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幼儿教学的效果
2020-01-08杨恩
杨 恩
(上海市奉贤区南中路幼儿园 上海 201499)
幼儿课程是幼儿启蒙阶段的应有内容。幼儿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从外界汲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当前,随着各种信息的迸发,幼儿接触到信息的路径变多。知识碎片化、道德影响异化的风险客观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幼儿课程的主心骨作用,着重探析提高幼儿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这种路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环境,二是客体对象——幼儿,三是幼儿教师。有效的路径必须统筹这三个方面。
一、创设优良环境,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环境是幼儿获取资源和知识的重要来源,是幼儿主观认识的客观对象。从应用上而言,幼儿所产生的行为结果往往是通过环境反馈的。显然,环境贯穿了幼儿教学课程的起点(获取)和终点(应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实际环境,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从生活细节出发,挖掘教学案例。对于幼儿来说,环境中的许多东西都是陌生的。环境中的事物往往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关注。因此,开展幼儿教学课程必须关注到两种环境: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为创设的环境。后者往往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事实上,除了这种分类,根据空间的差异性,我们还可以将其分为家庭、幼儿园两种基本环境。这两种环境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使之推动幼儿园关于幼儿的课程教育,最终使二者协调互进。
二、针对幼儿特点,设计游戏化的课程形式
游戏是提高幼儿教学课程效能的最主要途径。由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特殊性,游戏化的课程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游戏设计的关键是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差异性的适应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环节。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一是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游戏设计,如幼儿音乐、幼儿数学、幼儿手工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有显著差异的。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从幼儿可接触的生活情境中找到游戏的切入点。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既有单人游戏,也有多人协作游戏,要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要培育其团体协作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第二,幼儿的游戏设计要针对幼儿园不同的班级进行。例如,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规则意识。在具体的游戏设计环节,我们可以让幼儿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可设计一个过斑马线的场景:一个老人在红灯时过马路,导致司机紧急停车从而造成交通追尾,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教师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认识到,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会让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也会让别人处于危险之中,从而自觉树立起遵守规则的意识。总而言之,游戏是培养幼儿主观接受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路径,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具体的游戏设计和操作中,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游戏的差异性和生活性。
三、加强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使其处于“觉醒”状态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启蒙者,往往既是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实际参与者,是贯穿于幼儿教学课程的最主要“线索”。有研究表明,现目前幼儿教师存在着“睡眠、迷失和觉醒”[1]三种状态。它们之间是呈现阶梯关系的。觉醒状态是幼儿教师教学意识最好的状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课程目标、课程方法能高度的掌握,同时在情感方面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关爱心,是一种能力与道德双重觉醒的状态。培育教师觉醒状态,主要在于教师自身要树立反思和批判意识,不断更新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幼儿教学理论水平,开展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互动;二是要加强“新旧”观念的对话。教学往往会出现新的问题。[2]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时因地地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一言以蔽之,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扮演者关键角色。我们必须重视其作用,激发其教育理念的“觉醒”状态。[3]
四、结束语
提高幼儿课程教学效果,关键在于人与环境、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三者协调的关系将会深刻影响幼儿学习的兴趣度和效率。在幼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基本环境、创设游戏环境,以游戏化的方式作为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培育幼儿正确价值取向的主要抓手,以教育理念达到“觉醒”状态的教师为最终的实施主体,共同促进幼儿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