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目标:语文教学的应然之举
2020-01-07周芳
周芳
摘 要:制定教学目标是每位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有了教学目标的指引,教学才能够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尤其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推广使用后,教学目标的细化更需要教师关注每篇课文承担的螺旋渐进式语文要素的学习安排。笼统的说,体现不出渐进的程度,教学目标难免模糊虚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细化目标;应然之举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教学设计中第一项是设定教学目标,有些教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比较相似。例如,第一个目标大多是认识多少生字,会写多少生字;第二个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这样不免让人生疑,都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很重要,但是从制定结果来看,这种公式化的条目不仅谈不上重要,甚至随便就可以写出来。或许有的教师强调,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教师用书或其他教辅资料上的,有什么不合理呢?其实,即使是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师用书,教师在备课时也只能是供参考的资料。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教师将包括认字、写字在内的目标进行细化,这样才是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
一、结合学情,表述清楚
所谓学情,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所在学段;二是具体的学习水平。有些教师在制定生字学习的教学目标时,只要是列在生字表中的生字,无论年级高低,也不考虑学生的识字能力,一律列为教学目标内容,这样的情形被王荣生教授认定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学段界限模糊不清、看不出是哪个年级课”“教起课来只能跟着感觉走了”。那么,怎样来表述适宜的教学目标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表述出学习的结果,即学生通过学习之后,了解或习得了怎样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感受或者形成了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这些目标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雾“淘气”的特点;(3)说说雾是什么,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目标表述不够清楚。目标(1)中的“会认”“会写”是一种笼统的要求,没有结合学情进行有效区分。例如,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哪些生字是受方言、方音影响难以读准确的,读不准翘舌音的字就要重点突出,如“甚”“至”“失”,读不准后鼻音的字也要重点突出,如“梁”;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容易写错的字需要加强示范,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到写正确、练扎实,如“步”“久”“切”。目标(2)中的“有感情地朗读”,与“正确”“流利”一起要求就高了些。其实,课后练习给出了具体的要求是“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这就能体现学习有感情朗读的具体要求。目标(3)指向了人文性学习要求。人文性要求本身就比较虚化,操作起来不容易,如果改为关注语言句式的积累运用,就显得针对性强,而且也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那就是读课后练习2提供的句子,弄清楚這个句子是什么样的句式(前一个句子说动作,后一个句子说出动作的结果),其中用了什么关联词进行连接,然后再尝试说(写)这样的句子。
二、突出重点,一课一得
由于每篇课文都包含字、词、句、段、篇等多方面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如果每一方面都要涉及,看起来目标内容全面,但是实际上受课堂时间的限定只能蜻蜓点水,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突出重点,学生已经会的教师不用教,学生一时学不会的也不用教,教的是学生必须在本节课掌握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自主练习,会认8个生字;通过自主观察,会写13个生字。(2)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和主要内容。(3)抓住描写声音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4)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声音写具体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5)学习根据声音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不难看出,这些教学目标足够全面,字、词、句、段、篇都有所涉及,但是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这一课呢?作为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重点无疑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即“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对照这个标准,可以看出以巩固上一单元语文要素学习要求的目标(4)就显得多余了。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教学目标还可以进行整合,目标(5)中的朗读部分,可以与目标(2)中的了解课文内容一起表述,背诵积累部分可以并入目标(3),目标(3)应该是体会并积累生动描写声音的词、句。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一课一得,“得”在语文要素的学习。
三、综合取舍,言意兼得
小学语文教学,如果只像读故事一样在理解内容上打转,学生所得必然有限。教师必须从语言内容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综合取舍,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做到言意兼得,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仍以《雾在哪里》这篇课文为例,以上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中,目标(2)和目标(3)都是指向语言内容的理解,课文中雾说话的句式表达这一关键点被遗漏了。因此,必须在教学目标中加上这一表述,教学目标在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这一块得到了具体体现,而不是泛泛地包含在“体会”之类的说法中。
为了体现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进行细化,在听、说、读、写方面呈现出具体的学习效果,力求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又方便检测。
参考文献:
[1]任丽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7).
[2]李荣芬. 小学语文“目标—教学—评价”一体设计[J]. 江西教育,2018(14).
[3]潘红娟. 目标细化:课程资源最大化的重要视角[J]. 小学教学研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