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
2020-01-08马琼
马 琼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重庆万州 40400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部分学校与教师都意识到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先进教育手段的重要性,并也在实际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了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开发与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直观形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仅仅是把教材内容搬到了投影上,导致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地理风貌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运用,不仅符合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要求,并且也是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信息技术运用的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地理,是对自然、社会特性进行展示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科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地理风貌进行展示,使学生可以在观看地理风貌过程中,对区域地理特征进行感知,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解,进而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1]。
例如,在讲解“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时,该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聚落与环境教学,使学生可以了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应和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使学生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设备把文化遗产视频短片资料播放给学生呢个,例如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杭州西湖等。通过观看视频,可以使学生产生震撼,并且也可以使学生对文化遗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该基础上对学生实施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单,易于学生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阅读地理地图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层次,对于知识也具有较强的渴望程度。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主要图现在地理地图读图教学中。初中学生和小学学生相比,更加愿意花费时间挖掘与探索地理地图[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开展读图活动。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地图属于静止状态的,但是地理知识自身具有灵动性的特点,若无法均衡两者的关系,是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地理地图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对地图呈现形式的改变和优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例如,在讲解“大洲和大洋”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南北半球海陆占比图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动态化地图下,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动态化地图中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补给你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海陆分布特点,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好的读图方法与技巧。在读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基于地图自身的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把一些辅助信息进行曲调,把关键性知识呈现给学生,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观的掌握重点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知识体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对学生梳理知识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把握知识方面都是到位的,但是在结束学习后,检查过程中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难以有效整合文本,无法有效关联地理知识,仅仅是孤立的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3]。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归纳整理文本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例如,在讲解“天气与气候”时,在学习完影响气候主要因素时,教师可以先指引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点,为了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可以利用提问的形式,指引学生复述知识。紧接着,教师可以邀请几名学生,把自己的梳理成果利用多媒体展示功能呈现给其他学生,并要求学生结合梳理的内容进行讲解,在该过程中学生基于自身的梳理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全新认识地理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虽然对信息技术进行了运用,但是仅仅是把教材中的内容搬到了投影仪上,没有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