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磨玻璃结节的HRCT征象及其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2020-01-08顾萃华
顾萃华
(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苏州 215200)
肺部磨玻璃结节(GGN)属于影像学概念,主要指在高分辨率CT上表现为密度轻度增加,呈云雾状密度阴影,但其内支气管及血管纹理仍可显示。研究显示,健康人肺泡腔内充满大量气体,而当肿瘤组织、液体及肉芽组织等浸润或填充时,即可提高肺组织局部密度,减少一定空间内气体含量,从而出现上述征象[1]。GGN属于非特异性病变,可根据其病理分为浸润前、浸润性腺癌及微浸润等,若能早期鉴别是否出现浸润性病变,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GGN患者术前HRCT征象,探讨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诊治GGN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进行HRCT检查的GGN患者78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3组,浸润前病变组21例,微浸润组25例,浸润性腺癌组32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浸润前病变组男12例,女9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7.18±6.37)岁。微浸润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7.21±6.34)岁。浸润性腺癌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32±6.33)岁。三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HRCT进行平面扫描,仪器选用西门子生产的128层螺旋CT,取患者仰卧姿势进行平面扫描,设定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肋膈角下,两侧为胸壁及腋窝。仪器参数:管电流100mA·s,管电压130kV,扫描层厚1mm。图像获取成功后,将其与纵膈窗及肺窗下进行分别观察,再与1mm层厚轴位源图结合进行多平面重建(MRP)。
1.3 观察指标
GGN影像交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使用双盲法共同鉴别诊断,并同步至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数据测量等。以肺窗(窗位-550HU,窗宽1500HU)下图像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以及局限性密度增高结节。记录所有患者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以及支气管充气征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浸润性腺癌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充气征高于浸润前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腺癌组分叶征、胸膜凹陷征高于微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浸润组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高于浸润前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征象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提高,HRCT诊断逐渐普及,以传统CT扫描为基础,并具有薄层、短时间扫描及高空间分辨率重建算法三要素,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精准显示细微结构[3]。研究显示,HRCT分辨率已十分接近病理标本,可清晰显示GGN形态及大小等特征[4]。同时,MPR与三维成像可展示出毛刺征、分叶征等具体结构,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GGN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组织学表现相对应。毛刺征主要存在于炎症反应或结缔组织中,是因肿瘤组织沿血管向外生长所致。而分叶征主要因肿瘤组织不同位置的分化程度差异及生长不平衡所致。本研究中,浸润性腺癌组分叶征、毛刺征高于微浸润及浸润前病变组,提示分叶征及毛刺征可作为鉴别结节浸润性的重要依据。空泡征病灶大多小于5mm,且表现为形态不同的透亮影,其对肺部结果无破坏性。支气管充气征多由肿瘤细胞沿肺泡内壁生长所致,该征象不会完全破坏支气管,可于管腔内生成活瓣结构阻碍支气管,导致支气管内气体难以排出,最终引起支气管不断充气扩张,该征象于良性病变中较为少见。本研究中浸润性腺癌组支气管充气征显示最高,这是由于浸润性病变患者肺内磨玻璃成分较低,从而导致支气管征显示率较高[5]。胸膜凹陷征是胸膜与邻近脏层胸膜被不断牵拉内陷而成,其多出现于混合磨玻璃结节中。浸润性腺癌组胸膜凹陷征显著多于浸润前病变组,提示胸膜凹陷征具有较高的病理区分能力。
综上所述,GGN患者HRCT征象可有效区分病理分型,浸润前病变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等征象均少于浸润性腺癌,利于提高临床判断有无浸润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