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第24卷总目次
2020-01-08
体育人文社会学
制约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原因及策略探讨 庹 权( 1-1 )
“他者”视阈下中华龙狮运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张 智,熊庆佳( 1-8 )
“游蛇灯”习俗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 孙荣艾,司友志,王志平,张兆祥( 1-13 )
魏晋南北朝体育文化传播特征、历程和启示 李 晓( 1-17 )
运动员道德失范行为对赛事品牌资产负面影响 刘辛丹,郭 璇,刘 悦( 1-21 )
中国学校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流变逻辑及启示 吴静涛,关北光,朱臣廷( 1-27 )
青少年体育锻炼阻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赵洪波,邢 鹏( 1-33 )
高校志愿者参与马拉松赛事动机量表编制——基于推拉理论 殷星星,黄松峰( 1-38 )
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制比较及启示 刘金富,于振峰,李志远( 1-48 )
美国春田学院体育教育哲学博士的培养 李 荣,方千华( 2-1 )
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现状研究 谭 晶,刘 赓( 2-11 )
我国体育场馆文化发展的困境与策略 徐 磊,任礼姝,韩 奇( 2-17 )
武术情景剧创编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李娅楠( 2-23 )
政府职能转变下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郑 贺,孙幸兰,夏晓东,郁 洋( 3-1 )
河东原始体育身体叙事的文化寻绎 暴丽霞( 3-8 )
职业俱乐部环境责任的履行现状与路径选择——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下 张 森,孟 侨( 3-12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体育消费券效用分析——以江苏省部分城市为例 周丽凤( 3-17 )
闽台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现状比较研究 余富荣,吴翠芬( 3-25 )
中国田径街头赛的产业化启发 王 峰,李铁录( 4-1 )
我国体育场馆文化发展的困境与策略 徐 磊,任礼姝,韩 奇( 4-6 )
中国学校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流变逻辑及启示 吴静涛,关北光,朱臣廷( 4-12 )
新兴权利视阈下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性质研究 赵 源,张国安( 4-17 )
文化生态的变迁对近代中国武术传播的影响(1840—1937) 吴 博,高楚兰( 4-24 )
老当益“动”:流动老年人健身时间及影响因素 于铁山( 5-1 )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变与回归 路来冰,吉灿忠,马婉春( 5-6 )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发展分析 刘 金( 5-13 )
民国初期女性体育研究 王 宇,王家忠( 5-19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扶贫政策的演进 黄君洁,许寒润( 6-1 )
射礼的社会教化价值及当代传承途径研究 周 芳,马永涛( 6-16 )
文化·记忆·持守——瑶族金锣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阮桂陆访谈录 唐元超,蒋东升( 6-20 )
胶东半岛渔民海洋祭祀文化中的体育元素研究 赵述强( 6-29 )
乒乓球运动跨文化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胡建秋( 6-35 )
运动竞赛与训练学
关于排球制胜规律的讨论 张 然( 1-56 )
从47—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男子跳马竞争态势——兼析中外男子跳马水平差异
魏 栩,姚侠文( 1-59 )
关于我国散打商业化运营模式的探究 周永盛( 1-67 )
球拍底板特性对乒乓球运动轨迹的影响 李 江,李 春,谢用民,李 根( 2-27 )
外援限制政策对俄超联赛竞争力的影响及启示 徐 涛,张子华,雷 丽( 2-30 )
2018年杭州世锦赛王简嘉禾自由泳技战术研究——以400 m、800 m自由泳为例 杨雅雯,张明飞( 2-36 )
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绩效评估体系权重的研究 王 振,刘 鎏( 3-32 )
中国女子三级跳远竞技水平发展现状分析 赵源伟,林艺婷( 3-40 )
中考体育加试实施游泳全国统一标准的探讨 施纯志,邹 京( 4-29 )
散打运动员“二次进攻”能力研究 谢佳山( 4-35 )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多元优化探究 李祥林,杨铁黎( 4-38 )
福建省青少年排球队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曾 亮( 4-43 )
上海市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输送体系现状研究 颜中杰,程延宗( 4-52 )
“双轨制”模式下我国职业网球发展困境与优化 冯加付( 5-27 )
福建省青少年网球排名赛赛事现状与展望 练光祥,刘卫国( 5-34 )
2019世界杯中国男篮失利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朱 林,林 华( 5-39 )
优秀女子200 m跑运动员林慧君冬训经验研究 林慧君,吴桂宁( 5-46 )
排舞国家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课程设置研究——基于学员培训满意度视角 李 萍,黄亨奋( 5-53 )
啦啦操舞蹈创编中中国元素的融入和应用策略 杨雪红,郑磊石( 5-58 )
乒乓球削球打法分段论的构建研究 杨 青,吕延恺( 6-44 )
2019男篮世界杯中国队攻守状况的分析与研究 叶少杰,林 华( 6-53 )
体育生物科学
绳梯训练对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 巫寿生( 1-70 )
核心身体素质的选择与评价——基于二八法则的实证研究 张 伟( 1-76 )
世界优秀空手道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研究 张 楠,刘卫军( 2-44 )
我国优秀运动员视觉搜索特征——基于眼动实验的Meta分析 吕中凡,史 鹏( 2-54 )
中老年人群身体成分与动脉硬化风险的关系——以北京市为例 邹 红,张一民,孔振兴,周财亮( 2-64 )
运动戒毒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刘昭强,张爱民,陈建明,戴腾跃,林建星( 2-72 )
厦门市民健康促进的“体医融合”模式应用研究——以厦门市归侨、侨眷为例 陈秋斌( 2-77 )
体力活动水平及其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研究 申 亮,杨永建,张 涛( 3-45 )
循证医学视角下运动对绝经后女性血脂的影响 董 宏,王兴琰( 3-56 )
男大学生BMI、WHR、PBF水平与睡眠质量间的研究 林延敏( 3-67 )
心率和血乳酸监控在女子羽毛球训练的实验 刘兰财,肖 杰( 4-59 )
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师发展路径的研究 王培芳,顾兴林,刘建彬,陈雪萍( 4-66 )
休闲运动参与情况与忧郁程度的关系研究 巫寿生( 5-61 )
TPSR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行为表现的影响 周丽凤( 5-66 )
双蹬技术对于速度轮滑蹬收腿技术影响的研究 邓立平,高 一( 6-59 )
身体活动影响青少年健康的效果研究——自信心与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
田 媛,肖 伟,李妙纯,郇昌店( 6-64 )
体育教育学
摆脱“术”的羁绊与“教”的束缚——论大学体育教师的现实困境与消解之策
程一军,樊晓飞,马文峰( 1-84 )
我国学校体育的价值功能阐释——基于教育学视角的分析 黄书朋,蒋东升,唐元超( 1-89 )
高校本科“体育健身与健康管理”专业设置研究——基于社会需求的视角 李 林,宋 强( 2-82 )
基于扎根理论“新校园足球”核心素养培育探究 陈立春,毕聪一( 2-89 )
文化价值观视角下学校体育发展困境与出路 刘世磊( 3-73 )
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学体育”现状与改革探索——以集美大学为例 陈秋斌( 3-79 )
福建省青少年体育舞蹈教育生态场域的冷思考 林 琼( 3-83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健美操在线教学课程设计 杨雪红,郑磊石( 3-89 )
福建省校园足球活动监督评价体系构建 林金标( 4-70 )
大学体育健身运动课程内容重置与教学实践 袁岳东( 4-75 )
普通民办高校新型俱乐部教学模式探析——以厦门工学院为例 马 昆,魏奶翠( 4-80 )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改革中礼仪教育 许志良( 4-85 )
就业为导向的体育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魏 斌( 4-88 )
羽毛球课堂教学融合思政元素的研究——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羽毛球课程为例
陈莉琳,黄 妍,杨雪红,江少平( 5-73 )
高校公共体育运动防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甄子会,于 洋( 5-77 )
对国内体育院校双语教学的冷思考 林 伟( 5-82 )
福建省体育院校非专业体育舞蹈教学策略研究 吴守仁( 5-87 )
台湾师生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 王继娜,谢 军( 6-73 )
国内外PCK概念在体育教育领域中的演绎 贺 昆( 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