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是偏远山区乡村战“疫”的主线

2020-01-08

关键词:抗击抗疫防疫

武 杰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迅速蔓延,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疫情工作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2]。对此,党和国家需要不断调整方针战略,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抗击疫情的主线和行动指南,坚持标本兼治,以期不断取得抗击疫情的战略性成果。而地处偏远山区的乡村,新形势下防疫工作需要以“防治疫情”为主的同时兼顾恢复生产,从而保证疫情之下乡村居民生活生产的和谐稳定。针对疫情最新发展态势,学术界多从医学角度具体研究抗疫路径,目前鲜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来对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主体力量进行分析,并且对偏远地区乡村的重视程度相较于城市而言稍有欠缺,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乡村战“疫”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的背景下,洞察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提出的治国方针理论。以人民为中心视阈下进行乡村抗击疫情,是当下防疫工作做好“最后一公里”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立场,指明了乡村抗击疫情“为了谁,依靠谁”的重要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为主线开展乡村抗击疫情工作,是构建偏远地区乡村抗击疫情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和行动指南。

1.以人民为中心是健全乡村战“疫”体系的宗旨和灵魂

(1)目的论:乡村抗击疫情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既是乡村抗击疫情的目的,亦是乡村抗击疫情的根本立场。共产党人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决定了在其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立足点和终极归宿都是人民群众。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既是当下偏远地区乡村抗击疫情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乡村抗击疫情工作一切为了人民,重点就是要从源头入手,即党中央出台相关政策的具体落实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真正体现。落后的基础设施、不作为的干部作风、腐朽的思想观念,都将成为乡村抗击疫情工作的阻碍,我们只有站在“为人民”战略高度上考虑问题,重视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听取群众的呼声,理解群众心之所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一起加入到强化精准防疫、保证乡村卫生建设的队伍中。

(2)方法论:乡村抗击疫情坚持依靠人民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决定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依靠人民才能进行科学发展。当今乡村战疫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触及的问题由浅层次逐渐转入深层次,复杂程度越来越大,投资成本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表明当下乡村抗击疫情的主体就是人民,只有正确运用人民的力量才能解决其中的主要矛盾。而依靠人民群众,关键就在于组织好、动员好基层群众。在乡村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棘手问题,且具有独特性,基层干部需要深入群众中,问政于民,发挥群众的创造性作用,将收集好的群众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再在群众实践中检验成果。防治疫情,保卫家乡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离开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顺利完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记录自己上山下乡后的体会中曾写到“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

(3)效果论:乡村抗击疫情成果坚持由人民检验

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证明,社会实践领域中的一切活动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下才可以顺利发展,换言之,就需要广大人民在实践中检验活动成果,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乡村抗击疫情问题与老百姓距离最近,同老百姓的生活最为密切,其发展态势已经成为阻碍乡村居民生活生产的重要因素。从当下全国抗击疫情的进程来看,总体上城市和乡村防控效果差距不大,但仍然落后于城市,村民生活物资保障不够充分,村民参与抗疫战的积极性受到限制。对此我们需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权衡政府一切工作得失的基本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5]只有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完善应急物资配送体系,让人民群众无后顾之忧,在抗疫同时保证生活水平,掌握有关乡村卫生改善问题的评价权,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才会在实践中规避假大空等问题,真正造福于人民。

2.健全乡村战“疫”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实践

(1)乡村抗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在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中,人民的地位相差极大。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所有者想尽各种方法,无偿占有生产者的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利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群众被动成为被剥削者。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得劳动人民地位提高,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理应享有发展所带来的一切红利。

现如今,乡村居民的物质财富基本得到满足,但同时对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冠肺炎严重影响乡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提升,具有解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跟据近一段时间国家进行的调查来看:城市的医疗卫生水平基本可以保证防疫抗疫的工作进程,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卫生条件相对薄弱,且正值外来务工人员返乡的高峰,因此乡村是全国防疫之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中老年成为偏远地区乡村人口的主体部分,他们知识水平较低,防疫能力有限,更需要国家予以高度重视,在基层干部的带动下,全民行动,形成党员干部群众疫情防控一盘棋。

(2)乡村战“疫”体系要成为保障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稳定发展的科学体现

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配置不充分、卫生人员业务水平低等是影响乡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因素,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阻碍。因此,乡村抗疫工作的贯彻落实,全民健康局面的全面实现,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之一,上到中央政府,下到普通百姓,都应对其极为重视、极为支持。但从现实情况看,要真正达到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雄厚的资金保障、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效的医疗队伍,构建起可持续的现代化乡村战疫体系,任务十分艰巨。

具体来说,其一是坚持整体推进与个体提升相结合。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整体进程中,城市与乡村的地位同等重要,甚至乡村建设更加需要得到重视。基层政府需要在国家统一扶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地优势,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抗击疫情规划,确定工作目标,坚持务实原则,真正将措施落到实处;其二是坚持干部带头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干部需要注重提升个人认识,对乡村抗击疫情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精准把握,戒骄戒躁,敢于反思,同时注重挖掘群众潜能,端正态度,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为一切工作的推进创造条件。

二、基于山西省沁源县的调查和问题思考

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农村地区面临很大挑战。疫情一旦在农村地区蔓延开来,将会对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乡村振兴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是当前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必须认识到乡村防疫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采取更加有力有序、科学周密的举措,坚决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

1.调查说明及抗疫现状

沁源县,山西省长治市下辖县,地处晋东南、晋中、晋南交汇地带,省级贫困县(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2018年正式退出),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红色文化传统的革命区。1944年,《解放日报》总编辑陆定一发表《向沁源军民致敬》一文,赞扬道“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6]。新中国成立以来,沁源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经济、政治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对医疗水平上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沁源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医疗服务体系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并采取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方法在全县各乡镇范围内推进村民医疗卫生改善工作。近年来,沁源县持续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优惠政策,并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计划,成效显著。自疫情发生以来,沁源县暂时无确诊病例。但是,防疫任务尚未完成,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人民群众,都需要加强防疫意识,凝聚起抗疫力量和共识,筑牢基层“防护墙”。

为了深入了解沁源县乡村抗击疫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偏远地区乡村抗击疫情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在线上调查开始之前,将调查区域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距离县城最近、经济状况良好、村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村庄,以麻巷村、河西村为例;其二为距离县城适中、经济状况中等、乡风文明较为开放的村庄,以郭道村为例;其三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民思想较为保守的村庄,以西村、棉上村、景凤村为例。调查方法上主要采用线上访谈法,目的在于通过与人民群众或者基层干部交谈的方式,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了解当地抗击疫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访谈的主要内容涉及:有关抗击疫情村规民约的制定情况、当地村民个人防疫抗疫意识、乡村“防疫须知”的宣传工作、医疗卫生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等。

2.乡村抗击疫情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层组织群众主体性作用发挥不足

基层组织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随着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情况的重视,全民健康的舞台已经逐渐从城市转入了农村,这就迫切需要农民携手同行,打好新冠肺炎防疫战,但是,基层干部无法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根据调查,部分地方对抗击疫情相关工作的解决目的、途径,从来不向广大群众收集意见,或是只征求当地个别有影响力的群众的意见;有的地方虽然针对抗击疫情具体措施召开了村民大会或是村民代表大会,但往往只是走个形式,态度上敷衍了事,根本没有发挥广纳谏言的优势,即使有个别村民提出相关建议,也不会纳入考虑范围。防疫工作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很多人对于防疫抗疫的主体意识普遍模糊,甚至不断淡化,他们会认为防疫是上级村委和相关政府的事情,自己远离疫情发源地,个人行为无关紧要。基层组织的不重视和村民自己的不自觉,导致乡村抗击疫情工作进程受到严重影响,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2)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偏低

基于农村居民年龄整体偏大,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心理认同、综合素质、劳动能力等已经形成了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倾向安于现状。互联网的发展到农民这里总会受到一定阻碍,会加重农民对外界社会认知程度较低的事实,他们往往对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性认识不够充分。在具体防疫抗疫阶段,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农村老年人在对国家防疫政策的落实存在更大的冷漠现象。即便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将会使人人受益,但中老年人作为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的群体,如果没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心理上的不认同会极大阻碍乡村抗击疫情政策的具体实施。在访谈中,被访村民多是表达自己所处地区没有确诊病例,疫情防控也只是做做样子,聚众聊天更是常见之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由于农民对于防疫抗疫的积极性低造成的基层干部工作艰巨繁重,外加效率低的问题。由此可以发现,政策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民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3)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村发展速度慢,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缺乏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总体来看,国家专项资金往往向发达城市倾斜,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设施较为短缺,与城市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弱势地位较为明显,实现健康乡村建设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同时,乡村基层政府缺乏因地制宜的创造性思维,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难以形成科学高效的防疫体系,在思想上对建设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防疫物资供应的不重视,行动上对引导村民参与防疫抗疫的不主动,导致已有资源的使用效率难以提高。根据新闻报道可知,农村居民春节期间走街串巷、亲友聚会的生活习惯是疫情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农村卫生所医疗物资较为短缺,一次性医用口罩供不应求的情况也是导致多起乡村确诊病例出现的现实条件。不少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居家不出门,外出戴口罩的防疫宣传,但是防疫物资的短缺,村民基本生活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后勤工作的失职使得防疫抗疫的“前端操作”失去保障,容易导致乡村战疫的进程受到钳制。可以这样说,缺乏科学的抗击疫情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和应急物资储备已经成为农村抗疫战的现实阻碍。

3.对策

(1)充分发扬民主,完善共建机制

首先,重视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在乡村抗击疫情相关事务的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防疫工作处理得好,人民健康就得到了保障,这是与基层群众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必须由村民理事会召开乡村抗击疫情主题线上会议,因地制宜制定可行措施,真正由村民自己当家,自己作主,自己决定。这样条件下规定的政策,群众认可度高,执行力强,可以达到事半功信的效果。其次,正确发挥村民监事会的职责。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赋予监事会权力,代表人民群众监督村委会和理事会行使相关职权,特别是将群众较为关心的应急物资费用收支明细进行公示。最后,村代会是关键。村代会作为村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其组成成员既代表村民的既得利益,又要保证农村社会治理的科学性。乡村抗击疫情离不开群众的献言献策,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需要将通过的方案予以及时公布,并在村民的监督下执行。

(2)提升主人翁意识,共同参与抗击疫情

和谐社会的发展,追求物质财富的前提都是人身安全和健康平安。建设健康乡村,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当代村民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指数。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人民群众才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支撑力量,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因此,实现疫情科学防治,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要将工作重心放到人民这个立足点上面。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从思想上看,思想是行动的指导者,只有切实树立和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才可能推动抗击疫情的进程。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需要帮助农民真真切切认识到此次新冠肺炎传播的严重性以及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因此加强防疫抗疫的宣传教育刻不容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可以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一次性医用口罩、酒精等物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同时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对基层群众进行心理疏导,推进防疫抗疫进农村、进家庭。其二,从行动上看,行动是思想的最完美诠释者,只有动员广大农民尽量做到宅家抗疫、居家隔离,才能有效防止新冠肺炎在基层扩散蔓延。毫无疑问,广大农民的根在农村,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农村的现实情况,没有人比他们更热爱这片土地,更希望居住在此地的居民健康平安。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着眼于大局、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从点滴着手,齐心协力,共同为防疫抗疫作出努力。

(3)保障基本民生,心系百姓安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主持召开疫情防控主题会议,强调各项工作都要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各地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新规定,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必需品储备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抗击疫情工程进度的基本保障,各地要秉持群众便利、简洁易行的理念,协调好各方关系,加快跟紧医疗设备投入。农副产品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保障农副产品供应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对于积极响应国家宅家防疫的农村居民,基层政府需要组织社会力量,通过上门走访、电话等方式,密切关注困难群众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对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做实做细服务对象的防控工作。在乡村抗击疫情过程中,需要对疫情防控期间基本生活有困难的群众简化办事程序,采取不见面审批,及时发放临时生活补助金。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更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想方设法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健康安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三、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在解决偏远山区乡村抗击疫情问题中的运用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现实运用。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作为中国式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利于此次防控疫情工作的具体实施,更向世界展现了“治理有序的中国新农村”的崭新形象。

1.共建是前提:加强民主管理

“共建”强调建设主体多元化,奠定乡村抗击疫情的制度基础。理顺与优化服务机制,明确乡村基层组织系统及其关系等制度框架,是乡村抗击疫情的前提基础。“共建”意味着在乡村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应转变“唯干部至上”的传统,避免“家长式”的组织管理方式,形成“干群一体、上下联动”的治理格局。长期以来,基层组织是我国乡村工作的唯一负责主体,集决策、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于一身,将人民群众视作政策的“执行者”,而忽略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优势,不仅严重挫伤群众的积极参与性,而且导致国家相关政策宣传效果不显著,措施落实不到位。因此,基层组织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呼吁人民群众参与到这场防疫战当中。我国想要进一步发展农村民主,根本要保证好村民的自治权,其中科学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是基础。因此,加强村干部的民主管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真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刻不容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基层组织的支持、引导与监督下,发挥其创造优势,为抗击疫情献言献策,同基层干部通力合作、协同配合、整合资源,具体执行各类乡村抗击疫情措施,实践与实现乡村抗击疫情基层组织的“共建”。

2.共治是手段:实现全民健康

实现全民健康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工程,是农民幸福感提升的现实路径。“共治”强调村民“协商参与”抗击疫情,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在基层组织“共建”的制度框架基础上,乡村抗击疫情的具体实施需要以“共治”为保障,注重人民群众协商参与,促进乡村抗击疫情服务群体的利益与需求表达。目前,我国部分乡村抗击疫情工作中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浪费不必要的抗战精力。针对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漏报瞒报等行为,基层组织要考虑建立服务对象“共治”机制,重视受众群体的多方面需求,保证供给科学,切实服务于乡村居民。基层组织在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民主协商的形式,制定具有人文情怀的村规民约。人民群众是一项政策能否高效实施的关键,在进一步对村民进行政策普及的工作中,需明确谈话对象的专业知识水平,换位思考他们的难处,真正了解阻碍当地抗击疫情的因素,从关键处着手,与人民群众一起,推动全民健康的实现。人民群众是打好这场防疫抗疫战的主体力量,必须做好人民群众的动员工作,发挥好群众自治的基础性作用,培养乡村抗击疫情阻击战的“主人翁”。

3.共享是目的:创造美好生活

“共享”强调“公平享有”的服务宗旨,明确乡村抗击疫情的目标结果。在民主管理的“共建”前提下,在协商参与的“共治”过程中,“共享”强调美好生活的创造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向重视与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着重强调全面小康的建成,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美好生活可以从两个方面创造: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这里主要分析二者与人民健康之间的联系,其一是物质财富与人民健康的相辅相成。农村经济尚在发展关键期,这一过程中人民健康是前提,任何物质生产的实践都离不开健康的体魄,同时物质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其得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其二是人民健康促进其精神境界的极大发展。当下的农民早已不再处于饥不果腹、衣不裹体的时代,对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身体素质的改善,是村民社会主体地位的现实体现,使得农民真切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进步,在健康乡村建设中享有更高获得感。综上,从“共享”目标维度强化乡村抗击疫情体系的构建,不仅保障人民健康发展的合理权益,而且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落到了实处。

结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科学真理所蕴藏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它的基本原则以及蕴含在其中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在任何时期都不过时。通过这次对沁源县几个村庄防疫抗疫现状的调查思考,进一步证明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与时俱进。面对当代中国农村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仍然应该创新和发展新形势下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运用人民的力量,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猜你喜欢

抗击抗疫防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豪华防疫包”
暖春战疫 携手春天 抗击疫情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抗击疫情 我们在一起
齐心人定胜天
——为团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作
防疫、复工当“三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