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脸谱走进幼儿生活 边玩边做有收获
2020-01-07赵戴丹
赵戴丹
摘 要:脸谱,是中国的珍贵文化遗产,脸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不仅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脸谱文化对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中以中班幼儿欣赏脸谱,制作脸谱多种途径,提高幼儿对戏曲脸谱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引导幼儿通过个性化表现,拓展艺术空间,进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进而更好的继承传统戏曲脸谱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脸谱文化;个性化表现;传承;弘扬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2-0065-02
【Abstract】Facebook is Chinas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A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Facebook art not only has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It is one of Chinas iconic cultural symbols.Has far-reaching impact.In this article,middle-class children appreciate Facebook,make Facebook in various ways,improve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opera Facebook,and guide children to expand their artistic space through personalized performance,thereby improving childrens aesthetic ability and creativity,and better Inherits traditional opera Facebook culture and promotes national culture.
【Keywords】Facebook culture;Personalized expression;Inheritance;Promotion
如何在启发幼儿更多的去欣赏与感受脸谱,鼓励和支持幼儿去体验和关注戏曲脸谱,激发孩子的脸谱绘画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感受快乐和成功?我们基于中班幼儿生理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开展戏曲脸谱专题活动的实践探索,旨在丰富儿童的戏曲认知,启迪和丰富幼儿对戏曲脸谱美的感知,提升幼儿绘画表现力的水平。
1.中班幼儿戏曲美术表现
(1)美术欣赏能力弱。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正处于主观审美感知阶段,所以幼儿对抽象作品和具象作品的欣赏均表现为关注戏曲作品内容多于关注作品形式。因此他们在感知、理解戏曲美术作品时,感兴趣的方面、对内容的理解程度都会存在差异性。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缺少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在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较弱。
(2)保持兴趣有难度。当图案、花纹有些复杂的脸谱时,有的幼儿常常会问教师 “先画什么”,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做”;在绘制脸谱过程中,有的幼儿专注于和同伴进行交谈,注意力分散,或者拿着画笔、工具无所事事;有的幼儿因为觉得内容太难了,拿起笔却不敢下手去画。有的甚至有思想负担,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幼儿由于制作脸谱需要大量的时间,其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尽管开始时兴趣高昂,但操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了,失去了继续制作兴趣。
(3)表现形式单一。中班幼儿的美术表现形式受局限,好模仿,往往表现为多绘画临摹,在工具使用上常用的水彩笔,油画棒等这类工具能熟练掌握,如果更换新的绘画工具或材料,就不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不知从何下手。限制了幼儿艺术表现的空间等,同时降低了幼儿从中感受美、发现美的愉悦感。
2.实践 :家园共塑戏曲风 多種形式玩戏曲
(1)营造戏曲氛围。为了创设更多的机会接触脸谱这一戏曲元素,我们结合脸谱和环境进行环境的脸谱文化渲染,通过多种途径来打造具有戏曲特色的区域环境,让幼儿与脸谱文化环境互动,欣赏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带来独特的体验和丰富深刻的审美愉悦,发展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浓郁的脸谱文化氛围中,引导孩子直观的认识戏曲脸谱,通过欣赏,述说观察感受,同伴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发现。在平时的区域活动时,将喜爱的图案、纹样等加入到美工绘画作品中。在操作中加深了对脸谱的了解,感受脸谱艺术中的传统元素,感受脸谱的独特魅力。例如,在欣赏《说唱脸谱》时,老师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老师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动画进行简单介绍,为歌词作了铺垫。在播放唱段《说唱脸谱》,引导从歌词中了解脸谱的知识,进行提问:并请幼儿找一找相对应的脸谱人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认识脸谱。脸谱的颜色分类,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脸谱,尝试自由选择角色表演。欣赏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性,伴随动画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牢记脸谱的颜色以及相对应的人物角色,积极参与扮演活动,大胆表现的同时,让全园幼儿感受戏曲的风味。
(2)渗透各学习区域。中班阶段是儿童的兴趣、知识、技能,对材料的审美意识或者对艺术概念的体验过程。拓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发生在接触艺术材料与艺术创意的每个阶段。拓展借助视觉、听觉、动觉与感官刺激进行。教师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根据教育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让幼儿较多的自己去观察戏曲脸谱,发挥幼儿主体性,尽可能的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脸谱美的感受,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力,陶冶幼儿情操,完成幼儿美育教学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脸谱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例如,美工区制作沙画脸谱,沙子的质感能够刺激和发展儿童的视觉和触觉运用能力,让孩子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彩沙材料对孩子来说十分新奇,更吸引孩子操作的兴趣,激发创作。刚开始的时候,教师绘制简单的沙画制作步骤图,引导中班幼儿看图制作,探索沙画操作的方法,过程中掌握正确使用小铲子的方法。孩子们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在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提供、形式的结合等方面巧用一番心思,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3.实施成效
脸谱的认识需要孩子生活经验的链接,家长资源的有效运用,讨论挖掘孩子最喜欢的脸谱样式。在制作的过程中,利用了环境创设的渲染、各个区域的互动,主题教学,让各种各样的脸谱时刻出现在孩子身边,随处可见,随处可说、随处可操作。脸谱创作丰富了绘画、手工的艺术形式,也扩大了孩子们的表现领域,使得孩子们有所收获。
(1)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展。中班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积极引导幼儿参加脸谱绘画活动,一张空间极其有限的人脸,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各种色泽鲜明的材料,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其进行美术活动,用独特的极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方法进行创造,发现脸谱作品上每一根线条、图案、色彩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学会去感受和发现美,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及时的把握好幼儿的想象力,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自信心得到提高。幼儿通过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等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脸谱艺术形象,组合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美术作品。在作品欣赏中孩子们能大胆的介绍自己脸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有意识地将幼儿的作品进行积累,不定期举办脸谱作品展,孩子们能够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相互评同伴和自己的作品,带领孩子们一起比较现在和以前完成作品的不同,体会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孩子们正是通过这些表达自己对脸谱的认识和喜愛。
(3)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发现脸谱的特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脸谱,感受和欣赏脸谱的美,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脸谱的颜色、图案等。幼儿能够从作品的颜色、布局、整洁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评价。让幼儿充分地“说”,通过讨论、欣赏脸谱作品来形成幼儿自己审美偏好,并且学会接受和欣赏同伴们的选择;对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加以肯定、赞赏,帮助幼儿增加幼儿对脸谱文化的喜爱,感受戏曲脸谱所体现出的这种以装饰性与夸张性为特质的形式美。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培养幼儿的美感,激发幼儿去创造美、表现美,并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了他们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4)意志品质得到培养。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潜力。在过程中,教师给与孩子们适当的自由,鼓励幼儿放手去做,允许幼儿失败,鼓励他们重做,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启发。所以幼儿们更加专注的进行创作,遇到困难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困难,在多人创作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习相互配合,在制作中协商分工和合作,合作互助,培养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我国的戏曲脸谱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很高的艺术地位和成就,是享誉中外的艺术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脸谱文化会获得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传承和发展势在必行,从娃娃抓起,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戏曲脸谱文化。
参考文献
[1]程怡.戏曲脸谱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形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
[2]万涛.戏曲脸谱走进校园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12):64