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信息素养领域研究成果的可视化分析

2020-05-31义,宛

关键词:发文图谱期刊

张 义,宛 楠

(1.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2. 皖南医学院 医学信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全球信息化时代,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诸多技术带来的数字化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信息素养作为促进人们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知识创新的基本素养,在世界各国已取得共识,各研究机构以及高校业已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研究。2015年《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对信息素养进行了重新定义:信息素养是一套综合能力,包括反思性发现信息,了解信息的产生与价值机理,并且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以及合乎伦理地参与学习社区[1]。为了更好地了解国际上对信息素养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借助CiteSpace 5.5.R2对Web of Science收录的信息素养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2-3],以期促进信息素养研究人员对相关课题的研究。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作为文章数据的来源,以TS="Information Literacy"为检索式,文献类型设置为:Article OR Proceedings Paper,时间跨度为2010—2019年10年间的文献,共检索到文献记录264篇,检索时间2019年10月21日。采用陈超美教授以Java语言开发的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软件版本是CiteSpace5.5.R2[4]。文章运用计量学方法,从文献时间分布等多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剖析,以期能够展现近10年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现状。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文献时间分布

通过对文献时间分布的研究,可以对该课题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现状在时间这一维度上进行考量。图1为信息素养研究领域文献量的十年间分布情况[5-6]。从2010年至今,研究一直处在较为平稳的状态,2016年发文量比较突出,预测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关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文献量将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

图1 信息素养研究领域文献之数量分布情况

2.2 期刊分布

科学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参考文献作为支撑,如何能够确定该学科的核心期刊,从而有效地检索到信息素养领域高质量的期刊和文献,需要对该学术领域进行期刊分析[5]。在CiteSpace中将节点类型设置为Cited Journal,设置合适的阈值后运行软件,软件自动生成信息素养研究领域期刊的相关数据,如被引频次、中介中心性以及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图中圈的大小与该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成正相关。表1中列出的是被引频次Top10的信息素养领域期刊,中介中心性是发现和衡量文献(或期刊等)的重要性的重要指标[4]。结合被引频次及中介中心性后发现上述高被引期刊Top10中有四篇中心性大于0.1的期刊,分别是:JMEDINTERNETRES,PORTAL-LIBRACAD,COMPUTEDUC,COLLRESLIBR,其中心性依次是0.23、0.14、0.13、0.11,这表明这些期刊在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刊载的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和较大的参考价值,信息素养研究的重要文献多出现在这些期刊中。

表1 信息素养研究领域高被引期刊(top 10)

图2 信息素养研究领域期刊共现图谱

2.3 学科分布

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的学科分布,能够识别该领域的学科属性,扩展研究视野,促进学科间知识交流[5][14-15]。在CiteSpace中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学科,选择合适的显示阈值,运行软件后得到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学科分布图谱,如图3所示。表2列出的是在信息素养领域发文量TOP5的学科,结合图3和表2可知,信息素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EDUCATION & EDUCATION RESEARCH(教育与教育研究)、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等领域。经统计,计算机科学领域发文104篇,约占总发文量的39%;教育和教育研究领域发文77篇,约占总发文量的29%;73篇文献属于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领域,占总体的27%。此外,信息素养的研究还涉及医学信息、工程技术、数学、公共环境等学科,可见该研究与众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应用比较广泛。

表2 信息素养领域学科发文量(top 5)

图3 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学科分布图谱

2.4 国家地区分布

研究各个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发文量,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知晓该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实力以便开展国际间的合作[5,7],在CiteSpace中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国家,设置合适的阈值后运行软件,软件自动绘制出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国家(地区)分布图谱,如图4所示。图中的节点大小与国家(地区)的发文量成正相关。从所发文献的数量来看,在信息素养领域的发文最多的是美国,为100篇,之后的国家,如英国发文19篇,中国大陆发文17篇,西班牙发文12篇等在发文量上较美国还有一定差距,这也说明在信息素养的国际研究领域美国成果相对较多,表3中展示的是信息素养领域国家(地区)发文量前10的国家(地区),在亚洲范围内中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从中心度来看,信息素养领域中心度较高的国家有美国(0.72)、英国(0.49)、瑞典(0.27)、德国(0.22)、中国(0.12)、澳大利亚(0.12)等,这表明这些国家(地区)在信息素养研究领域比较突出。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国家(地区)存在合作关系,由图4可知合作比较密切的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瑞典、德国等国家,中国大陆合作的国家有南非和美国,我国在信息素养研究的国际合作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在国际上发表有影响力的成果。

表3 信息素养领域国家(地区)发文量(top 10)

图4 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国家(地区)分布图谱

2.5 引文分析

以Reference为分析对象,运行CiteSpace,获得信息素养研究文献的共被引图谱,如图5所示。中心性在0.1以上的有3篇,分别是GROSS M,2007(0.22),CRAIG A,2007(0.18),WALSH A,2009(0.11)。单篇文献的被引用频次与该文献的学术影响力及其价值是正相关的[8-10][17]。为了获得2010—2019年较为有代表性的文献,故在Web of Science中对检索结果进行相关性和被引频次排序(年份:2010—2019年),共遴选出以下10篇信息素养领域高被引文献,如表4所示,其中PINTO M,2010中心性接近0.1。

Siu Cheung Kong(2014)主要介绍了课堂上如何通过相关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验进行了13周,在课堂上采用三种方法以达到让学生熟练处理信息资讯的能力:一是让学生根据课题在信息搜索中自己决定关键词,并在课堂展示前将相关信息上传到e-learning平台上分享;二是引导学生课后讨论在课题学习中包含了哪些信息素养相关的元素,使用了哪些搜索信息的有效方法,比如可靠的搜索引擎、恰当的关键词以及可靠的网站,并通过讨论进行班级分享;三是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完成之前的课题任务[11]。

Melissa Gross(2011)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信息素养技能有着错误的判断,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在信息素养方面所具备的能力,甚至信息素养技能掌握较为熟练的学生也会有同样的问题[12]。

Maria Pinto(2010)设计了IL-HUMASS(Information Literacy Human Assessment)调研法,调研法以三个维度:动机维度(motivation)、自我效能维度(self-efficacy)和学习途径维度(the preferred source of learning)为切入点,通过对西班牙和葡萄牙高校人文社科相关人士(学生、教师和图书馆馆员)在信息搜索(information search,)、评估(assessment)、处理(processing)、交流和传播(communication/dissemination)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高校相关人士的信息素养状况,为信息素养的教学和提升做准备[13]。

表4 信息素养研究高被引文献

图5 信息素养研究文献共被引图谱

2.6 研究热点分析

高频关键词是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的重要依据[16]。在CiteSpace中将NodeType设置为KeyWord,设置合适的阈值后运行软件,绘制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表5表6分别列出了信息素养研究领域高频次关键词和高中心关键词[18]。在图6展示的信息素养领域研究热点图谱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素养)115次,其他出现频次相对较高的是:Skill(技能)、Education(教育)、Student(学生)、Behavior(行为)、Curriculum(课程)等,高频关键词如表5所示。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包括:Curriculum(0.43)、Skill(0.40)、Information literacy(0.21)等。

表5 信息素养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

表6 信息素养研究领域高中心性关键词

图6 信息素养领域研究热点图谱

突变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在某一领域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代表了该领域在某一时期的研究热点,通过应用CiteSpace中的Detect Bursts功能获得这一时期出现过的突变词,如图7所示。综合考虑词频、中介中心性以及突变词,课程、教育、学生、终身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问题解决、决策制定、基于询问的发现式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等是这一时期表现突出的词汇,这些词汇已成为信息素养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

图7 突现关键词

Skill作为高频和高中心关键词,表明掌握信息的获取、筛选、整理等相关技能是信息素养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载体以及信息交流工具的变化,如何在当前的数字环境下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信息素养的研究热点,如Bomhold(2013)所提到的手机APP作为信息获取工具在高校学生中愈发普及[19]。

学生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对象,通过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给予专业的评估[13],并按照评估的结果做相应的课程设置以及如何设计合理的信息素养教学案例是信息素养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好的案例需要学生、教师、图书馆员的共同配合,图书馆馆员在其中往往扮演核心角色,与教师、IT专业人士进行合作,把信息素养的教学嵌入到学科专业教学中去,充分融合学科的教学内容与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20]。

3 结论

以WOS核心库收录的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10—2019年10年间的国际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时间分布上,2010—2019年均发文量相对比较稳定,2016年较为突出,说明该领域在国际上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研究热度。

(2)在期刊分布上,COLLRESLIBR、COMPUTEDUC、PORTAL-LIBRACAD、JMEDINTERNETRES这些期刊既是该领域的高被引期刊,也是高中心性期刊,对信息素养领域的研究者有较大参考价值。

(3)在学科分布上,信息素养研究主要集中于COMPUTER SCIENCE、EDUCATION & EDUCATION RESEARCH、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等学科领域,是典型的多学科融合的一种研究课题。

(4)该领域的高产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中国、西班牙等。国内研究者和其他国家作者之间交流相对较少,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合作研究,以博采众家之长,提升国际知名度。

(5)通过引文分析可以发现,2010—2019年度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国内有关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还比较缺乏,随着国内研究者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愈加重视,以及智慧教育、智慧课堂等概念的提出相信会有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文献出现。

(6)通过研究热点可以发现,如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信息素养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如何设计出优秀的信息素养教学案例,将信息教育充分融合到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以期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技能进行自主学习、问题解决以及知识创新是研究的热点领域。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期刊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审稿进度表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