与基层领导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相挂钩。同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效与村干部绩效奖金挂钩,明确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的10%-15%可用于发放做出贡献的村民合作社成员的绩效奖励。以权责对等的体系,促进乡镇统抓到位、合作社积极参与,避免出现上面轰轰烈烈、下面冷冷清清的情况。四是培训人。要多种方式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2)盘活资源。一是对全县各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造册登记、确权颁证。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方式盘活资源,加快土地整合流转,获取稳定的经营收入。二是强化乡镇对村级集体资源的监管,防止村集体资源的流失、贱卖或低价处置。对一些低价处置集体资源的行为进行审核,确保集体资源收益最大化。三是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平台。加快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以村级集体所有为主体,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得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出让收益由村级组织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发展产业。立足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并根据项目发展需求组建相应的技术团队进行服务指导。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位于城镇中心和城郊结合部的村(社区),可围绕物业服务业,创办物业公司、家政公司,为居民、小区等提供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大力开发农业工业化。农业发展好的村,可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形式,为企业、种养大户等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外包、劳务中介、农业生产等微利服务,也可以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集体收入。三是构建农旅融合发展体系。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可依托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结合“宜居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开发,开办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农旅融合,做大做强旅游休闲产业,增加村集体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
(4)加大扶持。一是建立县、镇(乡)两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整合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集体经营项目,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并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减征、免征优惠政策。二是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增加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给予优惠和扶持。三是深化各级领导帮镇联村、县镇(乡)两级机关部门包村帮扶、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驻村指导等结对帮扶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将结对帮扶情况纳入挂帮单位(部门)及个人考核内容。
(5)加强保障。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研究制定了资金使用、项目监管、奖惩激励等各项制度,不断强化制度刚性,做到以制度促规范,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资金使用制度。做到村财镇管、公开透明,并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方面的培训。由县纪委监委牵头,定期将开展专项督查、巡察,进一步规范村集体扶持资金和村集体收入的管理使用。二是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项目申报的把关,从源头控制风险。优先选择实力好、发展好、背景强、讲诚信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来考虑。坚持“多条腿走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和增收渠道,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降低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