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病变的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
2020-01-07任建
任建
【摘要】目的:讨论螺旋CT在颅内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处理的颅内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予以全部入选患者螺旋CT诊断,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探究螺旋CT在颅内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螺旋CT检查后发现,入选的50例患者中有47例颅内病变患者,即螺旋CT检查对颅内病变的临床检出率为94.00%。结论:螺旋CT在颅内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有利于提升疾病的临床检出率,能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颅内病变;螺旋CT;诊断价值
颅内病变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神经系统突发疾病,致死率相对较高,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处理,极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1-2]。大部分颅内病变患者均伴随明显的呕吐、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为急诊患者,病情进展迅猛,因此应及时予以患者准确诊断,以选取适宜的诊治方案,挽救患者生命[3]。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处理的颅内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着重讨论螺旋CT在颅内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处理的颅内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入选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中位数为(46.67±4.32)岁。入选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内病变,其中颅内动脉瘤病例15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13例,表皮样囊肿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3例,听神经瘤3例,化脓性腦炎1例,蛛网膜囊肿3例。
1.2方法
予以全部入选患者螺旋CT诊断。检查仪器为螺旋CT机,管电压设定为80kV,管电流设定为20mA,层间距设定为5mm,层厚度设定为5mm。首先予以患者全脑扫描,应用CT专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由肘静脉单相团注370g/L碘海醇,注射速率为3mL/s。注入5mL后若未发生异常,应再次注入70mL。选取一侧颈内动脉主干作为监控血管,触发阈值设定为120HU,到达阈值后将手动触发扫描,以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影像。
1.3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探究螺旋CT在颅内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 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 ±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率。P0.05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螺旋CT检查后发现,入选的50例患者中有47例颅内病变患者,即螺旋CT检查对颅内病变的临床检出率为94.00%。其中颅内动脉瘤病例14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12例,表皮样囊肿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3例,听神经瘤2例,化脓性脑炎1例,蛛网膜囊肿3例。颅内病变患者的CT表征如表1所示。
3.讨论
螺旋CT是鉴别诊断颅内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螺旋CT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在常规平扫基础上增加应用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可更加清晰地呈现患者颅内病变的范围以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性[4]。螺旋CT检查的扫描速度相对较快,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颅脑的全部扫描,无需特殊准备,这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检查时间,尤其适用于急诊患者。螺旋CT检查具备无创的优点,检查过程中仅需经由静脉注射少量造影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比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螺旋CT检查的创伤性显著下降,而且少量造影剂不会对受检者的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5]。此外,螺旋CT的检查费用相对较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患者的经济压力与家庭负担。本次研究发现,经螺旋CT检查后发现,入选的50例患者中有47例颅内病变患者,即螺旋CT检查对颅内病变的临床检出率为94.00%。应用螺旋CT鉴别诊断颅内病变时,可清晰地观察到颅内病变的范围、生长方向、病灶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性,有利于实现颅内血流动力学的科学评估,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性的参考价值,从而降低疾病的致死率,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螺旋CT在颅内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有利于提升疾病的临床检出率,能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庆生,叶科,胡炽, 等.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4):349-352.
[2]肖艳,吕发金,蔡吉勇.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8,47(5):688-690.
[3]李波.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237-238.
[4]杜沂雨.CT血管造影和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起病时间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3):26-29.
[5]晁慧美,王嵩.CT全脑灌注成像诊断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8,16(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