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物生长与农业气象关系研究

2020-01-07房连志张素玲马吉晖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气象要素农业生产

房连志 张素玲 马吉晖

摘要: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必须要考虑气候条件的变化。气象条件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年景丰欠,而且也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实施和效果,气象条件还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作物的生长基本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气象条件是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农业生产;气象要素;作物生长

一、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一)温度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温度过高易形成热害,温度过低易发生冷害和冻害。在0℃以上的低温危害成为冷害,在0℃以下的危害称为冻害。温度过高时,容易产生干旱,细胞脱水,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活动;温度过低时,植物的器官或组织受冻,引起细胞内的水分结冰而破裂,引起细胞死亡。温度一方面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品种类型和产量。另一方面,它又影响着作物的生长量、平均单位发育速度、作物全生育期的长短。而发育期出现的季节不同,就会遇到不同的综合条件,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后果,温度还会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有相关因果关系。

梅河口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可分出若干个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为5.8℃,7月份最高气温平均值为27.4℃,最低气温平均值为-20.8℃。极端最高气温为36.9℃(2018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7.7℃(2001年),5-9月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0.2℃,由于温度日较差较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糖淀的转化及果穗籽粒的形成。

(二)三基点温度指标

对于作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植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温度仍然继续降低或升高,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枯萎死亡。因此,要适当把握农业播种期,盲目提前播种可能导致烂种、烂秧。

三基点温度是最基础的温度指标,在确定温度有效性、作物的种植季节、分布区域等方面起关键性作用。

(三)积温对作物发育的影响

农作物所需常用积温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活动积温是作物在某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而有效积温是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一般可根据该时期内逐日的日平均温度予以计算。不同的作物要求的有效积温和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所要求的有效积温和也不一样。

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0℃及其期间内的积温和是衡量该区域热量资源多寡的主要标准,梅河口市≥10.0℃期间的积温2940.3℃之间,最高可达3268.0℃,最低为2540.0℃。梅河口市每年4月份开始大田播种至9月25日成熟期,无特殊早霜年份的话可获取2550-2750℃左右积温和。其中80%保证率的积温亦可达2600-2650℃。

(四)温度在农业生产中含义较广,梅河口市几种温度临界值

1、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表示寒冬已过,早春的来临,大田土壤开始解冻,水田育苗农事即将开始。

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表示植物开始生长,大田结束,水田要放水泡田、耙地,为插秧做好准备。期间积温至关重要。

3、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水田掀起插秧高潮。

4、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大田(旱田)农作物小苗出齐,已插秧的水田进入返青期。

5、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水旱田农作物、各类木草本植物及蔬菜类、经济(药材)作物生长发育进入的旺盛季节,20℃的概念也是喜温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适宜温度的下限。

二、植物光合作用

太阳辐射是光的主要来源。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强度及农作物产量的高低,都与光照强度有关,植物的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相应的加强,制造的有机物质就多,但光照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之增加,使作物的光合强度达到最高点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合点。光合作用对植物的作用一是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合成吨有机物,可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或动物界的食物,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约同化吨碳素,其中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余下的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二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绿色植物在同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把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蓄积在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木材等都是如今或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

梅河口市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5-9月)日照时数为1084小时,最多时为1255小时(1982年),最少为926.4小时(1998年),在≥10.0℃的期间为1132小时,梅河口市属于平原地区,在吉林省光照较多。

三、水分是作物生长重要的命脉

降水的季节分布:梅河口市全年降水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各地(乡、镇)的年降水量为696.9mm,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降水变率为22%,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汛期),占年降水总量的63.7%;降水变率以冬季(12-2月)最大,降水变率为41.8%;春季(3-5)月占年降水總量的17.9%;降水变率为30.7%;夏季(6-8月)占年降水总量的62.6%;降水变率为31.3%;秋季(9-11月)占年降水总量的19.4%,降水变率为34.8%;农作物生长期(5-9月)平均降水量为576mm,占全年降水量的76.3%。在最近10年6-8月(汛期)降水资料中6月份有2年与历年持平,5年偏多,3年偏少。7月份降水1年持平,两年偏多,7年偏少;8月份降水1年持平,1年偏少,8年偏多。8月份降水偏多明显,汛期结束期有明显后移趋势。

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是综合的。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气候资源,受着气候的影响与制约,气象条件有利,能促进生长发育;反之,气象条件不利,会延缓生长发育。各种作物年度的丰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每年的光照、热量、降水等主因子变化,所表现出的冷暖、旱涝、阴湿等状况,以及各相关气象要素的适宜度,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构成的重要气象要素。确保粮食产量,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布局合理,以减少天气条件影响对农业作物的危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文献

[1]谭方颖,宋迎波,等,2012年夏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国农业气象,2012,33(4):630-631.

[2]王文峰。2016年春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6.37(3):376-377

猜你喜欢

气象要素农业生产
茶叶生产气象要素和气象保障服务
影响航空飞行安全的气象要素探讨
康乐县气候资源特点分析
河蟹养殖水温预报模型研究
探测环境变化对临沭站气象要素的影响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