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反面人物化丑为美的探讨

2020-01-08邹小玲

科学咨询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小灰兔杨桃人教版

邹小玲

(重庆市渝北区和合家园小学校 重庆渝北 401120)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反面人物的形象类型及塑造方法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反面人物“丑”的形象类型

“丑”同样具有审美意义,不仅是美的陪衬,还往往比美更能揭示本真。通过美丑转化、以丑衬美,化丑为美激发美感[1]。为了更好地把握反面人物,笔者将教材中的 “丑”归类如下:

①成人形象价值观“丑”。如:《西门豹》(三年级下册)文本中金钱至上、迷信保守的价值观指引成人错误地行事,并导致悲剧的发生。现实生活中根据儿童发展规律,儿童对事情缺乏判断能力,易进行模仿或效仿。

②儿童形象待人接物“丑”。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反面儿童的“丑”主要表现在待人接物方面。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包括言语-语言智力、自我认识智力、人际关系智力等八种智力[2]。

③拟人化形象行为习惯“丑”。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年级下册)中,反面人物小灰兔收了老山羊的白菜后就不干活了,一味向老山羊索取,小灰兔的“丑”体现在他的懒惰性。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反面人物“丑”的塑造方法

从反面人物的惟妙惟肖的刻画方法中领略反面人物的艺术美。对反面人物的塑造方法进行了解、认识、运用。

①善用对比,形象突出。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年级下册)中 “空花盆”与“盛开着花的花盆”进行物物对比。“捧着空花盆的小男孩”和“捧着盛开着花的其他孩子”进行人物对比,以其他孩子的不诚实、追求功名的“丑”,反衬出捧着空花盆的小男孩诚实的“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分析,使小男孩“美”的形象更加突出,深入人心。

②善用动作描写,活灵活现。如《小英雄雨来》(四年级下册)中动作描写典型突出。集中体现在鬼子与雨来接触的动词描述中。首先鬼子进村时,从“唔哩哇啦”到“大声叫道”生动形象地烘托出反面人物蛮横无礼的形象;紧接着捉拿雨来时,用“一抓”“一拉”“一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鬼子的粗暴;其次诱骗雨来说出情报时,“露金牙”“做鬼脸”“温柔说”“掏糖塞”详细地展露出鬼子的虚伪狡诈;最后雨来拒绝回答时,用“抽”、“劈”、“拧”、“拉”、“揪”、“打”等动词,形象具体地突出残酷凶狠的反面人物形象。

③善用语言描写,绘声绘色。如《夜莺的歌声》(四年级下册)中通过语言描写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各具特色的反面人物。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反面人物“化丑为美”的教学方法

如赞科夫曾说“教学论的原则来源于教学法,而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与教育工作中产生”对于反面人物,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教学方法[3]。

(一)泛故事法人物教学,深刻认知反面人物

泛故事法:把一切文本当作故事对待,真实地讲述反面人物。受教育者多方面深刻认识反面人物的“丑”。

对于成人形象价值观“丑”的教学,以《金钱的魔力》(五年级下册)为例,教学主要通过链接、锁定、探索、探究四个途径。

①链接。让学生以“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的句式开头,让学生明确定位文章的写作对象是反面人物。

②锁定。锁定反面成人故事展开的活动。如:以反面人物的态度变化推动情节发展,侧面烘托出老板贪财势力的“丑”。

③搜索。注重反面成人的故事发展要素的内外部联系,通过搜索了解反面成人有关“丑”的构成因素,且能对症下药根据因素做到“化丑为美”。

④探究。深刻探究时代背景的“丑”和反面人物价值观的“丑”。

(二)情境体验法人物教学,联系实际获得情绪体验

情境体验法: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分析语言,联系文章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形象,领悟内涵,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对于儿童形象待人接物“丑”的教学,以《画杨桃》(三年级下册)为例进行教学探索。

①带入情境,感受形象。《画杨桃》教学中,老师通过杨桃的实物演示,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杨桃的形状,并感悟为何其他同学会嘲笑,“我”认为杨桃是五角星,与反面人物产生形象感受。

②优化情境,丰富形象。让学生同样以杨桃作为依据,以不同角度去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思辨能力,为辩证认识反面人物的美丑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凭借情境,领悟内涵。凭借相似情境让学生去创造,去绘画。

④拓宽情境,情感共鸣。由“丑”的认识联系到切身实际,产生情感共鸣,反省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是“美”的。

(三)启发式人物教学,主动探索反面人物价值意义

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对于拟人化形象行为习惯“丑”的启发式教学以《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年级下册)的教学为例,教学主要分为四步,具体如下:

①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反面人物美丑价值。老师可以播放《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视频或者展现故事图片,调动学生学习小灰兔这一反面人物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关注、探索反面人物。

②善于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反面人物的兴趣和动机。老师提出“如果你是老山羊爷爷,谈谈你更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让学生主动探索反面人物的“丑”的影响因素。

③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观察反面人物的“美丑转换”。在探索中老师可为学生提供资料,或者教学生学会搜索资料,使课内课外资料完美的调动起来,达到“得法于内,得益于外”的效果。对反面人物有多方面的认识。

④发扬民主精神,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评价。教师通过“讨论会议”或者“读后感写作”,让学生讨论,主动探索小灰兔的价值意义。

启发学生对反面人物“丑”的现象分析,到探索现象背后“美”的本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便是整体“化丑为美”的体现。

猜你喜欢

小灰兔杨桃人教版
小灰兔造笑料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戴草帽的小灰兔
小白兔和小灰兔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杨桃:树上结满“小星星”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第一次吃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