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提升策略探究

2020-01-07唐逸昉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唐逸昉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致力于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能,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将与体育相关的理论内容讲解给学生,还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具体的活动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能,为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体能提升的基本目标,本文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提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165-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committed to optimizing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improving their physical fitness.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teachers not only need to explain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related to sports to students,but also need to organiz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ecific activities to make students have good physical fitnes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learning activities. In the specific design process of teaching activities,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basic goal of improving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which is brief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fitness improvement;Teaching strategy

體能训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这是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促进自身能力提升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体能提升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参与与力量、速度、协调等相关的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学生的体能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活动与方案。

1.创建体能训练情境,有效提升学生体能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经过一定量的体能训练才能够实现体能的提升,这对学生的体力消耗非常大,也容易出现抵触情绪。而且部分小学生没有认识到参与体能提升活动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在完成教师设计的体能训练任务时,容易因自身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而出现完成效果较差的情况。即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具体的活动,但由于学生参与训练的力度不够,强度不大,使得训练效果不够明显,反而造成时间浪费,教学效果相对较差。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体能训练情境,根据具体的体能训练项目,借助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有效转变学生容易出现抵触情绪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积极投入到体能提升活动中,收获也更多。

例如,在引导学生完成与拉伸项目相关的体能训练时,仅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动作完成训练任务,学生会因为过程相对枯燥而出现各种问题。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双人合作的方式完成“推小车”的游戏,两人合作向前推小车,可以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两人合作向下做俯卧撑,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这一方式能够使学生对于体能训练项目的具体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动作不再是机械的完成教师的指令,而是可以在参与推小车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游戏带给自身的愉悦,同时在此过程中达到提升体能的目的。游戏的模式能够营造出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更容易受到这一氛围的带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训练活动中。

2.设计体能训练方案,有效提升学生体能

学生的体能提升并不是依靠某一次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或参与某一种体育活动就能达成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能训练活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教师应当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体能训练方案,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自身需求的、各个阶段的具体体能训练方案。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存在体能基础方面的共同点,在进行班级体能训练方案设计时,除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情况,教师还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基础,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形式。比如,部分学生的上肢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应当设计侧重上肢力量提升的具体训练方案,某些学生的下肢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则应当设计侧重下肢力量提升的具体方案。

例如,针对上肢力量相对薄弱的学生,除了组织他们完成对于全身体能素质提升都有一定帮助的活动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有助于提升他们上肢力量的具体训练方案。除了引导学生通过俯卧撑等简单的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参加多种形式的具体体育活动可以在学生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乐趣的同时,达到提升上肢力量的目的。引导学生完成“俯握击球”这一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也可以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一游戏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在场地中间拉一根橡皮筋即可完成游戏准备,学生通过拍击的方式,将气球拍向对方,即可完成游戏主过程。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直臂支撑,对学生上肢力量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3.激活体能训练热情,有效提升学生体能

能否积极参与体能训练活动、认真完成各项体能训练任务,是影响学生体能提升的重要因素,竞技体育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是学生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组织学生参与体能训练时,除了按照传统的模式引导学生,教师可以适时组织竞赛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果组织学生按照常规的模式来完成体能训练活动,学生的完成度不高,这一活动的目的难以达成。如果转变普通的参与模式,使学生以竞赛的方式来完成,学生自身的胜负欲会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体能训练活动,学生的體能提升会更加明显,也能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运动带给自身的成就感。

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接力比赛。为了使比赛更具趣味性的特点,也发挥多样性体能训练活动对提升学生体能的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两两小组比赛淘汰制,最终决出冠军小组。接力比赛不仅仅是传统的跑步接力,选择能够提升学生体能的各项活动方式,组织学生通过接力的方式完成各项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活动本身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接力的方式完成蛙跳50米、高抬腿行进50米、短跑200米的接力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竞赛的形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训练效果更加显著。

4.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效提升学生体能

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具体的体能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能时,部分教师认为这一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参加具体的体能活动,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和标准完成相关训练内容,就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应用新颖的教学原则、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体能的提升,其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不论在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体育活动,还是在引导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完成体能训练任务时,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不仅能促使学生高标准完成体育活动,也能促进学生自身对于体育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具体体育活动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精准完成动作要求,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对某一体育活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具体的体能训练活动时,教师可以转变自己直接将具体的动作标准讲解给学生的方式,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采取先示范、后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面讲解的教学模式。在观看教师的动作示范时,学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对具体的训练动作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来了解体育活动的过程。此时,教师通过语言介绍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思考与动作完成相关的具体要求,以及完成标准,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学生对这一动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后,教师再完成详细的讲解,学生的掌握会更加全面。

总之,教师所设计的体能训练活动和方案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教师还应当通过教学方式创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发挥学生主动参与对提高学生体能的作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相同的教学方法所体现的教学效果也有差异,教师应当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将新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行运用,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之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提升学生的体能。

参考文献

[1]赵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71(03):116-117

[2]郑东辉,谭雪峰.小学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13):148-148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