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时域下学前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
2020-01-08李强
李 强
(甘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天水 741200)
引言
随着国内各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幼儿家长也努力为幼儿选择教育水平更高的幼儿园[1]。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难免存在供给不平衡的现象。进行教学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合理配置各项教育资源,为幼儿创建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幼儿教师教学效率。学前儿童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幼儿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改进现有的幼儿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包含幼儿阶段所要学习的文化知识,还包含幼儿自身的思维拓展能力、动手能力、责任意识等,如何提升幼儿核心素养是众多幼儿教师教学的重点目标。
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供给侧改革是从供求关系入手,找出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相矛盾的部分,采取增加供给量、减少供给量、增加供给种类、减少供给种类等方式,解决供求之间的矛盾。教育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原因,是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与学生所需的教学资源之间存在着误差,供给侧改革能够改善教学的供求关系,为教师提供合理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途径,是检查校内各项教育资源配给情况,结合教师以及学生教学需求,减少无效的教育资源供给,扩大有效的教学资源供给。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供给侧改革,能够改善学前教育的供给结构,满足学前儿童多层次教学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其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个人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不仅包含其自身的文化修养,还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水平、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2]。学前儿童因为未受过系统的教学,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幼儿教师及家长应采取多方可行的有效措施,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三观,以及初步建立优良的品德。受到幼儿理解能力、原有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大多是基础型教育,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提升幼儿的文化修养,帮助其建立基础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为接下来幼儿接受小学教学做好铺垫。幼儿园一般分为小班、中班、大班三个教学阶段,每个教学阶段应该制定相应的幼儿教学目标。比如,处在小班的学前儿童,其培养重点应放在识字教学、懂得基本的礼貌、懂得团结合作、爱护周围环境等。幼儿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展开幼儿教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有效培养学前儿童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建丰富的幼儿园学习生态
我们要了解现有的幼儿教学资源及幼儿的学习需求,合理进行供给侧改革,改善现有的教学资源配比情况。优化学前儿童教学制度,提升幼儿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调动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幼儿教师应与幼儿家长及时沟通,分析幼儿学习现状,共同探讨适合幼儿的教学策略,教师与家长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可以针对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趣味教学活动,使得幼儿在参与趣味小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学前儿童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注意力,教师应依据自身对班级幼儿的了解,丰富教学模式,为幼儿带来更多的教学选择,无需设定统一的教学规范标准,发散班级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能够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爱好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其核心素养。学前儿童教育场地不仅仅只是在幼儿园内,也可以在社会中,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性活动,丰富幼儿见解的同时,能够提升幼儿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学前儿童在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时,在教师的指引下,与其他幼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3]。
(二)充分发挥幼儿在教学中的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负责将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使幼儿能够掌握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幼儿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较低,不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幼儿角度出发,探索适合班级幼儿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剔除无效或者是低效率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为幼儿创建更好地学习环境。各阶段幼儿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比如,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教师应从基础的识字教学开始,让班级幼儿领略到中国汉字文化魅力,学习到更多的汉字知识。教师可以针对学前儿童爱玩的天性,展开趣味识字教学活动,可以提前搜集整理与现在教学进度相关的汉字图片、汉字演变历史等。教师在进行正式教学时,向班级幼儿展示这些图片,色彩斑斓的图片,很容易吸引班级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热情。此时,幼儿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表现,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策略。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幼儿教师应针对幼儿在教学中的地位及幼儿的特性,明确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合理制定教学策略
幼儿教师深入了解班级幼儿的学习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制定合理的幼儿教学策略[4]。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特性,策划出丰富多彩的特色教学课程。比如,亲子课程、手工课程、绘画课程等,提高幼儿各方面综合素质。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在幼儿教学中的主阵地地位,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向班级幼儿传授教学知识,完成现阶段教学目标。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依旧是以单纯的传授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为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树立正确的教学育人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应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
四、结束语
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测评,剔除掉无效、低效率的教学资源配置及教学机制,提供更多符合幼儿学习,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幼儿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依据自身对班级幼儿的了解,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创新出新的适合班级幼儿的教学方式,提升幼儿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