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势而新”教育路径研究

2020-01-08陈亚红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陈亚红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等重要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因势而新”,从当前的国际发展新形势、国内社会发展新趋势和大学生学习生活新态势出发,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的实效。

一、知时识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世界发展新形势总体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从中国经济发展看中国信心。自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世界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世界经济进入了低增长时代。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世界经济冲击巨大,西方国家民众饱受国家经济衰退带来的巨大影响,加上很多西方国家对新冠肺炎应对不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与此同时,面对严峻世界经济形势的考验,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稳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于2010 年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也超过了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我们也能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继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后,日本的经济总量不到中国的一半,德国、英国、法国经济总量跟中国相差甚远。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讲话中表达了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越来越被中国民众认可。除此之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等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更是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其次,从西方民主困境看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英国公投、法国的黄马甲运动等一系列事件都显示了西方民主出现困境。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对比西方国家,中国在疫情中更能发挥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显示了巨大的制度优越性。由于西方所谓的精英政治不能洞察社会的深处和老百姓的感受,平民阶层对精英阶层日益不满,对西方的精英政治逐渐失去信心。西方“民粹主义”思想开始盛行,西方政治制度已不是他们认为的”人类终极“的社会制度,西方民主开始衰弱。除此之外,西方还经常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和内战,如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等,这些战争让当地人民饱受战火摧残,种种行为都更加暴露了西方民主的虚伪性。人们对西方民主的怀疑导致更多人把目光转向中国,期待中国答案。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则以我们牢固的经济基础、坚实的组织领导、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广泛的社会认同为支撑,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203 次提到“人民”,十九大报告对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出了庄严承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阐释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

综上所述,中国的巨大发展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性,如此大好形势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二)国内社会发展新趋势双方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我国4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显著,社会得到极大进步,民生得到极大改善。从1978 年到2019 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了50 倍,正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迈进。2019 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是28.2%,达到联合国划定的20%~30%的富足标准。除此之外,中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生态保护、国民素质等方面都成就显著。如今,从沿海到内陆,从农村到城市,到处焕发勃勃生机,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发展,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全国人民携手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国人民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奋斗,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拥抱新时代,共筑复兴梦,全国人民拥有前所未有的国家自豪感。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伴随了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兼顾公平正义,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现实存在。中国贫富差距较大导致民众产生了不满情绪,由此产生了一些社会和心理问题;如腐败问题,虽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反腐倡廉,有效抑制了腐败行为,在人民群众中也取得积极反响,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腐败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腐败危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它增加了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再如生态环境问题,不当的经济的发展模式带来了雾霾、沙尘暴、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除此之外,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农民工和留守儿童问题、高房价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这些社会问题自然也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面对接踵而来的社会问题时,容易以偏概全,产生心理困惑,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社会发展新成绩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底气和信心所在,但是改革开放伴随的新的社会问题,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大学生学习生活新态势深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联网让中国人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的改变,犹如孵化了一个新的社会”[2]。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状态。中国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生力军,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率接近100%,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间超过了6 个小时。大学生对网络生活的依赖程度也使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其技术性、便捷性、共享性等优点便利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的开放性也导致国内外各种思潮涌入高校,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理念。海量的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充斥着大学校园,充斥着大学生头脑。因为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社会经验缺乏和思辨能力不足等原因,混杂的的信息、多元化的思潮导致学生思想观念也出现多元化,他们受网络上西方文化的渗透,受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影响,甚至出现了对国家发展和社会问题的困惑和消极观念。网络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复杂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不得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网络大环境的新形势一方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同时也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新时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巨大变革,他们思想开放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同时个体意识强,更加强调主观感受,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这对有利于更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但是活跃的思想也容易导致他们遇事缺乏深入的思考,容易因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而产生困惑,他们在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在面对各种社会发展问题和矛盾中容易产生困惑。而当这些困惑没办法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时,大学生思想就容易受社会或网络上盲目偏激甚至是一些敌对思想的影响和煽动,导致形成错误、畸形的思想认识,甚至严重的会体现为对社会的敌视和行动上的暴力偏激。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热点社会问题、对国际国内时政表现出热切关注。在和平稳定发展地良好国内形势影响下,他们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认可国家发展道路,发自内心热爱祖国,能保持一个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态势。

综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心态,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同时针对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直面问题,答疑解惑,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二、应势之变——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

应对新形势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继续取得新成效,就必须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不断探索新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可立足于丰富教育教学新内容、增添课程改革新形式、建构思想教育新话语、重塑思想队伍新形象等四个方面进行。

(一)丰富教育教学新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党的路线方针、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律基础等,旨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固然有其科学性,但它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发展和现实问题相适应。关注时代议题,解答时代困惑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课堂内容应加入时政社会热点,教师可设置课前5~10 分钟进行“时事分享”,“时政解析”和“社会热点分析”,这不仅能让学生实时了解时政,还能培养大学生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立足教材,也要善于引用社会焦点案例,直面腐败、贫富差距、教育不公、环境污染等时代和现实热点问题,直击中国改革发展的最核心问题,正面、客观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消极观念。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关心国际国内时政、关注时代社会议题也是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和时代责任感的重要方式。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积极搭建多维教育平台,努力拓宽教育时空,如课堂派话题谈论、教师微信公众号等,通过这些相关平台让学生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及社会热点问题等积极提问、积极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如创造思政相关主题动画、小品、诗歌、漫画等,鼓励形式多样。

除此之外,高校思政课也要力求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大力提升学生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工作要努力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思政课教师在讲授经济发展新常态时可以设置“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大学生就业准备”这类的讨论题;如教师在讲授“一带一路”时可介绍“一带一路”带动起来的高校热门专业;如思政课深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通过把思政课课程内容与大学生实际需求和实际发展结合,以此来增加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避免大学生对思政课毫无期许,认为思政课可有可无。思政课要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课堂内容的价值,从而能够真学、真用,落实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坐而论道。思政课以学生成长的关切问题为切入点,加强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导和密切结合,关注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让思政课成为对学生发展和成长有用有利有益的课程,让听得进,由衷热爱思政课,成为思政教育者需要齐心协力努力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之中、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艰苦探索之中、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不断发掘具有解释力、说服力、感召力的资源,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增添课程改革新形式

以思政课为核心做到各门课同相同行,协同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教师要用真内容和真信仰来提升思政课堂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要渗透融合到其他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因此各专业课的教学要支持专业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配合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注重学生的自我启发和实践教育。列宁曾说:“培养共产主义青年,绝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冬天的言词和准则,不要把我们的理论变成枯燥无味的教条,不要光用书本里教他们理论,也要让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斗争中学习理论。”[4]教师在课堂可以增加辩论、情景模拟、学生展示、讨论等达到反转课堂,鼓励学生针对关注的话题发表看法。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开设思政理论实践课,指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公益实践。实践课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主题,如有关传承传统文化、地方发展服务、校园创新公益、阅读和社会热点调研等,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研究特长选择自己合适和喜欢的实践专题进行实践,通过思政实践实现课堂理论与社会的融合,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活动的热情。

利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让思政课活起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高校要善于把握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主题教育网站、校园网络互动平台等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发达的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让大学生愉悦地接受思政教育并自觉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先进技术进行网络互动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QQ、MSN、博客、微信等沟通手段,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平等地交流,课堂教学中也可充分利用课堂派、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互联网的非面对面交流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拉近师生间距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效果。

(三)建构思政教育新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5]!面对西方汹涌而来的西方社会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的影响和侵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主流话语体系,用中国语言和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更多地“走出去”,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在世界构建中国话语权,宣传中国故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如何讲好建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讲什么、如何讲,包含着政治判断和价值选择。这一点上,美国可谓经验老道、得心应手,受青年欢迎和追捧的美国好莱坞大片,往往都包含着美国宣传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我们也学习美国文化宣传的经验,将中国优秀文化、优秀理念、优秀思想等蕴含在书籍、艺术、影视等,通过精神提炼、深入阐释,用精彩、有趣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思政教育者,我们也要善于挖掘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绘画、书籍等,将他们融入思政课题,讲好中国故事,增加思政课堂的亲切感。如优秀电影作品《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活着》;如优秀书籍《红星照耀中国》《三体》《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如优秀歌曲《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武汉伢》等,思政教师通过挖掘出这些作品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因素,并在课堂中实现两者有机结合,让思政课语言更加亲近,让中国故事有吸引力,让思政课活跃起来。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还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寻找依据,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很多都是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形成的新话语。建构思想政治新话语还要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结合网络热点和微信朋友圈热帖、热门话语等生动展现出来,以此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新话语的亲切感,更能让大学生喜欢并认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最后,思政话语的建构还要注意语言的厚度与温度相结合,善于运用掌握的详细准确的事实和数字论证,将课堂“大道理”与大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小确幸”相结合,通过深入挖掘鲜活的人和事的素材,去论证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时代性,帮助大学生在正确的国际对比、社会观察比较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选择。思政教育针对人开展工作,论证思想理论本身的科学性、正确性当然重要,但思政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深厚师生有益也很重要,思政课要“走心”,思政课话语就需要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曾举例,他的中学政治课老师当时讲述焦裕禄同志感人事迹时几度哽咽、不能自已,这让他深受震撼、至今难忘。因此思政教师除了以理服人外,还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真心投入,真情投入,带着感情上课,努力增强话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重塑思政队伍新形象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于知识的灌输,更在于对大学生思想的启发、人格的提升和精神境界的构建,因此,它对思政教育者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真信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使命,因此自己必须树立坚定的信仰,只有教师自己真正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到真懂真心真用,才能做到用心去积极传播和模范践行,才能用真心打动被教育者。正如论者说:“唯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坚定信仰,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永葆本色,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做一个挺直脊梁、不亢不卑的马克思主义者,牢牢地捍卫思想阵地。”[6]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理论深、视野广。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把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给学生当成毕生事业,坚定信仰,做到传道者先得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学力行,思政教育工作者还要保持时代情怀,站在时代的前沿,关注时代变化,掌握最新动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关心时政热点和社会时事及国际大事,主动关注党和国家发布的新政策、新思想,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会议有关精神,在深入领会思想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技术强,努力适应时代要求,学习课堂应用的新媒体技术。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政教师和相关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信息技术的掌握、新媒体环境思想观念的转变、交流方式的适应等。高校思政教师要更新观念,及时调整,注重学习与创新,牢固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高校也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技术培训,打造思想先进、观念活跃、技术过硬、业务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