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义公众安全感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0-12-28吴红霞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0年3期
关键词:广义场所权重

吴红霞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88年公安部开展“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以来,公众安全感就成为各级政府评价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公安系统的重视和大力投入下,公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评价呈现上升态势,但是该项评价是基于个人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知和感知评价,属于狭义范畴的安全感。对公众安全造成影响的不仅包括社会治安,还包括校园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医疗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这属于广义公众安全感的范畴。本文以下的安全感均指广义公众安全感。

安全需求是马斯洛需求模型中仅次于生理需求(吃饭、喝水、休息等身体需求)的基础需求,包括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伤害两个方面,同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首先追求基本的低层次需求,然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安全需求的满足对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广义公众安全感的来源与政府机关单位的履职密不可分。首先,提升公众安全感是政府履职的基本要求。从国家层面来说,保障公众安全、维持社会秩序是国家的职能之一;从地方政府层面来说,区域内公众安全感既是检验公共行政管理成效的指标,也是找出公共行政管理薄弱环节的有效工具。其次,公众安全感是评价政府履行行业监管职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与公众工作、生活相关的场所,正是政府相关机构日常工作监督管理的对象,政府加强对监管对象的合规管理,提高对监管对象的检查频率,重视对监管对象的风险管理、质量检验等,都会促进相关单位提升产品(服务)品质,保障公众工作、学习、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安全感。最后,公众安全感是反映当地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

本文从政府机关单位履职的角度构建公众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客观评价区域内的公众安全感,找出公众安全感的薄弱环节,并将相关的薄弱环节与政府职责进行挂钩,推动政府机构提高履职成效,进而全面推动公众安全感的提升。

二、广义公众安全感的内涵

对于广义的安全感,罗文进、王小锋认为不仅包括社会治安领域安全感,还包括自然灾害、军事战争、疾病传播、食品安全、信用经济、行政政策、人际关系等广泛领域的安全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在全国进行的“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全国抽样调查”中因变量的确立,借鉴了J·Vail对安全感概念的分类,即把安全感分为财产、人身、交通、医疗、食品和劳动安全感,并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增加了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感。刘朝捷认为,“安全感是公众对社会稳定性、秩序性的一种感性认识,更加注重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需求,蕴涵着‘人本主义’的执政理念。”王俊秀从人的需求理论出发,从人身、财产、食品、劳动、个人信息等方面对安全感进行研究,发现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生活环境,以及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社会经济地位等个体因素对安全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徐淑华认为当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主要是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环境、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信息安全、官员贪腐和社会信任等方面。

综合学者对公众安全感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公众安全感的提升改善与政府机关单位的履职能力不可分割,本文认为公众安全感是公众在城市生活时所处的各类场所的综合安全感,每一个场所的不安全感都会导致公众总体安全感的下降。

公众在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有三大类:工作学习场所、生活居住场所、消费场所,在不同的场所之间需要交通出行,基于此,本文将广义公众安全感的一级指标分为:工作学习场所安全感、生活居住场所安全感、消费场所安全感、交通出行安全感4个方面(见附图)。三大场所安全感指标与交通出行安全感指标共同构成广义公众安全感的评价体系,既可以涵盖公众个人需求,也可以与政府机构的监管挂钩。

附图 广义公众安全感构成

三、公众工作学习场所安全感的构成要素

公众工作学习场所安全感由6个二级指标构成。指标既要考虑到涵盖公众在对应场所的权益,也要考虑政府机构的监管,所以工作场所采用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生产来保障职工工作的安全性;学校采用校园安全和校园欺凌作为保障学生生理和心理安全的指标;同时,在工作学习场所公众有就餐需求,所以食品安全作为工作学习场所安全的二级指标;另外,工作学习场所属于人群聚集场所,所以,消防安全必不可少,也作为二级指标(见表1)。

表1 公众工作学习场所安全感指标构成

(续表)

四、公众生活居住场所安全感的构成要素

公众生活居住场所安全感由4个二级指标构成。指标主要从硬件环境设施带来的安全感、物业管理规范带来的安全感、潜在的治安事件可能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发生安全问题时的报警响应4个方面,将生活居住场所内的软件和硬件都包含在内,同时要考虑生活居住场所周边及曾经发生过的治安问题对现在居住群众安全感的影响度,以更全面地反映居民在生活居住场所的安全感(见表2)。

表2 公众生活居住场所安全感指标构成

(续表)

五、公众消费场所安全感的构成要素

公众消费场所安全感由8个二级指标构成。指标设计主要考虑目前公众消费的主要场所涵盖网络、金融、旅游、住宿、医疗、食品、体育和文娱活动8个大类,涉及衣食住行购娱各个方面。这8个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公众在不同消费场所的安全感(见表3)。

表3 公众消费场所安全感指标构成

(续表)

六、公众交通出行安全感的构成要素

公众交通出行安全感由4个二级指标构成。指标主要考虑道路相关硬件设施、行人车辆对交通规定的遵守度、交警/民警在岗情况对出行安全的正向影响度,同时考虑对运营车辆的管理控制(见表4)。

表4 公众交通出行安全感指标构成

七、指标权重的设计

通过构建三大场所安全感指标体系以及交通出行安全感指标,形成广义公众安全感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个,分别为工作学习场所安全感、生活居住场所安全感、消费场所安全感、交通出行安全感。由于每一位公众在不同的场所安全感有所不同,所以公众安全感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由评价者打分的方法来确定,根据每一位参与评价的公众对一级指标的打分平均值来确定对应一级指标的权重。

参与公众安全感评价的人数共有N位,每项权重评价满分为10分,其中第i位公众对4个一级指标权重的评价分别为 wi、si、ci、ti,则该公众 4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

最终所有参与评价的N位公众对应的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

对于二、三级指标的权重,本文建议采取等权法确定,即每个一级指标下属的二级指标的权重根据所属一级指标内二级指标数量平均分配权重,每个三级指标的权重根据所属二级指标内的三级指标的数量平均分配。以下以二级指标权重设置为例说明:

公众工作学习场所安全感有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校园安全、校园欺凌、食品安全6个二级指标,则对应的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为1/6;同理,公众生活居住场所安全感有硬件设施及维护、物业管理规范性、报警响应、治安情况4个二级指标构成,则其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为1/4;公众消费场所安全感有网络安全、金融安全、公园景点安全、宾馆住宿、食品安全、医疗安全、体育锻炼、文娱活动8个二级指标,则其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为1/8;公众交通出行安全感有道路及相关设施、交警/民警在岗率、文明交通、运营车辆管控4个二级指标,则其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为1/4。

通过上述方式设计对应一、二、三级公众安全感指标的权重,充分考虑了每一位参与公众的实际需求。同时,权重在不同的调研阶段是可变的,更能客观反馈某个时段内广义公众安全感的全貌。

八、结语

广义公众安全感是公众在一个城市生活工作的基础性需求,而目前对安全感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社会治安范畴内的狭义安全感,与公众对广义安全感的需求度匹配不足,公众的安全感不只是与公安部门相关,食品安全、医疗安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都与公众安全感密不可分。由于消防隐患、违章搭建、小黑作坊等引起的安全事故也对公众安全感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工作单位运营过程中流程不合理、污染等造成各种职业健康问题给公众安全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公众安全感的构建不仅仅是公安部门的工作重点,更应成为其他相关部门的履职重点,通过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加强对监管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同时,可参考统计调查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思路,政府机关部门应适时建立对监管行业的全面普查与日常抽查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为公众的工作和生活构建安全保护网,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广义场所权重
Rn中的广义逆Bonnesen型不等式
权重常思“浮名轻”
听的场所
从广义心肾不交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远离不良场所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有限群的广义交换度
恋爱场所的变化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