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语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创新高职英语·实用1》教材为例

2020-01-08

科学咨询 2020年18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母语教材

肖 一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洛阳 471099)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高校学生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了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尤其是自2014年起,德育被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高等教育体系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增加母语文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符合我国“育人先育德”的优良教育传统。

二、高职英语教材中母语文化渗透现状

教材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和材料,不仅包含学生学习某科目所涉及的事实、概念、法则、理论,及相关知识体系,更加传导着某种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体现着国家的权力意志和教育政策。作为教学参考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二次开发,成为母语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就近几年发行量较大几本高职英语教材来看,在内容编排上存在母语文化内容输入不足等一些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育人要求。

(一)母语文化内容普遍缺失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选用的多个版本的教材例如《E时代高职英语综合教程》《创新高职英语基础教程》《英语基础模块》等,普遍存在母语文化缺失,西方文化占主导的不平衡现象。教材涵盖面包括文化、历史、地理、风俗、科技、生活、社会热点等大多依托于西方文化背景,鲜少取材于母语文化。以《创新高职英语基础教程·实用1》为例,在Unit2 What do You Eat?中,整个单元主要提到了西方食物的英语表达方法,没有谈到中国饮食文化。又如在Unit4 People and Lifestyles中,A6介绍名人部分,课本分别从体育、文学、时尚、电影等方面讲述了球王贝利、海伦凯勒、香奈儿、卓别林四位西方著名人物的故事,并没有涉及一位中国名人。诸如此类母语文化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于多个版本的高职英语教材中。

(二)母语文化教学任务设计不够、形式单一

英语课程通用的教学目标主要包含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其教学任务的设计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虽然在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中也会涉及一些有关母语文化内容的学习和介绍,但形式过于单一,相应的教学任务设计不够,不能全方位满足学生只是输入的需要。例如在《创新高职英语基础教程·实用1》Unit 6 Festivals中,B2部分仅用一篇文章以阅读的形式介绍了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课后并没有配套的练习资料,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三)母语文化信息与实际需要不对等

在我国职业院校普遍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尽管会有部分内容设涉及母语文化的发扬与传播,但是内容编排过于陈旧,所传达的信息不准确,导致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现象[1]。这一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基础模块2》Unit 9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中,体现得相当明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制造,但选择的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在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低技术含量制造业产品出口的黄金时代。文章中介绍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包括蜡烛、玩具、服装、鞋履等均为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我国近几年来提出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以及“中国创造”不相符合。因此在母语文化信息传达方面,教材内容亟待更新和改革。

三、母语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以《创新高职英语基础教程·实用1》教材为例)

《创新高职英语基础教程》系列教材由华东大学出版社出版,高等职业英语教材编写研究会主编,是经全国职业教材审定文员会审定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分为实用、应用、综合三个子系列,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笔者以《创新高职英语基础教程·实用1》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母语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利用中西文化对比法及时补充母语文化的相关内容

对比教学法一直以来都是二语习得领域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可以促进课堂知识的双向输入,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2]。在Unit 4 People and Lifestyle A4部分,课本选取了欧美电影中十句经典励志台词,从英汉翻译的角度,考量学生的英文理解能力。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华语电影,不仅制作精良、立意深刻,而且其中的台词也被广为传颂。例如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就有这样一句台词:“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部有关青春与理想的电影不仅适应于高职阶段学生的年龄层次,其台词更是充满了文艺之美。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不少颇具中国传统韵味的励志台词,例如“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还有那句脍炙人口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从汉译英的角度将这些中文台词翻译成英文,在两种语言的切换中体会到中英语言风格的差异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利用任务教学法设计以输入母语文化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基于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以输入母语文化为目的的教学任务,从而弥补教材本身相关环节设计不够、形式单一的问题。在Unit 6 Festivals B2部分,课本以春节为例,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但缺少配套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前分配给学生查阅相关文化资料的任务,包括春节的由来、各地春节风俗等。课堂中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演讲等形式一方面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以任务促教学,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自我探索、自我学习中体验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3]。

(三)利用新媒体展开针对性的母语文化教学专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教学2.0时代的到来,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类英语课堂中。新媒体技术的引入打破了传统课堂对于文化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展开有针对性的母语文化教学专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又可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系统性地对母语文化进行专题教学。

Unit 2 What do You Eat? 单元话题围绕着食物展开,课本主要介绍了西方饮食,尤其是各类快餐、零食的表达方式,例如,可乐(Coke),三明治(sandwiches),蛋糕(cakes),派(pie)等。中国的食物提到了面条(noodle),饺子(dumplings),麻婆豆腐(Mapo toufu)和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但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饮食文化都没有涉及。近几年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节目的热播,中国饮食文化重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教师可以搜集网络资源,利用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用英语介绍中国美食以及食物背后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美食的认知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几个菜名,而是从文化的角度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中国千百年来的饮食传统。

(四)提升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

将母语文化有效地融入高职英语课堂,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一方面需要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外语能力以外,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汉语文化知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将母语文化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刻的领悟力,能够对教材知识进行二次开发。因此,教师需要首先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意识,利用课下时间不断地自我提升,才能在课堂上做一个合格的母语文化的传承、教授、传播着。

四、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实现语言知识体系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统一将成为今后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命题。语言教学归根结底是文化教学。将母语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不是将英语教学的重心转移,而是利用不同文化的对比促进语言的双向正迁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地满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将中西文化贯穿于语言教学,可以为高职英语今后的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母语教材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母语
教材精读
母语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