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PEST 分析的合肥市夜间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20-01-08陈晓红吴复柱

关键词:合肥市合肥消费

陈晓红,吴复柱

(1.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2. 河北工程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夜间经济作为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经济产物,通常是指从当日晚7 点到次日早6 点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1]。发展夜间经济对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增进民生福祉,彰显特色、提升城市魅力,服务市民、适应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2]。作为国家区域战略覆盖的多节点城市,合肥不仅处于快速发展的建设阶段,还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夜间经济对促进合肥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合肥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合肥市夜间经济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部署。为加快推进合肥夜间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采用SWOT-PEST 分析法,对合肥发展夜间经济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进行系统整合,充分认识合肥夜间经济的发展现状,为深入挖掘夜间经济发展的潜力、推动合肥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合肥夜间经济发展的SWOT-PEST 分析

(一)优势分析S_PEST

1.政治优势

2019 年8 月合肥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商品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支持商贸企业、商业街区规范开展夜间经营和促销活动。2020 年1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打造“夜合肥”为主题的高品质夜间营商消费环境。这些政策从全市域范围的顶层设计出发,为发展夜间经济保驾护航,从根本上解决了各县区级单位对辖区内的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的问题。

2.经济优势

2013年至2018年合肥市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呈逐渐上涨趋势,分别由 4,684 亿元和1,865.63 亿元增加到7,822.91 亿元和3,933.1 亿元,且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到2018 年达到50.3%[3]。“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消费潜力较大。2019 年上半年,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46 元,同比增速达10.1%,绝对量和增速均高于全国;其中,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3375 元,同比增长8.0%[4]。从消费支出构成看,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消费支出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恩格尔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文教娱乐支出大幅增长。这样的经济基础和消费趋势是发展夜间经济的直接动力。

3.社会优势

截至2018 年,合肥市常住人口808.7 万,增长率为1.5%,65 岁以下占87.41%,外来净增人数占总净增加人数比重39.44%,属于一座以年轻人为主新型移民城市。特别是,近五年在15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26.8%,其中在合肥就读的大学学生约60 万人。这样人口结构的城市活力指数高,对新鲜事物的容纳度较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是发展夜间经济消费群体的有效支撑。此外,作为一座制造业城市,一些白领加班族和工厂倒班族已成为目前夜间消费的主力军之一。

合肥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当前合肥市已蝉联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连续20 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三次捧得“长安杯”、“平安合肥”建设三次获得“全国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尤其合肥市构建的点线面互动大巡防格局[5],让老百姓有更多安全感,敢于夜间出行。

4.技术优势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发展规划服务业集聚区新格局。当前合肥市已建成及在建中的商业综合体有百余家,并精心打造淮河路步行街、罍街、宁国路美食街、中隐于市、1912 文化街区、半边街、黉街、耳街等十几条精品特色街区,人均商业面积达4 平方米。此外,城区周边还分布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村落集镇,如三河古镇、长临河古镇。其中,淮河路步行街、罍街、三河古镇等在餐饮和购物方面已逐步形成夜间消费的趋势。在规划建设方面,作为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合肥有能力为夜间经济消费载体的建设提供科学的规划。

(二)劣势分析W_PEST

1.政治劣势

虽然合肥市已推出政策上的支持和指导,但夜间经济从挖潜到成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在体制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涉及到财政、规划、城管、生态环保等多部门之间的长期协调机制。此外,市内各县区的夜间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消费场所与实际居住人口严重不匹配,商住配套比例失衡。多数消费场所聚集在包河、瑶海、庐阳等老城区内,如淮河路步行街、罍街、宁国路美食街呈相对高密度聚集状态。开发区的消费场所相对分散且多为商业综合体,其中政务区内围绕天鹅湖周边两公里以内布局8 个商业综合体,而新站区又略显不足。

2.经济劣势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增速趋势略有改善,但复苏仍显脆弱的疲软期;我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合肥经济更是处于速度换档、结构转型和动能转换的叠加期。尽管2019 年合肥市GDP 为 9409.4 亿元,已达到南京GDP 的70%,杭州的61%;相比2018 年,比例再次提升,但在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仍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在这样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合肥市发展夜间经济可能存在竞争力和动力不足的风险。另外,尽管合肥市消费载体已初具规模,但未来需要投入建设和完善的软硬部分仍需要大量的资金。

3.社会劣势

尽管合肥市是中国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3,000 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数为周郡治所,但未承担任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职能,因此在传统休闲文化基因方面的累计不够厚重。在交通配套方面,目前合肥市仅拥有地铁3 条线路,运营里程89.54公里,停运时间在22 点30 分左右,与当前全市人口容量不相称,不利于居民夜间出行。合肥市营运公交线路264 条,公交车辆5771 台,线网总长1853公里,多数公交系统停运时间在22 点前,而夜间公交线路偏少。这些与目前城市管理管制夜晚摆摊从22 点起的时段不相协调。对于私家车出行而言,夜间临时停车仍旧存在停车难的问题。在风俗习惯方面,受社会观念和传统生活方式阻碍的影响,合肥市民夜间外出消费意愿不强,仍旧存在一些如重物质、重吃喝等不良消费偏好,不利于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技术劣势

尽管合肥不断打造罍街、步行街等商业品牌,推出美食节、啤酒节、“深夜食堂”、国庆灯光秀等夜间活动,但品牌的影响力远不及先发城市。在消费元素方面,除吃喝以外的,如黄梅戏、庐剧、徽剧等折子戏、话剧、脱口秀、体育赛事项目、博物馆、展览馆等体验性元素不够丰富多彩,导致合肥市夜间产品供给同质化现象严重,“连锁店式”的夜市场导致特色街区无特色,消费内容基本局限在餐饮和购物两方面,缺乏精神层面的消费内容,未能将合肥现有体育、文化及旅游等产业的政策红利有效释放。与先发城市相比,合肥夜间消费的项目、场所、规模效应相对滞后,创新力、带动力均不足。

(三)机遇分析O_PEST

1.政治机遇

2019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安徽省全域正式进入长三角。至此,合肥已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覆盖的“多节点”城市,为合肥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新方向带来了新机遇。

2.经济机遇

国家的区域战略布局为合肥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带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吸引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另一方面促进本地居民自主创业,有利于促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提高第三产业的占比,从而扩大合肥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对夜间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社会机遇

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合肥有工业故事可讲述;作为一座创新型城市,合肥有创新文化可挖掘。近年来通过找差距补短板,以摸清“家底”、讲好“合肥故事”为轴线,打造的“合柴·1972”文旅园区和长江180 艺术街区开启对合肥现有文化艺术挖掘工作的新征程。

4.技术机遇

合肥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北纬30°56′-32°33′东经116°40′-117°58′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合肥不属于集中供暖的区域,室内环境相对阴冷,而户外温度又并不是非常低,适合居民外出活动;夏季,白天天气炎热,夜间凉爽适宜,夜间外出消费是很好的选择。此外,作为省会城市,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便利,有利于吸纳周边地区游客前来消费,便于发展夜间经济。当前合肥地铁已经开通3条线路,4 号线和5 号线正在加速建设,为本地居民夜间出现提供便利。

(四)挑战分析T_PEST

1.政治挑战

合肥周边城市发展夜间经济较早,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如杭州,早在2010 年就发布《杭州市区夜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2014 年发布的《关于鼓励培育市区夜市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明要促进夜间经济繁荣, 2019 年12月发布的《杭州市新零售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 年)》指出要积极培育引进新零售夜间经济店。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于2017 年底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将“夜金陵”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间经济品牌,并于2019年10 月发布《打造“夜之金陵”品牌实施方案》。相比之下,合肥发展夜间经济的起步较晚,缺乏开展夜间经济活动的实施细则,整体保障措施不完善,消费吸引力和竞争力不强。

2.经济挑战

近年来,随着都市圈的不断发展壮大,南京、杭州、武汉等合肥周边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强上更强,“虹吸效应”对合肥的夜间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全国经济下行趋势和不断上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带来的压力,也会对合肥夜间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出一定程度的挑战。

3.社会挑战

从夜间经济具体消费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若管理不当,夜间摊位的食品安全、夜间的灯光表演、夜间的人员流动和交通运输等均会对环境和城乡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给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治安交通等多部门带来管理压力。

4.技术挑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消费形式和方式多样化,互联网消费成为潮流。在此背景下,如何让老百姓走出家门,消费内容的特色性和网络不可替代性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对市场主体在夜间经济消费元素开发上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不能盲目开发,避免各类消费载体同质化。

二、发展夜间经济的对策建议

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城市的吸引力和文化沉淀。因此,发展夜间经济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为原则,以融文化、筑特色、厚保障、浓氛围、全民参与为一体的发展策略,打造对标国际、业态丰富、包容多元的夜间经济模式体系。根据先发城市的经验,结合合肥STOW-PEST 分析,为提升合肥市夜间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系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布局

在政策上,将夜间经济纳入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项目审批程序和财政资金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夜间经济建设。在布局上,聚焦全市范围,依托区域人口分布、已有消费载体和游客聚集活动范围,科学研判各类夜间经营活动所占比重,合理规划布点,划定“暗夜保护区”。在管理上,成立专门的夜间经济研究部,明确发展方向、步骤和途径,收集民间建议并跟踪落实,推动相关政策及时落地;建立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市场监督、交通规划、能源供给等相关部门的长期协调机制,助推合肥夜间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质。

(二)亮点打造,发挥品牌带动作用

在业态上,讲好合肥故事,对夜游、夜宿、夜宴、夜市、夜购、夜艺等多业态系统设计共同发展,多点开花,从顶层上杜绝消费载体有场无市和消费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发生。在元素上,追溯合肥发展历史进程,针对旅游、文化、科技创新等不同元素特色,打造若干独具庐州特色的体验类夜间经济消费产品,满足消费需求成多元化趋势。在层次上,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诉求,构建不同消费层次的载体,使市井消费与高档消费并存。

(三)完善保障,提供有序发展支撑

确保出行顺畅,依据夜间经济集聚区的活跃程度,科学制定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街面停车位管理,适量增减夜间公交线路、班次和车次,鼓励减免停车费等具体措施;确保供给畅通,全面加强和提升夜间经济聚集区的能源动力、交通服务、垃圾处理、智慧城市、环境保护等配套设施建设,在规划治理、招商引资、激励创新等方面协同共进。确保监管有效,处理好城市管理与发展夜间经济之间的关系,加强重点街区夜间消防治安、食品卫生、投诉咨询及市政管理等方面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质量、娱乐设施安全,保证良好市场秩序,营造市民能消费、敢消费、方便消费的环境。

(四)宣传营销,营造浓厚环境氛围

力求宣传方式全覆盖,消费群体全辐射。宣传造势,利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展全方位、立体式营销宣传;借助微信、抖音等网络媒介平台,整合公交、地铁、户外等资源,通过各类软文、图文、视频等内容,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的活动信息开展宣传推广。以节为媒,创新办节的理念和模式,放大品牌效应,举办一系列有影响、有特色的节庆,实现夜间休闲主题活动亮点不断、精彩纷呈。引导消费,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新型生活方式,定期公开夜间经济活动信息、发布夜间经济简报等,引导市民转变消费观念、积极参与夜间经济活动中。

猜你喜欢

合肥市合肥消费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40年消费流变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