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推广语境中读书会组织的培育与运营比较研究*
——以《读书会结知己》与《读书会运营与阅读推广》为中心
2020-01-08艾雨青谭华军
艾雨青 谭华军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语,出自我国最古老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一语,则出自《论语·季氏》。其中所蕴含的切磋学问、交流见解,鼓励寻觅学伴、结交学友的求学道理,深得人们认同。明末大儒顾炎武曾在一通与友人书中引用并加以发挥道:“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日本明治大学教授、作家斋藤孝先生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说:“与人交谈的时候,只有彼此都在读或者读过同一本书,交谈中才会不时引用书中的话语,从而使交谈更加开心。如果双方都有共同的阅读体验,交谈起来会更有深度和广度。所谓‘读书会’,就能够人为地实现这一过程。”[1]116从而在人际传播的角度,论述了读书会组织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
诚然,阅读既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行为[2]。在当代,假如一个人只沉浸在自我封闭的阅读世界里,不免会出现读物选择、阅读视野以及理解见识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固步自封、偏见固执、思想局限的状态,因此,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分享和讨论,以多闻阙疑,取长补短,增知益闻,无疑是一种相得益彰的方式。而读书会组织,则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效能较为突出的团体。
所谓读书会组织,在传统上有读书社、书友会、读书俱乐部等形式;在如今网络时代,则又有阅读群、学习群等新形式。其核心内容是以读书学习、求知讨论为宗旨,联系有共同爱好和追求的人士,参加一定形式的集体活动。它被认为是校园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推广的有效活动方式,因而有专家呼吁:“读书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法律政策、资金物资、活动场地、传播宣传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支持。为了建构高效精准的读书会支持体系,应加快阅读立法进度,完善配套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读书会拓展合作资源,推进读书会平台建设。”无论是学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应该“在指导、扶持读书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读书会结知己:实务运作手册》及其著作者
早在20—21世纪之交,台湾出版界就先后出版了《读书会结知己:实务运作手册》《读册做伙行:读书会完全手册》《读书会专业手册》《阅读运动:读书会参与手册》《读书会难不倒你》《读书会活动设计DIY》《以素质精神经营读书会群》《亲子共学:客厅里的读书会》《动手动脑玩游戏——多元智慧读书会》《烤箱的读书会》《儿童读书会活动设计DIY》等众多书籍,上市发行后,助推了台湾地区读书会组织的建立,提振了家庭、学校、团体等单位的读书风气。
1.1 《读书会结知己:实务动作手册》的著作者
《读书会结知己:实务运作手册》(台北尔雅出版社2003年版)的著作者方隆彰先生,也是台湾读书会组织促进人、阅读推广名师之一,有着长期实际运作读书会组织及培训读书会领导人的实际经验。方先生认为,在读书会学习应要自然、自主与自发,如此学习过程才有乐趣,他说,“理想的读书会人数最好不要超过12人,最理想是6至8位,大家可畅所欲言。我觉得读书会是一种‘共构学习’……每个人懂得的东西,就在这个‘当下’互相分享,互相激荡,如此才有生命力”,对于现时代而言,“网络阅读因为要快速,会造成浅化阅读。深度阅读是要时间与空间,书就具备这种条件,阅读者主动掌控时间与空间”。
方先生并非大学文科出身的知识背景,他是台湾东吴大学物理系1975届毕业生,后来从事非营利机构的社会工作及人文推广教育活动。自1993年以来,投身于社会人才培育、协进社会福利事业,帮助社会教育机构与企业组织进行职业教育训练,后又拓展到家庭教育实务操作领域。在报刊上所发表的文章,集中在与读书会相关的主题方面。自1994年起,其讲授的“读书会带领人培训课程”,分享其个人在读书会的种种经验,颇受有关各界人士欢迎。2003年1月,于《人间福报》之“全民阅读版”开辟了“智慧传家”的个人作品专栏,借助媒体分享其有关读书会的见解和看法。《读书会结知己:实务运作手册》,便是其关于读书会的著作之一。
1.2 《读书会结知己:实务运作手册》的知识内涵
《读书会结知己:实务运作手册》正文共分四篇,计10章。其首篇以“读书共修,永结知己“为主题,设有3章,依次是读书会的时代意义、读书会的本质、读书会的内涵;第二篇以“客观理解,用心通透”为主题,设有2章,依次是基本阅读态度、有效的解读方法;第三篇以“对话激荡,源头活水“为主题,设有3章,依次是讨论的原理、讨论的方法、讨论的带领;第四篇以“欢喜甘愿,甜蜜承担“为主题,设有2章,依次是读书会的运作、读书会的迷思,并有一篇以“撒种发芽,随缘自在”为主旨的附录。
全书文风活泼而生动,其内容表述又富含学理。如作者总结出作为“读书会带领人”的五个基本使命,第一是自身要喜欢阅读,并善于与会员“共享阅读乐趣”;第二,有选出重点阅读材料加以推荐的眼光,能够把握会员有效阅读的质与量;第三,鼓励会员自主性阅读,为自己培养阅读习惯;第四,倡导会员追求深化阅读、灵活思考、独立判断并多元对话的风气;第五,找回学习自主,建立终身阅读习惯。他指出:“根据学习原理,当学习内容是学习者有兴趣或有需要时,学习者自然会主动去学习,因此,将学习主权还给读书会成员,让成员决定要读书目及如何学习,才最符合学习本质,也让成员有机会当学习的主人,体验自愿、自发学习的美妙,并愿意让阅读、学习成为生命重要的过程。”
曾任台湾洪建全视听图书馆馆长、书评书目社社长的简静惠女士,十分认同作者组织读书会的内涵,如“读书会所强调与践行的开放、尊重、包容多元、理性沟通、倾听异见等特性与精神,正是民主社会必备的基础”;“读书会不只是读书本,还读活生生的生命……是相当人际取向的团体,亦即成员间的互动与关系,常会影响读书会的凝聚与成效”等见解,对于大陆地区方兴未艾的读书会活动,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读书会运营与阅读推广》的知识内涵
由东莞图书馆副馆长兼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秘书长冯玲研究馆员主编的《读书会运营与阅读推广》(朝华出版社2020年版),列入“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第三辑。她在本书后记中写道:“以《读书会运营与阅读推广》为题,意在以读书会为重心,立足图书馆观察又不囿于图书馆论述,以便与更广泛的读书会和阅读推广人开展交流和提供参考。”[3]221
2.1 内容详备,梳理读书会发展进程和基本理念
《读书会运营与阅读推广》分为八讲,共22万字,论述了读书会的概念、类型、要素、历史、组织管理以及带领人培养等理论问题,探讨了公共图书馆读书会、高校读书会、班级读书会、社会读书会和网络读书会五种类型读书会的特点与管理运营实务,并介绍了读书会合作交流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有关读书会的案例。其编写组成员来自各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中学图书馆,有主持或参与过读书会研究课题的研究人员,也有读书会负责人或长期从事阅读推广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馆员[3]221。作者们对读书会发展现状和基本理念都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
在第一讲“认识读书会”中,作者从读书会的起源展开论述,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欧美国家、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读书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有关读书会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归纳,梳理了国内外读书会的发展脉络及当前学界对读书会的研究重点。在第二讲“读书会的组织与运营管理”和第三讲“读书会带领人的培养和训练”中,依次对读书会的基本要素、读书会活动策划与流程设计、读物选择原则与途径、读书会宣传、读书会机制建设与绩效评价,以及“读书会带领人”的角色、素养与技能培训作了介绍,具有实际操作的借鉴性和指导性。
2.2 分类明晰,详解各类读书会运营方式
本书作者指出,读书会按活动空间可分为线上读书会和线下读书会;按主办单位则可分为公共图书馆读书会、高等院校读书会、中小学班级读书会、机关企业读书会和商业机构主办的读书会等;根据参与者不同阅读兴趣爱好,还可分为不同主题的读书会。不同类型的读书会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运营与管理中必会面临各自的特殊问题,需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
本书选取公共图书馆读书会、高校读书会、班级读书会、社会读书会和网络读书会这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读书会类型,在第五讲至第九讲中依次展开论述。与那些笼统介绍读书会运营与管理的文章相比,本书体例分明,内容更为细化,系统梳理了上述五类读书会的主要特点和运营方式,具有一定专业价值。另外,对于那些希望从书中获得指导的各类读书会运营者而言,在查阅资料时也更具有针对性。在具体介绍各类读书会时,作者基本遵循“读书会发展和研究现状——读书会形式和特点——读书会运营和培育方式——读书会案例赏析”的写作框架,思路清晰,使读者能够快速把握各类读书会的基本要素。
2.3 案例丰富,为各类读书会提供具体运营方案
读书会是一种非常灵活的集体阅读和讨论方式,培育一个成熟的读书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累积经验、探索创新。然而,在实践经验有限的情况下,学习借鉴优秀读书会案例,无疑是我们博采众长、收获启发的最好途径。书中收录的读书会案例极为丰富,颇具实际指导作用。
首先,第五讲至第十讲的最后一节专辟为案例分析,详细介绍各类读书会典型案例共17个。作者对这些读书会的宗旨、形式、特点、活动内容和效果等逐一进行阐述,可为各类读书会提供运营和发展思路。除去以上具体的案例介绍,书中还引用了大量案例以论证观点,如在划分各类读书会的具体形式时,作者对代表性读书会予以概述,借助这些案例,使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各类读书会的具体形式。其次,书中选载了不少读书会的活动公告、活动海报、活动方案,以及活动现场图片等,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展示,也能给各类读书会运营者带来灵感和启发。最后,附录部分还收入了“美国图书馆协会关于读书会成立和开展的快速指南”和“2014年首届图书馆‘书友会’优秀案例征集及获奖案例简介”。
2.4 专业视角,分析读书会与图书馆二者关系
正如书中所言:“当读书会遇到图书馆,图书馆丰富的阅读资源、热爱阅读的群体和阅读氛围浓厚的场地环境,都为读书会的生长、活动和交流提供了良好条件;读书会专注于阅读的活动形式、内容和效果,连接群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的独特作用,丰富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手段,扩大了图书馆对社会阅读的影响。”[3]68作者从专业视角出发,对读书会与图书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第四讲“读书会与图书馆”中,重点论述了读书会与图书馆阅读推广之间的关系,提出“图书馆拥有适合读书会生长的土壤”和“读书会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载体”的观点,分析了图书馆在读书会发展中具有的“生长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三个平台作用,进一步讨论了图书馆对读书会的服务和管理方式。在第五讲至第十讲中,作者分别阐述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读书会、高校读书会和班级读书会中的职能与作用,也探讨了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组织在资源、项目和机制上的合作方式,以及图书馆开展线上读书会的发展方向,并在第十讲专门论述了图书馆构建读书会合作交流平台的意义和方式,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读书会与图书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3 结语
从比较的角度来说,在叙述读书会培育方式和运营策略的大框架下,台湾地区的专家似乎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方向的探索,而大陆地区的专家则较偏重基本理念的解读。就《读书会运营与阅读推广》一书而言,还可以深化探讨读书会对全民阅读推广的具体促进作用,针对各种主题读书会(如亲子及家庭导读、家风与家教、职业生涯规划、人际社交、文学鉴赏、外语读写等)多做延展性叙述,以扩大该书读者的受用面和知识的丰富度。
读书会团体无疑是推广公众阅读、提升读书风气、交流思想观念的有效组织。有着担任过数十次读书会活动主持人经验的斋藤孝先生,曾经分享办好读书会活动的四个“窍门”道:首先,凡是参加读书会的人,都必须把规定的书从头读到尾,这是办好读书会的先决条件,否则临到活动举办时,便会有人借口不出席,或虽来却参与不了发言和讨论,然后办着办着读书会组织也就散架了;第二,须得规定活动过程中“每人定时发言”的方式,这样既制约了那些读书能力强、展开话题能力强的会员,又保障了与会者人人参与发言和讨论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人人受到启发,最终集体受益”;第三,读书会上讨论话题的时候,不可泛泛而谈,而须直击主题,明确说出自己所关注的书中问题;第四,与会者须得指出自己对所读书中的感兴趣之处,从而借助各自的分享,加深会员们对共读之书内容的熟悉[1]117-120。上述这些切用而实在的实际操作经验,是非常值得各种读书会组织的主持人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