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智能手机高职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405)

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丰富,促使大学生群体出现较为普遍的手机依赖现象。手机依赖可以认为是一种心理成瘾性疾病,以行为成瘾为基础,是指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行为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健康。在高职院校课堂上,自制能力较差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自我控制,出现强烈的手机依赖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因素。

1 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现状调查

以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借助网络问卷调查平台,以电子版本的形式在院系QQ群、班级微信群发送给学生,回收问卷共计305份,有效问卷305份,样本涵盖各个年级、各个专业,性别分布均匀。通过运用综合、分类、比较、判断等分析方法,结合后台数据处理结果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1.1 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节课使用手机20-30分钟的人数占比为54.29%,占总人数的半数以上;30分钟以上的人数占比7.62%,每节课平均使用手机时长较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此外,认为自己有严重课堂“手机依赖”心理的人数占比为24.76%,认为自己有课堂“手机依赖”心理的人数占比为63.86%。

1.2 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娱乐化

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功能方面,排序如下:(1)玩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占比49.52%;(2)看电子书小说,玩游戏,占比均为 41.9%;(3)拍照(拍 PPT),占比 39.05%;(4)听音乐,记笔记,查阅学习资料,占比分别为28.57%,20%,21.9%;(5)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占比20%;(6)网购,观看视频,阅读新闻,占比分别为13.33%,13.33%,9.52%。在课堂上使用社交软件、玩游戏等娱乐化软件,使用拍照功能快速记录教师讲稿内容,是学生频繁使用手机的原因。由此,高职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与课堂内容的相关度不大,主要是使用其娱乐性功能。

1.3 手机的课堂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方法有待提高

一方面,数据显示,在多数情况下,任课教师要求在课前上交手机的占比人数为40.95%,任课教师在课前不强制要求上交手机的占比人数为59.05%;而是否愿意配合学校使用手机袋,课前上交手机这一问题,68.57%持反对意见,认为“不支持,手机是私人物品应当自己保管”,持支持态度的仅有24.76%。另一方面,在“任课老师采取以下哪项措施,你更加愿意接受”,选择“设置手机回收袋,课前没收手机”人数占比为10.48%;选择“手机可以进入课堂,且作为辅助学习工具”的人数占比82.86%。教师基本半数以上未采用智能手机进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而89%学生表示更加愿意接受教学组织方式创新的课堂。此外,约有半数以上的课堂会采取人机分离式的手机管理方式,即要求学生课前上交手机的方式进行强制管理,此方法的管理效果主要依赖于授课教师的执行力,学生心理上持明显不支持的态度。而转变管理观念,探索智能手机支持下的信息化课堂,让手机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进入课堂,是学生更加愿意接受的方式。

上述数据分析及讨论综合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严重,课堂使用手机时长较长(平均每节课20-30分钟)且主要使用手机的娱乐化功能,而目前高校人机分离式管理方式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期待,课堂“低头族”已成为高校课堂面临的共同乱象,探索新的应对之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高职课堂学生手机依赖原因探析

2.1 碎片化、即时性的知识获取习惯

在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调查中,需要查阅资料人数占比为43.81%。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得途径为主要依赖手机检索获取碎片化知识,手机已经成为类似私人助理的知识获取工具,在课堂上学生可能更加愿意以一种快速、便捷、迅速的方式获取知识,符合信息化社会,知识获取途径多样、信息即时有效性的特点。但是学习本应通过研究、实践、探索等一系列过程的知识建构,直接的知识获得,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知识直接接受者的思维过程,引发学习惰性,不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不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2.2 00后大学生较差的自律能力

“玩手机的时候,你的心理是?”这一问题的调查中,表示“虽然不正确,但是克制不住”的人数占比为51.43%,表示“上课的内容太容易,不感兴趣,我打发一下时间”的人数占比为23.81%。这表明除课程内容组织存在问题之外,主要原因是高中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进入较为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在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课堂“低头族”问题。

2.3 虚拟网络世界的情感交流方式

在接受调查的00后大学生中,上课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社交类APP,以QQ、微博、微信及其虚拟空间的相关社交功能,上网聊天是目前高职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的重要用途,虚拟网络世界的人际交往对其往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移动网络是高职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以0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情感交流缺失,人际交往疏离感严重,智能手机作为交友、娱乐工具,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课程内容的组织及呈现缺乏创新性

由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师授课方式的因素,极大降低了高职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使用手机的原因调查中,“上课累了放松一下”人数占比为41.9%。课程内容的组织及呈现方式缺乏创新性,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感,也就更容易沉迷内容呈现方式更加生动有趣的网页、手机游戏等。

3 改善课堂手机依赖的对策研究

基于上述调查研究及分析,本研究试图立足实际课堂,从课堂教与学的参与主体——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1 教师方面

3.1.1 改革教育理念,勇于在实践中创新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被称为“数字原住民”,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化工具,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勇于革新自身教育理念,改变课堂中对智能手机禁止使用的一贯做法,善于采取“疏”而不是“堵”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水平,改善大学生课堂上的低头问题。

3.1.2 善于组织课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手机是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采取合适的组织形式,善于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譬如利用智能手机APP进行签到、抢答、分小组活动及结合二维码实现PPT的查看、下载等等;又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手机查阅文献、如何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如何查看和检索专业相关的学习资源等等。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的强大功能。与此同时,教师也在课堂上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逐步转变知识获取习惯,体会探索、思考、实践的过程,从而更加合理的使用手机。

3.1.3 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奖惩制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手机管理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教师应规定完备的课堂手机管理制度,严禁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进行与学习无关的事务,设置明确的奖惩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增强实际的课堂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学生意愿上更支持智能手机支持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师应认识到教学内容革新与教学方式改革,是改变课堂手机依赖现状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3.1.4 改革课程内容,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改革理论型授课为主的课程内容,强调理实一体化,弱化教师讲述型课程,强化技能训练,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任务驱动型课程等,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此外,基于智能手机的教育类APP能够提供丰富的课堂管理支持功能,既能够方便教学、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关键在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践,目前研究的重点模式是基于智能手机实施翻转课堂,例如智能手机支持下展开的“课前学习-课中讨论-课后复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积极性,减少课堂使用手机娱乐的影响。

3.2 学生方面

3.2.1 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律性

克服手机依赖,从根本上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从自身做起,合理规划使用手机的时间,加强自我监督、提高自我要求,培养严格的自律精神,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保证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提升课堂学习的参与感,逐渐实现手机课堂使用的良性循环。

3.2.2 树立学习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订立学习目标,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在珍贵的大学学习时间内,争取进步,有意识的培养职业能力、加强实践,为后续的顺利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智能手机高职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