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制约因素及路径研究
2020-01-08白艳秋
白艳秋
(黑龙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研究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一步探索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标准和要求,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与“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起来,对进一步深化、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责无旁贷要承担起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任务。本课题组在对近8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来分析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讨其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有效路径将会更加客观,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组在对近8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中得出以下结论:在回答“你更愿意通过哪些途径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中,有72.93%的学生选择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讲授,在当前很多人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实效性的情况下,有近四分之三的学生作此选择,也的确说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占到了54.01%,比校园文化活动的占比26.57%多了一倍不止,并且认为学校开设的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非常大,这一选项占到了61.03%。这些数据从大学生的角度论证了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认可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高度契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就是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二者不仅目标一致,甚至是灵魂高度契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最终使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制约因素
诞生于新世纪的第一批孩子已经步入大学校园,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具有以往大学生所没有的许多明显的时代特征,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分析当前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理性分析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制约因素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1.大学生本身价值观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分析新世纪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特点现在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必须面对的问题,总的来看,这一群体成长环境和平优越,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功利性多于知识性,追求自由多于承担责任,思想更加多元、活跃,崇尚个性,喜欢挑战传统,这些特质或多或少都会对传播主流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
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避免地走向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道路,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变的特点日益显现,各种思想交织对年轻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西方的“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都在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严重冲击着主流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同时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显现出市场自身的弱点与消极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青年学生中滋长蔓延。在这种复杂的思想交锋以及市场逐利性的影响中,如何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塑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主流价值观占领舆论高地,取得意识形态话语权,使其成为引领社会思潮以及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武器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局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对于大学生而言,信息来源更加丰富,尤其是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同时也更加复杂,国际国内、虚拟现实以及体制内外界限愈益模糊,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有待深化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知识本身的解读,决不能停留在表面以及书本知识的灌输,必须深入理解其核心意义,决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当作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是应该将其上升到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度。而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并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碎片化,只重视知识传播,而轻视价值塑造,做不到深入剖析,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加强学习,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缺乏创造性与多样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课堂不可避免存在着教学方式方法保守,缺乏创造性与多样性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你觉得思政课教师要在哪些方面努力能使学生放下手机,认真听课?”的问题中,选择“加强课堂互动,多提问”的竟高达75.81%,可见学生对课堂参与度以及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渴望,因此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完善主渠道是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和重要途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要坚持“八个统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其实效性,必须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贯穿、深层次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然而,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全面确立,都是一个思想教育与社会孕育相互促进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相辅相成的过程,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要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归根结底要靠人,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完善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要求不一样,必须要有政治家的素养,理论专家的学术水平和实干家的执行力;在思想政治上要忠于党和人民,理论上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掌握与青年大学生沟通的方法,成为学生真正信服的行家里手;同时能够认真、负责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真正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终身使命,最大限度地将青年大学生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夯实专业基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大任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扎根教学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课堂教学永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个人都要守好这一段渠。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有72.93%的学生选择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讲授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以课堂教学为主,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
高校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努力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创新教学内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进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最终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第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整合教学内容,采用专题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进行专题式教学、全景式教学是大多数高校的选择,但在教学中还要意识到这并不仅仅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门课的教学内容,而应融会贯穿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第二,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高校教师应该立足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都进行大胆的探索。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在课堂教学中,除传统教学方式外我们还探索了利用电影片断教学以加强学生理解;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提前预习,拍摄相关短剧等利于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在本次调查中,在“你认为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引入的一些电影片段,对你理解相应历史事件有多大帮助?”的问题中,选择帮助特别大和比较大的达到了98%;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拍摄短剧的回答中,特别感兴趣的达到45.86%,比较感兴趣的达到34.84%,合计达到80%以上,这大大超出了本课题组的预期。由此可见,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原本就是一个需要潜移默化影响的教学内容,而在学生准备短剧、观看影片片断的过程中,我们就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2)以实践教学为辅,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发挥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的作用,拓展第二课堂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其入脑、入心,从而知行合一。
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中采取的方法有参观考察、阅读指导、唱红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等,这种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实践教学的方法勿庸置疑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感受更加深刻,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实践教学需要资源整合,多部门协作。目前,无论是从国家还是到学校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实践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则需要各部门的协作,例如,在实践教学的运作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与辅导员队伍、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甚至是财务处等部门都要有所沟通,如何得到各部门的支持,使工作形成合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加强各部门间协作,合理整合已有资源,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实践教学内容应增强吸引力。当前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情况比较复杂,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学习动力、毅力及自控力等较弱,这一群体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吸引力,不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第三,实践教学应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不同的授课方式,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应尊重学生的创造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不能简单地以分数为标准。总之,多法并举,依内容施法才是根本。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归根结底要实现一个知、信、行的过程,从课堂理论学习中的认知到实践教学中的情感认同,最终达到积极践行的目的。而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最佳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替代。
营造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实践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可以传承,有特色的校风与学风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选择。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讲授、课后实践相比具有很多其不具备的优势,形式更加多样,涉猎的范围更加广泛,参与的平台也更加新颖,因此效果也必然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尤其在我国这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作为主阵地、主战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培养出符合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要求的新世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