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饲草资源生产与利用调研分析
2020-01-08邓素媛庞天德陈冬冬姚娜易显凤
邓素媛 庞天德 陈冬冬 姚娜 易显凤
(广西畜牧研究所, 广西南宁 530001)
牧草指的是可供草食家畜食用的各种草类植物,包括豆科、禾本科、灌木、半灌木以及藤本植物;饲料作物则是人们有意种植的供家畜食用的粮食作物,如高粱、玉米、谷子、红薯、豆类等[1]。 草食动物食物来源除了牧草与饲料作物外,还有工业生产副产品如啤酒渣、甘蔗渣等废弃物经加工后,可添加到牛羊饲料中。 农作物秸秆在政策导向以及业届人士的参与研究下,从2015 年开始得到广泛的开发利用,牛羊饲草资源来源越来越广,降低了牛羊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肉产品质量。
1 广西地理气候资源概况
广西是中国唯一的沿海自治区,拥有天然的水热资源优势,年降雨量1070 ~2000mm,东部多、西部少,雨季主要集中在4 ~9 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 ~85%。 热量丰富,各地平均气温16.5 ~23.1℃之间,各地极端高温33.7 ~42.5℃,极端低温-8.4 ~2.9℃,雨热同期,非常适合牧草生长。 草地资源较丰富,2009 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显示,广西草地总面积112.54 万hm2,其中天然牧草地面积0.53 万hm2[2],人工草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供应牧草产量高。
2 广西饲草供应状况
夏季高温高湿,是牧草高产期,草食动物青绿饲草富足,此季节常见的禾本科牧草品种为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紫色象草、桂闽引象草等象草品种,鲜草产量达225 t/hm2,豆科牧草柱花草、拉巴豆、木豆、银合欢,年产鲜草45 ~75 t/hm2;常见的冬季牧草品种有黑麦草、三叶草、苜蓿以及苕子等,年产鲜草45~75 t/hm2。 冬春两季,即11 月至次年4 月,是牧草短缺期,也是牛羊等草食动物的掉膘期。 保证饲草的常年均衡供给对广西畜牧业发展尤为重要。 广西干草制备成本较高,目前广西的牧草烘干技术研究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青贮、微贮是广西主要的牧草保存技术。
3 广西牛羊产业发展概况
2007 ~2012 年,广西养殖业迅速发展。 十八大以来,广西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牛羊养殖业进一步得到重视[3]。 2013 年在全区开展的“清洁养殖”专项行动使畜牧业不断朝着生态养殖方向发展[4],粪污资源化利用、饲料微生物发酵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在国家“粮改饲”以及“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的政策支持下,广西草食动物养殖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得到提升。截至2017 年底,广西牛存栏量325.03 万头,其中水牛144.5 万头、黄牛180.53 万头,羊存栏量203.66万头,共有肉牛肉羊养殖场3935 户,养殖规模逐步扩大[5]。
4 广西饲草生产状况
牛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草业发展。 牧草生产利用不断高效高质化、规模化。 林草复合、草山草坡改良、人工草地建设、秸秆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成效突出。 近年来,林下套种牧草发展牛羊养殖业得到发展,以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桉树林下套种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以及山毛豆为成功案例,充分利用林下闲置土地,一地多产,以短养长,林草互作,整合土地资源,使牧草生产高效化。 2017 年,广西完成粮改饲种植面积6200hm2,完成任务的104.5%,收贮饲草料51 万t[6];截至2018 年7 月31 日,已完成粮改饲种植面积5807hm2,完成任务的81.43%,收贮草料9.35 万t[7]。 广西主要的几大类工业副产品,罗汉果渣(主产地是桂林)、甘蔗渣、啤酒渣、菠萝渣等,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变废为宝,逐步应用于牛羊饲养生产中,拓宽了饲料来源。
5 广西人工草地资源分布状况
5.1 一年生牧草与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概况
2015 ~2018 年间,广西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为44.06 ~54.63 万亩,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140.08 ~150.93 万亩;一年生与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均有下降趋势;一年生与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2018 年较2015 年分别降低了3.97、7.2 个百分点。 牧草种植面积略有下降,可能与近几年饲草资源获取渠道的不断拓宽有关,如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农业工业副产品变废为宝等。
图1 2015-2018 年广西一年生牧草和多年生牧草牧草种植面积情况
5.2 广西主要牧草品种种植面积及产量
2015 ~2018 年,广西种植面积最大的牧草品种是象草,种植面积103.05 ~144.01 万亩;其次是一年生的多花黑麦草,22.22 ~32.91 万亩;然后是多年生黑麦草和类玉米,为10 万亩左右,亩产鲜草分别为3.5 ~4t、7.5 ~10t;其他几个品种如:三叶草、柱花草、木豆等豆科牧草品种种植面积大概在1-5万亩之间,鲜草分别为3.5 ~4.3t、2.5 ~4t、5 ~7t。除了类玉米与多年生黑麦草,其他禾本科牧草品种种植面积均有下降趋势,其中象草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44.01 万亩下降到2018 年的103.05 万亩。豆科牧草除了柱花草种植面积变化不大,其他的种植面积均有所下降。
表1 广西主要牧草品种种植面积 单位: 万亩
5.3 广西主要牧草品种营养成分组成情况以及生产利用特性分析
象草类主要是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紫色象草、桂闽引象草、王草等,营养期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纤维(CF)分别为18% ~25%、9% ~13%、2.5% ~2.8%、28% ~32%;黑麦草类的DM、CP、EE、CF 含量分别是9% ~10%、15% ~18%、5% ~6%、23% ~25%;类玉米的DM、CP、EE、CF 含量分别是8% ~10%、13% ~16%、2%~3%、22% ~30%;三叶草的DM、CP、EE、CF 含量分别为11% ~14%、20% ~25%、2% ~2.3%、21%~28%;柱花草的DM、CP、EE、CF 含量分别为28%~32%、14% ~18%、2.4% ~3%、30% ~34%[8]。广西种植的主要牧草品种营养物质较丰富,饲用价值高。 这几大类牧草均可用于牛羊等大型草食动物的饲养;三叶草、黑麦草由于粗纤维含量较低、水分含量较高,比较适合饲喂鹅、猪等中小型家畜,类玉米和象草株高在1.5 m 以下的时候比较嫩,也比较适合饲喂中小型草食动物;柱花草营养较好,可用于晒制干草或切碎后以优质饲草组成添加到草食家畜日粮中。 这些牧草在广西区内均适合种植,其中黑麦草以湿润、肥力高的土壤种植效果最佳;柱花草则需要排水、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高温高湿的大气环境容易导致柱花草炭疽病的发生[9];三叶草和一年生黑麦草为冬季牧草,可利用冬闲田进行种植。
6 广西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情况
6.1 广西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总体情况
广西农作物秸秆主要有稻杆、香蕉杆、玉米杆、甘蔗尾叶等,合计5800 多万t,其中甘蔗尾叶1600多万t,全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是广西崇左市,年种植面积400 多万亩,甘蔗总产量约占广西的1/3,全国的1/4[10]。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得到政策支持。 2015 年,中央财政安排1.4 亿元,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秸秆养畜项目,带动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2.2 亿t。 2016 年,上述项目在调整完善后将继续实施[11]。 2017 年,广西率先在全国出台并实施现代生态养殖“十三五”规划,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3]。 2015 年广西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983.2万t,利用率为19.34%;2016 年加工利用量816 万t,利用率14%;2017 年加工利用量830 万t,利用率14.24%;2018 年加工利用量863 万t,利用率14.72%。 农作物秸秆在2015 年的加工利用率最高,与扶持政策刚出台,有力的推动作用有关。 此后3 年,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率和利用量有所回落,但是均有增长的趋势。
6.2 广西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区域分布情况
全区14 个市,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量和利用率较高的是南宁、桂林、百色、河池、来宾,其中南宁最高,2015 ~2018 年的利用量分别为213、180、172、160 万t,利用率18% ~23%;其他4 个市的利用量平均约60 ~100 万t。 这4 年间,农作物秸秆利用有以下4 个方面的特点:(1)百色、钦州、桂林2016 年之后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量急剧下降,下降幅度50% ~70%,桂林下降幅度最大,由2015 年的192.35 万t 下降到2016 年的55.2 万t。 南宁秸秆利用量几乎以每年20 万t 的速度减少。 (2)北海、贵港、玉林、崇左、来宾的秸秆利用量则在2016 年后以2 ~23 倍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北海,2016 年的比2015 年的利用量增加了23 倍,其他4 个市区则增加了2 ~3 倍左右。 (3)2016 ~2018 年3 年间,各市区秸秆加工利用量和利用率变化均不大。 (4)北海市的农作物秸秆产出量在2016 年以后出现大幅度的增长,由2015 年的2.98 万t,增加到2016 年以后的164 ~170 万t。 (5)2018 年,广西各市区的秸秆加工利用率均在10% ~18%之间,加工量用量最大的是南宁、百色、来宾、桂林,分别为160、94.3、89.4、81.7 万t。
6.3 农作物秸秆营养成分组成
稻杆、香蕉杆、玉米杆、甘蔗尾叶几大农作物秸秆的干物质含量均在90%以上;CP 含量以稻杆稍低,为5.6%,其他的秸秆为6.38% ~6.64%;EE 含量以甘蔗尾叶稍低,其他种类秸秆含量1.44% ~1.7%;CF 含量相差不大,均在31% ~35%之间。
表2 广西农作物秸秆营养成分含量表 单位:%
6.4 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和处理效果
在青贮过程中加入益生菌发酵剂,可以增加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降低青贮饲料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饲草的饲用价值。 通过在稻杆、香蕉杆、玉米杆、甘蔗尾叶中加入强微99、全能99、青黄贮菌、中科发酵剂、EM 菌,筛选不同种类秸秆适合使用的发酵菌剂。 结果显示,(1)稻杆在青贮过程中加入全能99 的效果最好,CP含量增加2.01 个百分点,CF 含量降低4.78 个百分点、中性洗涤纤维以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幅度均最大。 (2)香蕉杆发酵,加入微生物菌剂强微99和全能99 的效果较好,前者有利于提高粗蛋白含量,提高1.88 个百分点,后者对EE、CF、中酸洗的改善效果均最好,CP 提高效果仅次于强微99,因此推荐使用全能99 用于青贮发酵香蕉杆。 (3)发酵玉米秸秆,全能99 提高CP 含量;EE 含量强微99、全能99、以及EM 菌效果均较好;CF 含量全能99 的降低作用较好;青黄贮菌对碳水化合物的提高作用较明显。 各菌剂对中酸洗降低作用均不大明显。 因此还是推荐全能99 发酵玉米秸秆。 (4)甘蔗尾叶发酵过程中,加入全能99 和强微99 效果较好。 综合分析,广西稻杆、玉米杆等农作物秸秆的青贮发酵建议使用全能99 微生物菌剂,对其营养成分改善效果较好。
7 广西饲草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7.1 系统研究林草套种生产模式,打破农户传统思想认识误区,指导林果树下饲草种植利用,充分利用林下闲置土地发展畜牧业。
7.2 加强饲草长久保存方式研究,尤其是象草类品种的加工储存,解决广西饲草冬春两季缺乏问题。
7.3 各部门、行业、地区共同联合探讨农作物秸秆收集方式和加工利用方法,进而提高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率。
7.4 建立饲草生产加工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畅通全区范围内草业信息获取渠道,更好地指导饲草生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