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问题及前景
2020-01-08任炳卿
任炳卿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350)
一、南亚和东南亚区域一体化现状
(一)南亚区域一体化现状
南亚地区的一体化程度很低,虽然存在一体化的尝试,但是一体化进程没有实质性的成果和发展。可以说,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滞后,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仍然以双边合作和多边交流为主。对于南亚地区一体化现状的阐述,首先要介绍南亚地区一体化的尝试,即1985年成立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其次需要了解南亚地区国家目前的合作模式,即在一体化进程滞后的生态下,南亚地区国家的生存模式。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以下简称“南盟”),于1985年由七个创始会员国家建立,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2005年11月,阿富汗也加入到南盟。根据《南盟宪章》(1)根据《南盟宪章》,南盟的宗旨是促进南亚各国人民的福祉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加快区域内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每个人提供过上体面生活和实现全部潜能的机会;促进和加强南亚国家集体自力更生;促进相互信任和理解及对彼此问题的了解;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领域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支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国际场合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强合作。南盟的基本原则:(1)协商一致;(2)不审议双边和有争议的问题;(3)尊重主权平等、领土完整、政治独立、不干涉别国内政和互惠互利;(4)不取代双边和多边合作,而是对其进行补充;(5)不与双边和多边义务相抵触。可以看出来,南盟在建立之初就显示了其致力于南亚地区一体化的决心,南盟需要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科学等领域积极合作,焕发南亚地区的经济活力,尤其是需要改善南亚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南盟需要以整体的形象对接国际社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同时南盟尝试规避南亚地区目前存在的很多双边和多边的问题矛盾。由此可见,南盟的一体化意愿很强烈,同时也为一体化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2)2004年第十二届首脑会议签署了《南亚自由贸易协定框架条约》《南盟打击恐怖主义公约附加议定书》和《南亚社会宪章》等一系列文件。2005年11月的第13届南盟首脑会议决定建立南盟发展基金(SDF),作为综合融资机制,南盟发展基金从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三方面进行融资。2010年第十六届南盟首脑会议期间正式启动南盟发展基金秘书处,主要负责资助基于基金项目的合作。2007年4月第十四届南盟首脑会议期间签署成立南亚大学,各个国家承认南亚大学的学位证书,其与各国大学或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认证相同。2007年7月2日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仲裁委员会(SARCO),旨在通过该南亚地区的仲裁委员会解决成本效益的争议问题。2008年南盟签署《法律互助协议》,同时2008年还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2010年南盟峰会上也达成有关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协议。2011年8月25日第十五届南盟首脑会议达成成立南亚区域标准组织(SARSO)的协议,该组织意在协调标准,促进计量,认证和合格评定领域的合作,以提高各国家机构执行技术任务的能力。南盟的这些尝试具有其进步的意义,但是南盟对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却没有实质性的成果,一体化进程仍然滞后,南亚地区至今还无法作为整体进行地区合作和对外合作。从南盟的基本原则可以看出来,南盟希望在规避存在的地区问题和双边矛盾中求得发展和进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南亚地区国家始终无法解决双边矛盾和地区问题。
当前,南亚地区国家之间仍然以双边合作和多边交流为主。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问题错综复杂,双边矛盾根深蒂固,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南亚国家各自的内部问题、印巴矛盾、巴阿问题、印度与南亚小国之间的问题以及南亚地区国家经济贸易水平不均衡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阻碍南亚地区整体合作以及合作水平滞后的直接原因。
首先,南亚各国内部问题,南亚各国大都面临着经济发展落后、资源短缺、恐怖主义滋扰和犯罪频发的问题,尤其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面临着严峻的恐怖主义问题,同时各国的恐怖主义还呈现跨国家的特点,使得恐怖主义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恐怖主义问题加之国内经济的落后使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在对外问题上有些力不从心,打击恐怖主义使得国家对于资金的消耗呈倍数地增长,也抑制了经济活力的激发。南亚的阿富汗一直陷入战争的泥潭,经过了十几年的协调仍然没有取得进展,成为了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一大温床。
其次就是印巴之间的矛盾,印巴关系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水资源问题、核问题以及与其他国家关系的问题等。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这些问题上虽然进行了多次会谈,但是两国对会谈的预期显示出焦点分歧、议题错位的特征,折射出两国观点和立场的根本差异,非短期所能弥合。[1]印巴之间的矛盾分歧使得南亚地区两个主要大国在南亚地区事务上的安排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在一些地区事务上进行合作,尤其是经济安全领域的合作上互相疑虑,双方互信基础薄弱。印度在2016年和2018年都拒绝出席在巴基斯坦举办的南盟峰会。这种行为直接阻碍了南亚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南盟无法得到进展的同时,南亚地区国家在很多问题上只能采取双边合作,尤其是经济安全领域的合作,或者是进行多方交流,但是却无法形成多边合作机制,进而形成地区合作机制。
再次就是巴阿之间的关系。巴阿之间共同存在的问题就是恐怖主义严重泛滥的问题。巴阿之间本应该在恐怖主义问题上进行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但是在反恐问题上,巴阿之间却存在着分歧,阿富汗一直谴责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塔利班,成为了阿富汗和谈的重要干涉因素,但是巴基斯坦却一直表示积极帮助阿富汗实现和平进程,而这种似是而非的分歧使得很多实质性的合作出现了裂缝,也无法成为两国切实进行严密打击恐怖主义合作的推动力。同时,阿富汗在反恐问题上对于美国的依赖使其要跟随美国的意志,而美国对于巴基斯坦的反恐贡献一直视而不见,也在不同的场合对巴基斯坦反恐指手画脚。这也是巴阿关系中的障碍,再加上两国在杜兰线问题上的分歧,巴阿关系陷入囚徒困境。
再者就是南亚小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南亚小国在经贸上与南亚地区的印度相对来说交易比较频繁,但是南亚小国在与印度关系上却更加谨慎。南亚地区小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因素,与印度存在比较紧密的联系,但是南亚小国却一直避免卷入地区国家印巴之间的问题当中。同时,由于印度在历史上对南亚地区小国进行过或多或少的内政干涉,南亚国家在对印问题上更加谨慎。总之,内部错综复杂的问题以及互信基础的薄弱,使得南亚地区一体化的进程滞后,南亚地区国家在地区事务上更多地采取双边合作和多方交流的形式。
最后就是南亚地区各个国家不均衡的经济贸易发展水平。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数据,从2016年截止到目前,南亚地区各国平均GDP增长率分别是阿富汗2.4%,巴基斯坦5.15%,孟加拉国7.45%,不丹7.15%,斯里兰卡3.975%,马尔代夫6.55%,印度7.175%以及尼泊尔6.5%。同时,除斯里兰卡之外,其他国家GDP增长稳步推进。[2]从各国三年的GDP平均增长率以及态势可以看出来,南亚地区孟加拉国、不丹、马尔代夫以及尼泊尔的经济增长率甚至还高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与印度接近。经济的稳步增长使得南亚地区国家,尤其是印度和大部分小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模式的稳定使得南亚地区大部分国家形成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小国与大国的经济增长水平没有较大差异,也使得占多数的小国和主要大国印度没有巨大的驱动力建立自由贸易区。同时由于阿富汗和斯里兰卡的经济增长率与其他国家相差较大,也成为影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因素,尤其是阿富汗的参与会使其他国家认为,阿富汗是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累赘。与此同时,南亚地区各国与中国有大量的贸易往来,但是南亚地区各国与中国的进出口占比呈现两极分化。南亚国家的经济政策基于通过进口替代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南亚国家选择通过外部区域进口,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也避免了对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的依赖。此外,从中国贸易部发布2018年1-11月我国对于亚洲国家(地区)贸易统计的数据显示,南亚地区印度、不丹、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对中国出口远大于进口,而尼泊尔、马尔代夫和阿富汗对中国的进口大于出口。[3]两极化的对外贸易使得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两极冲突。另外,南亚各国的进出口贸易缺乏比较优势,各国出口到北美和欧洲的产品组成几乎相似,主要的出口产品包括纺织品、成衣服装、皮革和农产品等,主要的进口产品有石油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等,这使得建立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自由贸易区缺乏动能。南亚地区国家经济贸易发展水平的失衡成为了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直接阻碍。
(二)东南亚区域一体化现状
东南亚区域一体化可以说是一体化比较成功的典范,其主要的一体化组织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员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其观察员国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亚国家联盟是由1961年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在曼谷创立的东南亚联盟发展而来的。1967年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并签署了《曼谷宣言》,宣告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东盟建立初期的首要目的就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状态,解决各国在政治领域的纠纷。通过不断的发展,东盟成为了地区一体化的典范,也为东南亚地区国家带来的巨大发展机会,东盟的成员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地区稳定发展的模式持续,东南亚地区也以整体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东盟之所以可以得到如此快速稳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东盟本身创建时秉持的原则。东盟的建立依托于“六大原则”,即“尊重主权和相互依存,不干涉内政,不使用武力,避免使双边问题在地区层面对抗,协商一致的决策过程和谨慎处理敏感问题。”[4]在六大原则的基础上,加之当时的冷战背景,东南亚国家在共同面对遏制共产主义与柬埔寨问题时,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地区意识逐渐在各国觉醒,这有效地加强了地区政治、安全合作,并且确立了组织架构,为冷战结束后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时东盟的精力主要投入到政治与安全方面,在经济建设方面关注较少。[5]在冷战结束后,东盟开始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着重发展经济。同时在欧盟的成功经验被世界关注后,东盟也开始学习借鉴欧盟的经验来发展东南亚的区域合作,通过建立各种机制来巩固东盟的一体化模式,从而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东盟成为亚洲一体化的成功范例。
正如当今的南亚地区一样,当时东盟成立时东南亚地区的政治体制各异、人口众多且文化差异也较大,没有完全相近的政治文化背景。但是东盟之所以可以得到较成功的发展还因为其在坚持包容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较好地吸收其他地区一体化的经验,并且根据自身的特点转化为自身的发展方式。东盟吸收了欧盟的经验,并且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东盟特色的合作机制。首先东盟的决策机制有自己的特色,主要由“绝对平等原则”“寻求一致原则”“N减X原则”以及“不干涉内政原则”组成。“绝对平等原则”体现了成员国无论实力强弱都具有作为东道国的地位,从而激发了成员国的参与意识,激励成员国推动东盟的发展。“寻求一致原则”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不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而通过较为频繁的双边和多边协商进行决策,这样可以使得决策结果最大化地满足所有成员国的需求。“N减X原则”指如果存在少数成员国在不反对某项决策的前提下,表示不参加该项决策所规定的行动,那么该决策可以作为东盟的集体决策通过并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成员国也可以根据本国情况申请退出或加入该决策的具体行动。[6]“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各成员国国家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成员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成员国内政。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东盟各国的平等是有实际保障的,同时在成员国间寻求一致又不忘保证各国的独特需求与分歧,充分展现了东盟决策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东盟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也保障了成员国之间的平等地位,这在很大基础上增强了成员国之间的互信基础,这样才能持久地推动东盟的发展。
当前东盟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东盟的成功也成为了许多区域一体化尝试的参考。但是东盟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和问题。首先就是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东盟虽然发展模式比较多样化和灵活化,但是在组织的内部运作中却容易发生协商决策过程缓慢复杂的问题。因为“寻求一致原则”充分地尊重了各成员国的需求,但是由于东盟决策程序的平等原则,缺乏相对具有领导力的一个国家,所以在很多问题上必须满足成员国的集体需求和个体诉求才能真正成功地实施。绝对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会导致东盟各成员国不去关注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无论这些事情是否是该国家的内政问题。比如1997年的印尼森林大火事件,印尼政府对森林大火有些力不从心,东盟其他国家纷纷批评印尼政府,由于东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印尼大火造成的环境问题,东盟受到了国际社会舆论的指责。[7]如果一致维持这样绝对的“不干涉原则”,不仅会影响东盟各成员国的发展,还会降低东盟内部凝聚力,不利于未来东盟的发展。东盟独特的合作机制是其能够实现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面临目前存在的问题,东盟应当做的是通过改革的方式使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的效率得到提高,应当在保留固有的灵活机动的合作机制基础上,对自身制度进行优化。“协商一致”与“不干涉内政”等原则虽然有负面影响,但这些原则是东盟建立的基础,要在保留基础的前提下优化流程,增强组织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东盟综合实力。
另外,东盟在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其角色的转变也反映了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角色转变。但是这种角色的转变伴随着地区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相互交织,这种交织的变化不是一种稳定的地区主义发展轨迹,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理想上应该具有明显的分界线。正如从1967年8月东盟成立到2015年12月东盟共同体建成,东盟一体化进程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以政治安全为主要目标,以政治合作为主、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合作为辅阶段(1967-1991);以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要目标的经济一体化阶段(1991-2003);全面建设东盟共同体阶段(2003-2015)[8]。越南在其中也随着东盟这样的阶段性变化发生了在东盟背景下的角色转变。越南从1967-1991年与东盟的关系由对立走向缓和,1991年到20世纪末,越南与东盟之间从和解到积极参与互动,从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成为了东盟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推动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越南在东盟背景下的角色转变主要不是基于地区主义,而是基于民族主义在国际背景下的发展与转变。这种转变的本质就是构成了相对来说脆弱的地区主义形式,虽然东盟如今发展很好,同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东盟建立时这种脆弱的地区主义方式容易被突发事件一击即中,从而破坏东盟的既有成果。
从上述可以看出来,当前东盟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东盟确实是地区一体化很成功的例子,同时在当下东盟也仍旧在不断地发展,与国际的接轨模式也越来越成熟。
二、南亚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问题
南亚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进行合作的潜力是无限的,同时这两个地区也具有合作的优势和机遇,如何把握这种优势和机遇就需要解决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南亚和东南亚这两个次区域各自本身存在的问题,其二就是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对接时会出现的问题。
(一)次区域本身存在的问题
在谈论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南亚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各自本身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分析在次区域合作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滞后,当前南亚次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治安全议题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受制于多重因素以及各国缺乏向心力。
首先南亚地区各个国家,尤其是南亚的几个大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在相互的对话交流中,政治和安全议题占据了主要的部分,加之这几个国家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存在历史上根深蒂固的矛盾以及无法解决的冲突。因此在南亚地区的合作中,首先应该明白这些国家关注的政治安全问题该如何进展,很多问题的出现会吸引本国内的主要视线,而对于合作的呼声就会下降。这会直接导致次区域之间的合作。
其次就是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受制于多重因素,尤其是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例如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冲突,同时在水资源等稀缺资源问题上也存在矛盾。这些领土和资源问题在南亚国家看来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些矛盾阻碍了经济上的合作,任何一个国家妥协、让步、示好都会使得国内民族主义的势头兴起。印巴两国也不断发生矛盾冲突,2019年2月14日穆罕默德军恐怖分子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普尔瓦马县对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巴士发动自杀汽车炸弹攻击,造成40多人死亡。印度随即将责任归咎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表示强烈的抗议,认为印度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诬陷巴基斯坦,并且威胁要对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组织展开手术式的报复打击。2019年2月26日印度空军战机越过控制线对巴控克什米尔境内所谓的“恐怖组织营地”实施空中打击,整个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持续21分钟。2019年2月27日,巴基斯坦在其领空击落两架印度空军战斗机,俘虏一名印度飞行员,印巴陷入军事摩擦。印巴之间的冲突和交火是南亚地区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最后南亚各国缺乏向心力,主要是因为南亚国家内部缺乏统一的领导机制或者是合作机制。印度在很多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印度历史上与其他国家存在的矛盾以及对小国内政的干涉致使南亚国家无法认同印度。印度本身偏狭且自我的外交政策也不利于其成为南亚国家的向心力和领头者。虽然南亚国家都面临严峻的恐怖主义问题,但是由于各国恐怖主义情况的成分比较复杂,同时还没有一个泛南亚地区的强大的恐怖组织出现,因此南亚国家也缺乏一个共同应对困难的凝聚目标。上述三方面是南亚地区当前本身存在的问题。
东南亚地区当前一体化进程发展较为成熟,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本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东南亚地区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包括东南亚地区的内聚力既松散又紧密、东南亚地区国家目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影响以及东南亚国家经济差异比较大。
东南亚地区的内聚力既松散又紧密是指东南亚地区在东盟的整体发展上有强有力的合作平台,合作的凝聚力较强,但是东南亚国家在国家自身的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又具有非常独立的话语权和个性,此时的东南亚就显得凝聚力不够,即东南亚国家有强大的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平台,但是在政治安全等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行动模式。这个问题没有褒贬之分,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成就了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独立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之后分析与南亚地区的合作问题上就显出了问题的关键性。
其次就是东南亚地区国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比如位于中南半岛的缅甸、柬埔寨等国家面临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和洗钱等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位于马来群岛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也面临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本身就具有跨国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东南亚国家在不同领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使得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开始考虑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但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机制在东南亚国家之间并不能够顺利地形成,因为在此基础上势必会出现政治安全领域的机制。东南亚国家如果在政治安全领域进一步形成一体化会出现一系列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因此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是当前东南亚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就是东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比较大。东南亚地区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国家总体上来说具有相当的经济差距。虽然每个国家在东盟中都有受益,但是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经济结构和经济收入之间的鸿沟。这也是东南亚地区国家之间在深化合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二)次区域合作对接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南亚和东南亚这两个次区域本身存在问题。通过观察梳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时就可以发现,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在次区域合作对接上产生负面影响。总结下来,这些问题包括:第一,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对接差异大;第二,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时将会面临政治安全领域的考验;第三,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缺乏强大的动力引擎。
首先,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对接差异大。东南亚地区国家经济发展整体要远超南亚地区国家。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要进行合作的话,需要首先在经济领域达成合作模式,但是南亚目前需要具有强大经济带动力的地区进行合作,而东南亚国家可以满足这个需求。而东南亚国家也需要具有强大经济需求的市场地区进行合作,但目前可以看到,南亚地区还不能满足东南亚地区的这一需求。同时,南亚地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还没有一个可以对外整体进行合作的经济平台。因此,在两个次区域进行合作的时候,这一点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其次是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时将会面临政治安全领域的考验。南亚地区在内部存在多重问题和矛盾,作为整体对外时,有些政治安全上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但是这些问题在短期看来是无法解决的,这就使得南亚地区在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问题上陷入困境。同时,东南亚地区也面临政治安全上的新兴问题,不过目前还不至于影响到与南亚地区的合作。但是,如果南亚和东南亚这两个次区域要进行合作的话,就会不可避免地在政治安全领域进行碰撞,直接和间接的问题就会显现,而这些问题的关联性与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就目前来看,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前提是首先在各自的政治安全领域方面形成内部的协调一致,尤其是南亚地区,这样才可以进一步与地区外部对接。
最后就是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缺乏强大的动力引擎。众所周知,在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问题上,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方面的合作,而经济的合作需要有强大的动力引擎作为合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对于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各自本身来说,其内部的动力源泉就是各自本身经济的活力和发展的潜力。东南亚地区本身有着强大的经济发展成果以及仍然可见的经济发展活力。南亚地区有着天然的经济发展潜力,但是却缺乏激发潜力的驱动力。南亚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进行合作,在经济发展轨道上无法进行对接。南亚地区的经济潜力受制于政治安全因素,但是东南亚地区需要一个合作伙伴,不管其经济实力如何,至少可以直接开发其经济潜力,推动双边的经济合作迈入更高一层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南亚地区还不符合东南亚的需求,归根结底就是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缺乏强大的动力引擎。
三、结语
目前,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但是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首先,南亚地区的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地理位置优势注定其终将会再一次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东南亚地区目前更广泛的宏观经济发展将需要向西看,那么南亚地区是东南亚地区不能逾越的重要区域。其次,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对接提供了实质性的平台和机遇,结合“一带一路”的实施,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可以一种更加开阔的新思路和新方式进行合作,规避阻碍因素,化解问题。最后,随着全球形势的不断发展,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国家对于自主意识会有更大的认知,对于自身的发展也会有更深入的思考,更多突破旧思维限制的发展会涌现出来,新旧碰撞的结果会促进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合作存在问题的研究在之后将会更多地与地区秩序的相关议题相关联,那么如何更好地将次区域合作和地区秩序演变发展进行关联仍将是之后研究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