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教学中 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的培养

2020-01-08时志民李海涛郭兰凯王彦华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医疗

时志民,李海涛,郭兰凯,王彦华

(河北工程大学 医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医疗行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作质量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还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在既往的临床工作中,医疗纠纷的诱发率相对较高,使得社会秩序受限,且医疗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在既往的医疗纠纷分析中,可以看出多是因医患沟通不到位所致。医生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一个职业,其工作强度较大,心理负担较重;而患者在发生疾病后,身心均受到了疾病的折磨,这就使得其难以保持理智和淡定。在此时,两者的沟通很容易出现错位,使得医疗纠纷出现[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对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进行培养。目前,不少学者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是一种等同于医学技术的能力,十分重要。在常规的医学生教学中,以理论讲述为主,实践引导为辅,没有对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意识进行建构,自然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存在缺失。而在医患关系重视度提高的状况下,临床应当如何开展医学生的教学工作成为重点。

一、医患关系意识的内涵

临床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过渡,也被称为实习教学。在这个阶段,要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同时,让医学生能够了解医疗工作的具体状况,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明确。尤其是,医患关系的处理上,其将会直接影响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限制和谐社会的构建。另外,在当前医疗工作中也涉及了多种法律知识,传统的医学生培养中,并未涉及这些内容。这些都会导致医学生在进入岗位后缺乏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医疗纠纷的诱发可能性较高。

所谓医患关系意识也就是说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医患关系认知。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既往的社会环境中,患者医疗保健意识存在缺失,其或是将医生“奉若神明”,或是将医生作为服务者。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导致医患关系失衡,从而引起医疗纠纷。尤其是前者,在医患沟通中,患者作为诉求方,其会对医生的意见或者建议较为遵从,久而久之,部分医务工作者就会产生优越感,在交流的过程中,将自己作为主导,没有意识到患者的质疑[2]。这种服务态度的延续下,当前很多医护人员仍旧存在该种现象。而在社会进步下,当前的医患关系特征发生了转变。个体维权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使得患者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并且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较好的服务态度。究其原因,这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也就是说,传统的医患关系意识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已经不具备实用性。

二、医患关系意识的重要性

在医疗服务不断转变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开始注重医患关系的构建与改善。这就使得在临床教学中,必须要对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进行培养。那么,培养医患关系意识到底对于医学生有何作用?笔者结合临床与临床教学的具体状况,将其重要性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医患关系意识是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前提

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医学模式也在逐渐转变,当前已经形成了“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对患者生理上的疾病进行治疗,还要注意其心理上,乃至社会问题的处理[3]。也就是说,医务人员要具备良好地沟通能力。而要求医务人员具备沟通能力的前提,就是其需要有正确的医患关系意识。只有在意识到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关系时,其才能够重视沟通,并且愿意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有效沟通。事实上,在医务人员进行资料搜集时,沟通是否有效也较为重视。

(二)医患关系意识是临床教学的基本内容

在中医学中所提出的:望闻问切。其从本质上就是通过与患者的基本沟通来了解其患病的具体状况,有助于诊治工作的开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诸多专业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一个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经过理论培养,还必须要经过对应的实践教学。临床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4]。虽然一学生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疗知识,但其仍旧缺乏实战能力。这就使得医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后,很容易因为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而导致实习中操作机会较少,不能够正面的接触患者,难以获得正确的临床信息,使之对医疗工作的认知存在缺失。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提高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能够使之在临床工作中正视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帮助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医患关系意识是医学生所具备的基本意识之一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医学生培养侧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这种体制下所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其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知识,但是在实践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缺失,以操作和沟通为主。在现代化的医疗环境下,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水平要求较高,一旦医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就会使得医患关系处理不当[5]。因此,一名合格的医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地医患关系意识。唯有认识到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才会将与患者沟通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四)医患关系意识是了解患者病情的,实现正确诊治的要求。

在目前对于疾病的治疗不仅局限于患者当前的生理状况,还必须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与用药状况。而这些内容无法以影像学检查或者病理检查等途径来百分百获得,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是了解既往病史和用药状况的必然途径。同时,病史的采集也会有助于临床沟通的有效性,二者相辅相成。唯有医生具备良好地沟通能力,将其所表达的内容传达到患者及其家属,患者及其家属所反馈出来的内容才会客观与真实,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医患关系意识作为这些内容开展的前提,也就成为了了解患者病情、实现正确诊治的基础。

(五)医患关系意识的优化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就当前的医学教育来看,很多医学生在进入临床教学环节时,仍旧对医疗行业缺乏客观的认知。其过于理想化,将医学作为疾病研究、诊断和治疗的一个场所,从而使得其在整个工作中,将疾病作为核心,忽略了现代社会环境下医学中所提出的人文理念。自然,医学生在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无法保证自己的应对能力。甚至,自我保护意识也相对薄弱,使得医患关系的处理难度增加。医患关系意识的强化,能够使得医学生对临床有一个正确和客观的认知,意识到医疗工作不是单纯的疾病研究,还包含了人际关系处理与自我保护等内容,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医患纠纷,保证其学习质量。

三、在临床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

在上文中分析了医患关系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也就是说,临床教学中,必须要对医患关系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提高医学生对医疗工作的客观认知,使之在处理医患关系上更加妥帖。笔者认为,在临床教学中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培养,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临床教学对医患关系意识的认知

在传统的医学生培养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与操作技能的提高。从而没有意识到,医学生在进入岗位后,可能会面临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问题,忽略了相关能力的培养。而在现代化的医疗环境中,患者的核心地位逐渐突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就必需要具备良好地沟通能力。而医患关系意识作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前提,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临床教学中,医学生需要意识到医患沟通不仅是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与药物使用状况,还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优化治疗结果的必然要求。唯有医学生在医患关系意识的认知上得以加强,才会重视临床教学的内容,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医学生的岗前培训

多数医学生在进入临床教学之前,对于医疗行业的认知仍旧较为理想。也就是说,其没有意识到患者已经逐渐成为医疗服务的重点对象。自然,在教学活动开始后,要直接与患者进行对话,很容易出现措辞不当或者理解缺失等不良沟通现象,轻者影响其资料搜集和疾病诊断;重者诱发医疗事件,导致医患纠纷。因此,在确定医学生要进行临床教学后,必须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前培训的内容上,要以其进入的科室为前提。就医院工作的大环境进行介绍,使得医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结合科室的具体工作环境和相关制度,来就其与患者进行沟通的一些重难点进行介绍。从而使得医学生能够意识到与患者沟通不是单纯疾病交流,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够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在进行培训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让医学生感知到服务对象的多元化与多变性,使之能够正视该问题[6]。同时,结合既往因沟通出现的医患纠纷来进行讲解,使得医学生的重视度提高,且能够吸取过往的教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且能够为患者所接受的沟通方式。在岗前培训后,可以通过简单的考核,来确定其已经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方可让其参与到实践中,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医学生的重视度。

(三)注重带教过程中的言传身教

临床教学多是通过实习的方式进行,即在医学生进入到医院科室后,要以带教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目前,带教活动有“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形式,且带教老师多是经验丰富且经过培训的[7]。在整个教学中,医学生可以观察教师的具体工作,也就是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医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自然在医患关系意识的创建上也是如此。在整个带教中,教师需要做好示范工作,积极向学生展示沟通技巧,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到与患者进行沟通不是一个炫技的过程,而是一个交互过程。医生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了解到患者当前病情、可能诱因、用药禁忌、既往病史等;患者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生理状况、疾病知识以及治疗原理等,使得其心理状况得以舒缓。在医学生了解到基本的沟通技巧后,带教老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当的沟通,从而了解医患关系处理的重难点。作为医学生需要及时明确与患者交流的难点,并且就难点产生原因与解决措施进行设想,使得其后续沟通能力有所优化。

(四)注重培养形式的多元化

医患关系意识的临床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也不是固定的方式教导。每个医学生对于医患关系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在发现医患关系处理问题时,也会有自己的解决措施。因此,在临床教学培养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时,要保证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结合当前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具体状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案。例如:(1)典型案例分析。选取相对典型的案例,对其中的病人进行分析,以情景模拟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在实际场景下的处理能力;(2)引导式教学法。如上文所说,每个医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沟通上也有自己的习惯。带教老师只需要对医患关系意识的重点进行阐述,由医学生自行消化。然后,由浅到深的形式,来引导其进行实践;(3)专题讲座。结合医院的具体状况,选取多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来就自己既往沟通经验进行讲解,并分析其中的重难点,形成对应的沟通技巧,让医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础内容。

(五)教材优化与调整

在临床教学中,虽然侧重于实践教学,但理论仍旧是整个教学开展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医患关系意识本身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其无法通过实践教学来涵盖所有的内容。这就使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医学生都难以掌握尺度。或是过于轻视,使得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认知不正确;或是过于重视,使得临床工作中缺乏主见,难以令患者信服。尤其是在现代医疗环境中,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渗透性加强,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自己作为“医疗服务中的上帝”,从而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在医患关系意识培养存在缺失时,医学生参与工作后,过于迁就患者,从而导致医患关系处理不当。在这种状况下,在医学生医患关系意识培养中,必须要有对应的教材来作为参照[8]。而教材要根据科室的机构状况和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定期进行调整。

(六)建立监督评价和考核制度

在应试教育下,没有考核制度意味着学科或者内容不重要的理念根深蒂固。在素质教育下,很多学科的考核被取缔,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使得一些学生认为,这些内容不考试,属于自学,自然也就不重要。在既往的医学生教学中,虽然也有涉及医患关系意识与构建,但是没有针对性的设定考核,使得学生重视度较低。为了突出对医患关系意识的重要,必须要就医患关系意识的相关理论与专业技能来设定对应的考核或者评价机制。美国在这方面就处于领先地位,其在考取医师执照时,需要通过采用标准化病人病史采集的过程来考核医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我国在此基础上,也逐渐形成了对应的考核机制。其多以情境考试为主,通过情境模拟,现场让学生演示与患者的沟通,由专业的老师来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式客观性较弱,主观性较强。且教师并不能够代表患者的需求,自然在沟通技巧和沟通内容是否得当的评估上,也会存在一定的缺失。但是,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化医疗事业的发展背景下,医患关系意识已经成为医学生临床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未来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也要求医生具有较好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说,医务工作者均需要具备良好地沟通能力,既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又能够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疏导,从而优化治疗结果,保证医疗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很多患者对于医疗操作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并且会因此出现干扰医疗工作的行为。加强医患关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医学生正确的认知患者和自己的关系,并且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另外,在医疗工作中,也涉及到一些因沟通错位所致的纠纷,严重时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目前的法律也作出了对应的规定,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就某些事项与患者进行良好地沟通。而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人才培养,也必须要作出对应的教学调整。即在临床教学中,需要就医患关系意识的内涵、重要性与教学措施进行明确,从而优化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下的医疗服务要求,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医疗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关于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的教学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