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本书阅读研究
2020-01-08廖俊芬
廖俊芬
(重庆市石柱县回龙中学校 重庆石柱 409101)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整本书阅读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利用该方法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阅读经验,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整本书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效果,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重视核心素养,提高阅读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整本书阅读方法进行教学时,需要体现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通过对知识的引导,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掌握文字表达方法与情感展示方法。通过有效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语言构建能力与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整本书阅读中,不仅要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特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素质、精神等各方面得到熏陶。以往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社会启发等方面的教育,忽略语言的构建,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无法很好的展示阅读学习的优势[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利用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对阅读作品中语言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方法,以此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
以《红楼梦》为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的故事情景、人物性格特点与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内容。当学生对基础信息有初步的认识后,则进行详细教学,将小说语言作为入手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语言特点、表现手法,以小窥大,思考我国有哪些文学作品是与该小说写作手法相似的,了解语言文学的特点,积累阅读经验。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就文章中的信息进行互动,分享阅读学习感受,以此提升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与认识,提高整本书学习效果。
二、立足学生,重视学生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者限制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过分的关注学生阅读情况与效果,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自由,让学生主动体验阅读作品中的情感,使学生在阅读中文本中的人物或者是作者产生情感、思想上的共鸣,以此提升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个性化阅读或者是讨论阅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分享阅读感受与经验,以此提升阅读活动效果,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2]。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进入更深入的阅读,同时还能够升华学生的情感。
在《祝福》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感触深刻的锻炼、或是比较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其中一名学生认为这句话写的非常生动: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时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全部参与讨论中,分析这句话的情感与语言特点,并思考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然后在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学习,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通过学生分享与讨论,增加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
三、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指导,在整本书阅读中非常重要,是提升学生阅读效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在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阅读技巧与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的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并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
以水浒传为例,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阅读文章,养成好的阅读习惯[3]。如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典型人物的特点、结合文学作品中写作手法分析其表现意义等,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水浒传》涉及的人物较多,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出现遗忘的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记笔记,将阅读感受记录下来,为整本书更好阅读效果提供依据。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效果,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作为阅读主线,探究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故事中的的意义,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找出与之相关的描写内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如何在阅读中获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质量同时,掌握学习技巧。实际教学中,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整本书阅读的应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角色,利用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