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粮食生产状况及对策建议

2020-01-08张艳红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0年3期
关键词:种粮耕地补贴

谢 军 张艳红

粮食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河南作为全国粮食大省、全国粮食核心生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负有重要责任。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状况的实地走访调查,剖析当前制约粮食稳定生产的因素,提出建议对策。

一、近年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1.主要粮食平稳增长,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2019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39亿斤,占全国总量的1/10。其中,河南夏粮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小麦产量约占全国1/4。近年来,由于中央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出,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主要粮食作物平稳增长,农民种粮积极性相对提高。

2.应急保障系统基本形成,粮食市场供应充足。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应急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已经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全省确定应急供应粮食企业2180个、应急加工企业310个、应急配送中心269个、应急运输企业148个。2020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做到了全省人民“吃粮买得到”的基本要求,为稳定市场、安定民心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有力保障了各地粮食有效供应。

3.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生产能力大幅增强。目前,全省土地流转率达29%,发展家庭农场3810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万个,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先后对30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19个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平原地区实施了井灌项目,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7850万亩。“十一五”期间共改造中低产田885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11亿千瓦。

4.连续5年粮食稳产,农村贫困人口部分脱贫。2013年以来,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2015年首次跨越1200亿斤大关。按照《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要求,河南到2020年增产155亿斤粮食这一任务,已经提前5年完成。有粮民心安,连续5年的粮食稳产,也让河南省部分农村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帽子。据调查,2013—2019年有577.7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万元提高到2万元;2013—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72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9万人。2017年,国家级贫困县兰考县、滑县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正式退出贫困县,率先“摘帽”。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依法管粮能力有新提升。围绕“四优四化”发展战略,扎实做好优质小麦专收专储,全省收购优质小麦16.26亿斤,平均收购价每斤1.27元,实现了优质优价。同时,积极组织省内外企业开展产销衔接,全年举办政策性粮油交易130次,成交61.2亿斤。成功举办2019中国郑州好粮油产销对接及设备技术博览会,粮食交易数量累计167亿斤,交易金额超过224亿元。依法管粮能力有新提升,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依法取消、注销收购资格518家,切实加强了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二、当前河南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1.生产成本呈刚性上涨。2019年被调查的463户农民每亩小麦生产成本为788.73元,较上年的每亩780.7元增长1.03%;每亩小麦的人工成本为357.4元,与上年的296.09元相比,净增61.31元,增幅高达20.71%。种粮成本持续上升,粮食生产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持续调动。粮食生产收益比棉花、烤烟、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低,与养殖业相比差距更大。虽然2003年下半年以来粮食价格普遍大幅上涨,2004年以来国家也陆续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政策,种粮收入增长较多,但以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快速跟进,致使国家给予农民的优惠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抵消。此外,种粮不如打工挣钱,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后劲不足。

2.农业劳动力短缺,耕地粗放经营。由于人多地少,全省人均耕地仅1.12亩。在有限的耕地上,不仅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土地产出率受到限制。同时,传统的农业种植生产周期长、获益慢,而务工收入效益高、见效快,使得1000多万有知识、有技术、思维灵活、年富力强的农村青壮年纷纷进入城市或工厂就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大多为老、弱、病、残,仅能维持简单耕作,粮食经营粗放,单产降低,效益低下。务农人员逐年减少,劳动力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农业用工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找。农业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势必影响现代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3.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倒挂。由于连续多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我国主要粮价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国际国内价格倒挂现象。如2019年8月,泰国大米到岸价每50公斤为171元,比国内晚籼米批发价低35元。由于国际粮价低,导致进口粮大增、库存大增。2019年我国共进口2500亿斤粮食,远远超过国内的500—600亿斤缺口,河南省玉米等农产品出现“卖粮难”情况。一方面粮食连年丰收和进口量增加,库存饱和;另一方面由于价格倒挂,造成轮库亏损大,财政压力重。现在粮食库存大多压在国有粮食部门,民间储备相对较少,仅靠国有粮食部门保障市场供应,成本高、效率低。

4.库存高企,销售不畅。2019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达到710.8亿斤,比上年增产15.5亿斤,增幅2.2%。夏粮总产量及亩产量均超过2015年的生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这为我国粮食安全夯实了基础。当前河南粮食生产和流通表现为“三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量高。调查发现,当前粮食流通环节主要存在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价格倒挂问题,表现为玉米、小麦、籼米库存多、难消化,矛盾比较突出。

5.产量提高,订单不足。近年来河南省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成6369万亩高标准粮田、总粮食生产能力超过1300亿斤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现了“粮多仓满”。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是粮食储备、托底收购的主渠道,面临仓容紧张、库存压力大等问题。同时,种粮农民希望国家多一些订单收购,既可以有稳定的销售价格,又可以拿到订单补贴。调研发现,种粮大户强烈要求国家增加订单,特别是要增加小麦的订单量。调研也发现,由于种植面积和补贴挂钩,少数地方工作简单化,没有认真核实种粮面积,不管种不种粮,都按承包田亩分配订单量,这是种粮大户反映订单量少的一个主要问题。

6.农业基础建设滞后,旱涝保收土地少。一是地力普遍下降。近80%的农田属开发难度大、改造周期长、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中低产田,且部分农田毁坏失修,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二是水浇地面积少,连续干旱时保浇面积更少,在大旱面前,真正能发挥水利效益、旱涝保收的土地不多,“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依然是制约河南部分地方粮食生产发展的难题。三是生态环境恶化。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板结严重,通透性与保水性明显下降,同时,化学肥料、农药的滥用也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

7.土地流转总量不大,规模化粮食生产占比小。土地流转量不能满足农业经营业主的需求: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缺乏必要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疑虑,担心流转不好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当前农民的恋土观念仍比较强,对土地流转持犹豫心态,以至于不愿流转。三是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导致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四是城市化不断推进,对农民承包地征用政策比较优越,农民看到了土地的潜在效益,怕土地流转后影响政策带来的收益。五是经营业主害怕承包经营风险大,不敢大规模经营和开发。据调查,有的地方种粮大户准备在承包期满后,缩小种粮规模退回流转地,如新野县种粮大户从2015年的123户减少到2019年的64户。

8.政府持续加大粮食扶持政策,客观上造成财政负担重。近年来,河南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和粮食的投入,每年扶持粮食生产的资金增幅在20%以上。从2004年起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其后又启动了临时收储备政策。出台了订单奖励、种粮大户贴息贷款、购买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扶粮政策,并从2016年起推行“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将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统一整合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在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也导致了财政负担过重。

三、对策与建议

1.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从根本上加大农田抗旱能力,使更多耕地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为粮食增产、精准扶贫、农民致富增收创造良好条件。一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调动农民参与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二要推行渗透、滴灌等节水农业,延伸灌溉沟渠;三要搞好废水利用,扩大水浇地面积。

2.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多年来,河南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措施。要进一步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规模种粮补贴,调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发放对象为实际种粮的农民,不搞普惠化补贴,保障粮食播种面积。

3.积极探索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建议要确定合理补助标准,因地制宜采取直接发放现金或折粮实物补助的方式,确保轮作的农户收益不减少、休耕的农户收入有保障。

4.合理调整河南省粮食库存结构。鉴于小麦、玉米易保管、占用资金相对少、轮库周期相对较长等特点,全省应对粮食库存结构进行调整。建议在当前东北等地玉米胀库、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减少玉米储备,减轻玉米储备亏损和财政负担。

5.大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属于国家战略物资,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农民生产口感好、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满足居民对优质化、多样性粮食的需求。

6.发展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率。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特别是提高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首先,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其次,要广泛开展龙头企业与购销企业的对接双赢,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促进粮食产销衔接,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7.控制耕地下降幅度,推进农地合理流转。要坚决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省内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

8.创新科技下乡活动,提高科技信息服务方式。一是增强科技下乡的针对性。经常性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进田、指导到地活动,面对面辅导、普及农业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二是推广科技成果。要把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高产丰收等科技方面的成果传到农村和农民手里,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综合技能。三是创新科技信息服务方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构建农业信息发布平台,在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还要提供农资服务、市场服务、销售服务、价格服务等多种服务信息,帮助农民了解、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及时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减轻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的市场能力、科技水平。

猜你喜欢

种粮耕地补贴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河南省农户种粮获得感研究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