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究
2020-01-08刘宏伟黄渊帅
余 武 刘宏伟 黄渊帅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发展新常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送的主要场所,很多毕业学生都会进入到一线的生产行业。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重新进行定义,让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人性化,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近几年发展的学科之一,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MartinE.P。和传统的心理学有所不同,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的是人的品质。同时,MartinE.P将积极心理学分为了三个不同的层次,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框架,这也代表着积极心理学成为了系统的学科。
(一)积极的情绪体验理论
积极心理学主要的一个研究就是积极的情绪体验理论,这首先是由美国的一个心理教授提出来的观点。积极乐观的情绪看似属于离散的状态,但却能对人的指导的过程和思想等进行约束,让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1]。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当充分的调动学生自主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积极的人格特质理论
积极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的去追求生活,让个体得到良好的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不论是失败的过程还是成功的过程,都会受到外部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因素[2]。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要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心理动态,能够更进一步的解决问题,不怕失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实现自我管路的长远目标,制定合理的路线。
(三)积极组织系统理论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通过自身的积极体验不断的促进人格的形成。以此同时,人格形成的过程也会让个体进一步的获取到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外部环境是极其重要的影响,能够通过外部环境的创建过程,让个人形成积极的人格。对于学生而言,其外部环境的影响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激励和支持,让高职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树立正确的心态。
二、高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关注度不高
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管理的时候,都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出发的,进而才能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同时,这些解决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严格的约束着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措施的制定,会采用惩罚的方式。从短期的效果而言,惩罚性的措施能够起到较好的管理。实则不然,这种管理方式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发展,也没有进一步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学生的综合发展难以提升,限制了学生的成长。
(二)偏向程序化管理
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让学生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积极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在目前的管理中,学校在制定活动的时候,都是根据具体的活动流程开展的,这对活动而言具有一定的规律。但对学生的发挥并没有积极的意义。学生在活动中不能获得深层次的体验,难以满足学生积极向上的状态,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评价单一型
在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评价都是单一化的评价模式。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而进行评价,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评价方式。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没有将学生的平时成绩纳入考核中,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同时,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成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未全面的进行考核,限制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生管理工作策略
(一)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
在当前的高职学校中,几乎都是寄宿制度进行管理。因此,学校的环境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环境中的主要方式,能够有效的塑造学生的人格。
首先,在校园文化中需要建立鼓励式的机制。众所周知,校园文化的制度是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有效保障校园的秩序,让校园的文化得以重要的发展。因此,在管理的时候,学校和教师需要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在制定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人性化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一系列的鼓励制度,尽可能的少使用惩罚力度大的措施,让学生从心理上能够实现自我发展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
其次,教师和学生需要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很多高职院校都有自身明确的校训,其校园的精神文明和文化也体现在校训中。因而,学校在管理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借用校训,构建校园的精神文化。同时,可以将这种文化进一步进行扩展,全方位的进行扩充和弥补,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感知到这种心理活动状态,可以积极的获得成长。
最后,在管理的时候,学校应当将企业的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效的进行结合,实现两者的共同增长。在大多数时候,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会直接走进工作的岗位。因此,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能够更进一步的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之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时候,学生可以将相关企业文化渗透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完成实习,更进一步的感受企业文化的发展[4]。
(二)明确目标,挖掘优势
在积极心理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个过程强调学生从客观的角度上,进一步的认识自我,客观的看待自我的发展。因此,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人生目标的确定,进而挖掘自身的优势发展自我优势[5]。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激励过程让学生实现自我激发,把握自身存在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的发展指的是在个体的执行任务或者工作的时候,对其某些特征可以产生一种积极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会出现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的时候,教师就要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我发展。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实现自我管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一些榜样事迹,让学生能够以此完善自身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的过程,让学生提高实现自我成长的意识。自我调节的过程指的是学生个体可以通过防御等措施,利用各种策略,实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增长,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实现自主的幸福感,有效的提升技能。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教师既需要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实现高强度的自我管理过程,进一步的完成自身的目标。
(三)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这种积累能够让个体的经验不断的发挥出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潜能[6]。同时,由于人际关系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在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寄宿制,寒暑假一般家中,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和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微信群等的建立,制定家校共同培养的目标,让学生有着良好的家庭关系。
其次,要从校园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和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尊敬师长。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也需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群体,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必须符合现代化的理念,不断的创建新的方法,开拓出新的路径。积极心理学能够对高职的学生管理工作开辟新的路径和方式,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因此,在平时的管理中,学校需要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挖掘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