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0-01-08霍龙杜金辉殷君赫玉
霍龙 杜金辉 殷君 赫玉
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 syndrome,PS)是指梨状肌因急慢性损伤导致的梨状肌紧张痉挛、水肿肥厚等刺激或卡压坐骨神经或其他骶丛神经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1]。坐骨神经在臀部走行时穿过梨状肌,与梨状肌之间相互解剖位置关系变异[2],梨状肌被臀大肌覆盖、位置较深,且临床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痛疾病相混淆,常常误诊和漏诊,故治疗效果欠佳[3]。手术存在着意外风险和费用高等缺点,患者较难接受,单一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针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方法相对简便,临床疗效显著。2016年以来,我科采用针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52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刀治疗。纳入标椎:经检查符合梨状肌综合征诊断标准;近2周内未采取其他治疗;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不同意或不能坚持配合治疗者;局部皮肤有破损、炎症或肿瘤者;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者;有语言交流困难或者耳聋者[4]。对照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53.48±3.54)岁。观察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54.45±3.23)岁。对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比较,各项数据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在良好对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学》[5],病史:有受凉史或外伤史;症状:臀部疼痛,可向小腹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放射,严重者自觉臀部有“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体征:患者腰部无明显压痛和畸形,活动不受限,梨状肌肌腹有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检查时患者取俯卧位,检查者先用一手握住其患侧踝部,使膝关节屈曲90°,另一手按压在骶髂部,以固定骨盆,后将患侧下肢小腿用力向外侧推压,使髋关节内旋,以加剧梨状肌之紧张,如臀部出现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为阳性;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可帮助排除髋部骨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中医定向透药仪选用术康怡WND-ZZ-2TD型治疗机进行治疗,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更有效的透过皮肤快速进入人体,定向作用于患者的病灶部位。将一次性电极板贴在臀部梨状肌压痛点。模式设定为:按摩-导入,治疗热敷设定:治疗时间设定为2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观察组:在中医定向透药的基础上,采用针刀治疗,患者呈俯卧位,确定并标记患者的明显压痛点。在髂后上棘向下55~65 mm旁开25~35 mm处确定进针点,常规消毒,通过小针刀对患处标记的皮肤进行直刺并保证刀尖到达骨面,小心向内侧移动刀锋至坐骨大孔边缘上缘,在此处提起针刀约10 mm再切割至骨面2~3下,完成操作后出针,压迫止血,包扎。每隔5 d行1次小针刀治疗,3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疼痛评分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①疼痛强度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表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②疗效判断标准:用加权计算法评估疼痛治疗效果,加权法疼痛缓解百分数=(治疗前VAS值-治疗后VAS值)/治疗前VAS值×100%。临床治愈为疼痛缓解百分数>75%;显效为50%~75%;好转为25%~49%;<25%则视为无效,然后将临床治愈、显效和好转三者的和视为总有效,计算总有效率[6]。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率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用于组内及组间的计量资料,χ2检验用于两组之间的疗效比较,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1) 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为(2.97±1.24)分,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为(3.68±1.39)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表2)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6 5.13±1.26 2.97±1.24对照组 26 5.24±1.43 3.68±1.39 t值 0.51 3.86 P值 0.59 0.001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梨状肌呈扁椎体形,起自于第2~4骶椎的侧方前面[7],肌纤维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是下肢的外展、外旋肌之一。由于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关系紧密,当梨状肌损伤后,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梨状肌痉挛、充血、肿胀或粘连时,致使压迫坐骨神经,出现臀部及腿部症状。治疗应尽早消除无菌性炎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的充血、水肿,从而消除炎症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梨状肌综合征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迫切需要缓解症状和改善其功能,因此,一旦确诊梨状肌综合征,需尽早对症治疗。随着中医药医疗改革的推广,中医药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与重视,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比传统中药离子导入更为便捷、有效,在电极板与皮肤之间放置一次性中药导入液浸湿的棉布,通电时药物离子会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从而使药物易于透入[8],加之药物导入的同时对局部组织有加温热疗作用,能够有效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组织细胞的通透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梨状肌充血、水肿和炎症反应逐步得以消除和改善,从而有效缓解疼痛[9]。针刀将中医传统针刺中的“针”及现代手术中的“刀”更好的结合起来[10],通过刀的作用将粘连处进行切割作用,阻断了软组织粘连和机械性压迫或牵拉对患者感觉神经的不良影响,同时切割时产生的机械刺激还可对局部小血管的扩张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增加松解部位血流量和血流速,对局部末梢神经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以促进梨状肌病变处的物理和生化平衡[11]。我们采用针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有机结合,能有效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改善局部循环,加速炎症水肿吸收,改变局部的组织代谢和营养,改善梨状肌综合征的病理状态。综上所述,该治疗优势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患者易接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