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教学的研究
2020-01-07许琼
许琼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听、说、读、写以外,进一步整合阅读与写作,延伸出概要写作的作文模式。与此同时,在高考试卷中,概要写作作为一种新题型出现,占据了极高的分值比例。換而言之,不同于以往的说明文或者叙事类文章,概要写作更多地在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与作文综合能力,这无疑增加了教学难度。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2-0172-02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high school English,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further integr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extending the composition model of summary writing.At the same time,in the examination papers,summary writing as a new type of questions,occupied a very high proportion of scores.In other words,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narrative or narrative articles,summary writing is more in the examin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analysis and composition comprehensive ability,which undoubtedly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eaching.
【Keywords】 Discourse Analysis;High School;English;Summary Writing;Teaching Research
概要写作这一全新的作文形式不仅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考察他们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想要写出好的文章,良好的语篇把控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模式下,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凸显。也就是说,教师应将语篇分析作为概要写作教学的基础,从引导分析文章开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其作文水平。本文便从当前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发,对具体的实践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
1.概要写作的具体含义及存在的问题
概要写作,即summary,要求学生将原始文章进行浓缩,重新整理为一篇200-250词的短文。它不仅仅是将参考文章中的内容换一种方式表达,而是需要进行复杂的语言信息转换。简单来说,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参考文章、分析语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将总的主题凝结成一个较为具体的中心思想,把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最重要的是,在进行概要写作时,学生不能改变原文章的体裁。这也就要求他们形成一定的结构控制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活动中,经常暴露出诸如学生无法准确概括文章主题、语言不连贯并且累赘、概要作文结构与原文章体裁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他们的作文能力提升,严重弱化了教学成效。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的思维指导不当有着直接关系。以此为基础,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概要作文质量,高中英语教师首先应明确语篇关系和概要写作的基本步骤,并紧紧依托于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原则引导教学。这也是下文要讨论的。
2.常见的语篇分析结构
(1)问题—解决结构
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中居多。以人教版必修2中《Wildlife protection》单元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为例,便比较贴近这一结构。因此,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寻找“问题句”,引导他们分析文中问题句对应的答案。如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后续作文奠定基础。
(2)主张—反应结构
这一模式也是在议论文中比较常见。一般来说,作者在主张部分陈述他人的观点,或说明自己之前的真实性没有得到确认的观点。进而,在反应部分,对旧的观点展开新的阐述,重新分析其真实性和适应性。对于这类文章,想要进行概要写作,首先应明确前后两个观点或对立、或平衡的关系。进而以凝练的语言分别转述,呈现最终的统一结论。
(3)一般—具体结构
与“主张—反应”结构不同的是,这一结构的文章前后观点是一致的,在说明文中比较常见。作者先在开篇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反复以真实的案例或数据为支撑进行深入说明。或者,一些作者在后文中也会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再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这类文章,首先应提取作者的核心观点,进而寻找他们用来支撑观点的案例,简化繁杂的“支撑性”语言和细节信息。
(4)时间顺序结构
一般来说,时间顺序结构的文章是最容易辨别的。在这类文章中,往往会出现first、then、second、finally等代表时间节点的词汇,或者会直接说明时间发生的日期。以人教版必修2中《Cultural relics》单元中的“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一文为例,教师便可以在授课时引导学生捕捉“in 1716”、“later”、“in 1770”、“in September 1941”、“recently”等时间节点,培养他们梳理时间顺序的能力。进而,当学生遇到其他同类型的文章时,要求他们自行梳理时间脉络,为概要写作做准备。
3.概要写作应遵循的三个步骤
(1)提取关键信息
事实上,提取关键信息就是一个解读文本的过程。对于一些结构本身就比较清晰的文章段落,可以直接通过主题句判断要点信息。一般来说,主题句会出现在文章开篇或每段的首尾部分。以人教版必修3中《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一文为例,在开篇就以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of all kinds have been held everywhere since ancient times.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引出后文中的具体介绍。学生便可以借鉴这一阅读经验,在阅读概要写作参考文章时,重点阅读开篇介绍,对文章整体形成一定把握。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文章,就要平衡好略读与精读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略读文章,让他们对文章大意形成基本了解,识别篇章结构。紧接着,引导他们精读具体内容,提出每部分的关键信息,并理清这些信息之间的层次关系,将关键词串联起来,得出段落要点。例如,在阅读“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一文的前两段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提取“greatest gift to the Russian people”、“amazing history”、“Amber Room”、“about ten years to make”、“not to be a gift”等信息,引导他们将其进行整合,得出“The Amber Room is a palatial palace”这一要点,了解“Amber Room”的“前世今生”。
(2)转述核心要点
提取出关键信息之后,就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作者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述”。对于这一过程,《考试说明》中特别强调,学生应避免大篇幅的照搬照抄,进行自主表达。对此,学生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语言的转换,即:同义词替换、语态转换、词性转换和句子重组。
同义词替换,即使用与原文章中核心要点表达同一意思的单词、短语、句子代替原有语言。语态转换,指的是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转换。以前文中提到的“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开篇第一句话为例,就可以将其转换为“People always celebrate all kinds of festivals.”如此,仍舊是在阐述核心要点,但语言让人耳目一新。同时,词性转变也是十分实用的一种转述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形容词改为名词、将名词改为动词,以不同的词性表达同一含义,丰富语言层次,使作文更具个人色彩,可读性更强。
至于句子重组,指的是将语篇中零散的句子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句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逻辑。这便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句子改写能力,向其传递将复杂句改为简单句的技能。其中,各类从句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以定语从句最为常见。以“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中的前两段为例,虽然我们提炼出了“琥珀屋是一座辉煌的宫殿”这一要点,但其英文表述并没有完全呈现其他零散的细节信息。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他要点融合进来,组成一个新的句子:“The amber room,a Palatial Palace for the Frederick I,Holy Roman Emperor,was not a gift.”如此,在简单的一句话中,全面介绍琥珀屋的基本信息。同时,这一句式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句式还能带给读者好的观感,增强概要作文的美感。
(3)衔接篇章结构
所谓衔接,实际上是对要点的衔接。概要写作并不是简单的词句堆砌,对语言和思维的连贯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转换要点之后,应添加一些关联词将零散的句子衔接起来,达成“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目标,进而得到一篇逻辑清晰、思维深刻、语言凝练的概要作文。对此,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写作中常用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关系的有:however、though、while等;表原因关系的有due、owing to、because of等;表总结关系的有in short、in a word等。并鼓励他们在写作时多元应用关联词,尽量避免同一关联词的重复出现,保证作文的新鲜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也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在逻辑是否严谨,语言是否优美、恰当、有个人色彩,思维是否体现了创新,内容是否与原文中心密切相关等方面展开多元评价。并尽可能以鼓励性的语言给予肯定,帮助他们建立概要写作自信。
总而言之,语篇分析对于概要写作教学有着极高的促进意义。高中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时,应正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积极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文章特有的语言逻辑结构,突破思维障碍。带领他们深入挖掘词、句与段落中的核心信息,明确语篇中心思想,进而增进语言的衔接,保证思维的连贯,提高他们概要写作的积极性。但是,无论是师生思维的转变还是教学模式的革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便要求教师应合理导入、循序渐进,给予学生足够的接受时间,避免操之过急,使结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张雪莲.基于不同体裁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教学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2]王婉倩.“以读促写”提高高中生英语概要写作技能的行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张华妮.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4]李威峰.例谈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支架的合理搭建[J].英语教师,2017.17(23):91-95
[5]舒敏.高中英语概要写作的教学尝试与反思[J].英语教师,2018.18(02):124-127
[6]张庆柳.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18.18(07):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