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筋纹宫灯”的文化意境

2020-01-08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筋纹宫灯器型

甫 静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前 言

宜兴紫砂壶是一门独特的工艺,从北宋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以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展现出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其造型“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每把壶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气质,给人以感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让人体会到独一无二的美感。紫砂艺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是手艺人自身个性和情感的体现,是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让每个中国人都能从中产生共鸣,收获精神上的感悟。

1、紫砂作品“筋纹宫灯”的造型设计

紫砂壶器型众多,其中有一类器型被人们称为筋纹器,它模仿自然界的瓜棱、菊瓣,将壶体分成若干等份,组成精确严密的整体结构,极具形式美和韵律美。它与紫砂光器、花器并存于世,相互辉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不断加强,筋纹器与其他器型相互交融,它与光素方器、圆器,以及花器相结合,根据形体造型的不同需要,以伸屈起伏、抑扬婉转、松弛急缓的线条表现出事物不同的特点,将自然中的流水行云、瓜果花卉、走兽飞禽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生动、形态逼真。“筋纹宫灯壶”(见图1)是典型的筋纹器,此壶在传统“宫灯壶”的基础上进行改制创新,以流畅的筋纹线条将饱满圆润的身筒划分为若干等份,通体凹凸起伏、规律有序,在光影映射下,明暗的律动更显得委婉曲折,将宫灯华丽浪漫的形象表现得越加生动。欣赏紫砂壶“筋纹宫灯”,其身筒圆润饱满、厚重有力,鼓腹突出而具有张力;底部设以圈足,稳定支撑起壶身,圈足稍高,拔高了身筒,平添了几分端庄挺拔之感;壶颈为短颈,壶盖与壶颈子母线吻合,通转流畅、口盖严密,壶盖向上盈起自然舒缓的弧度,与身筒浑然一体;壶钮为桃心状,小巧饱满、玲珑可爱、造型别致,可谓点睛之笔,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气;壶流为三弯流,转折有度、挺拔有力、十分优雅,整体收展有势;壶把上承,昂扬有势,同时流、把又饰以筋纹线条,使其刚柔并济,与壶身相互辉映,流、把相辅相成,共同提升了作品的气势。整壶筋纹线条上下映衬、身盖齐同、纹理清晰、明暗分明,其工艺要求如精密机械,达到了无微不至、无以复加的程度,体现了结构上的形式美,正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整壶造型比例协调、结构精巧,作品在传统“宫灯壶”的基础上融入筋纹元素,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既流露出浓厚的古韵,又呈现出现代艺术的美感,给人以高雅的艺术感受,气韵天成。

2、紫砂作品“筋纹宫灯”的文化寓意

宫灯造型始于清代雍正年间,是根据皇宫中的贡灯设计而成,贡灯也就是皇宫中专用来照明的灯笼,灯笼也是有着悠久历史和艺术感染力的传统手工艺品,随着历史的变迁,灯笼在不同朝代的匠人手中不断发展变化,慢慢发展出多种装饰工艺,造型也不断丰富,给人以趣味。后来,宫灯也流传到民间,式样众多。在中国民间传统中,每逢良辰吉日必定华灯高悬,营造出欢乐吉庆的气氛,人们以灯笼互赠,或赠予心上人表达爱恋,或赠予家人祝福其平安,或赠予友人表达友情,灯笼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欧阳修曾诗云“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辛弃疾诗云“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商隐曾诗云“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万千灯火营造出美好浪漫的氛围,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雅士流连其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向往、志向和情感。紫砂壶“筋纹宫灯”是根据灯笼设计而成,造型清新自然、古典优美、气韵高雅,升华出优美浪漫的意境,既符合古代人们的审美观,也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让人在赏壶的同时感受到人与壶相融的禅境,仿若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一片华灯之中,心上的尘埃皆被拂去,勾起内心深处蒙尘已久的思绪,看到心之所向,感受到来自精神的力量。

3、结语

宜兴紫砂壶与中华文明相辅相成,它不仅是生活中的实用器,不仅是工艺品,更展现了深刻的东方文明和中华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人们越发重视其文化价值。因此,身为一名现代手艺人,我们不仅要注重技艺的雕琢与精进,更要为之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不能仅仅为了美观而塑形,而要兼顾其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使之具有深刻的精神价值,如此才能让紫砂壶与人们的生活相互交融,使之在日常中发挥精神与文化的力量,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筋纹宫灯器型
筋纹佳构赋祥瑞
长信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紫砂茶壶筋纹器形探讨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